一种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5636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010988567.X

    申请日:2020-09-18

    IPC分类号: A61D7/00 A61K31/337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包括纳米给药子系统,所述纳米给药子系统与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组织分布确定模块、动物药学确定模块和药物合成分析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纳米给药子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纳米给药子系统与网络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网络数据库与缓存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本发明涉及纳米给药技术领域。该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通过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的设置,在冰片的介导下给药系统能够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到达胶质瘤部位,增强PTX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混悬液具有较强的抗胶质瘤作用,改善生存周期。

    RGDfK修饰的冬凌草甲素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8951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910057982.7

    申请日:2009-09-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GDfK修饰的冬凌草甲素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基础上,选择复合多肽缩合剂EDC·HCl和NHS-sulfo,采用两步缩合反应,制备ORI-NP-RGDfK。本发明制备的ORI-NP-RGDfK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对肿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分布;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肿瘤坏死明显,生存期显著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ORI-NP-RGDfK抗肿瘤效果显著优于ORI组和ORI-NP组(P<0.05)。

    一种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5636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988567.X

    申请日:2020-09-18

    IPC分类号: A61D7/00 A61K31/337 A61P3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包括纳米给药系统,所述纳米给药系统与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组织分布确定模块、动物药学确定模块和药物合成分析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纳米给药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纳米给药系统与网络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网络数据库与缓存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本发明涉及纳米给药技术领域。该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给药系统,通过抗肿瘤给药确定模块的设置,在冰片的介导下给药系统能够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到达胶质瘤部位,增强PTX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混悬液具有较强的抗胶质瘤作用,改善生存周期。

    RGDfK修饰的冬凌草甲素聚乳酸载药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895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57982.7

    申请日:2009-09-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GDfK修饰的冬凌草甲素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冬凌草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基础上,选择复合多肽缩合剂EDC·HCl和NHS-sulfo,采用两步缩合反应,制备ORI-NP-RGDfK。本发明制备的ORI-NP-RGDfK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对肿瘤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分布;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肿瘤坏死明显,生存期显著延长,生存质量得到改善,ORI-NP-RGDfK抗肿瘤效果显著优于ORI组和ORI-NP组(P<0.05)。

    川芎嗪微乳以及川芎嗪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6286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212516.9

    申请日:2011-0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川芎嗪微乳以及川芎嗪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乳包括0.5-2.0%的川芎嗪,1.0-54.0%的油相,8.3-56.3%的表面活性剂,2.7-18.7%的助表面活性剂,10.0-86.0%的水,0.5-2.0%的透皮促进剂和的0.5-1.0%高分子材料。本发明公开的川芎嗪透皮贴剂为贮库型,由背衬层、微乳贮库层、均质控释膜、含药压敏胶层及防粘层构成;均质膜为乙烯醋酸乙烯酯膜,膜厚度为50.0-100.0μm,醋酸乙烯酯含量为9.0-19.0%。本发明将微乳与均质膜相结合,既保留了微乳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面的独特优势,提高了川芎嗪的透皮吸收量以满足治疗需求;又可控制药物以较为恒定的速率透皮吸收,在至少24小时内维持较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和脑内药物浓度。

    川芎嗪微乳以及川芎嗪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66286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212516.9

    申请日:2011-0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川芎嗪微乳以及川芎嗪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乳包括0.5-2.0%的川芎嗪,1.0-54.0%的油相,8.3-56.3%的表面活性剂,2.7-18.7%的助表面活性剂,10.0-86.0%的水,0.5-2.0%的透皮促进剂和的0.5-1.0%高分子材料。本发明公开的川芎嗪透皮贴剂为贮库型,由背衬层、微乳贮库层、均质控释膜、含药压敏胶层及防粘层构成;均质膜为乙烯醋酸乙烯酯膜,膜厚度为50.0-100.0μm,醋酸乙烯酯含量为9.0-19.0%。本发明将微乳与均质膜相结合,既保留了微乳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面的独特优势,提高了川芎嗪的透皮吸收量以满足治疗需求;又可控制药物以较为恒定的速率透皮吸收,在至少24小时内维持较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和脑内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