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1134699Y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720077117.5
申请日:2007-12-24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 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E60/7892 , Y04S10/16 , Y04S40/1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陆家嘴地区城市配电网智能分布式FA技术研究系统,包括耦合单元、宽带载波单元、FA控制单元、FTU单元,所述的耦合单元与宽带载波单元连接,所述的宽带载波单元与FA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的FA控制单元与FTU单元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宽带载波的对等通信技术和故障处理功能结合,实现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在配电终端的结构上,将宽带载波通信与故障处理进行一体化处理,结构紧凑,减少了外部接口;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在通信上,减少了与主站的通信协调,实现了当地处理功能;实施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不需要主站和子站的配合,从方法上减少装置的配备,节省了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201134698Y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720077115.6
申请日:2007-12-24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 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892 , Y04S40/1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陆家嘴地区城市配电网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应用系统,包括第一电感耦合单元、第二电感耦合单元、第一PLC单元、第二PLC单元,所述的第一PLC单元与第一电感耦合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二PLC单元与第二电感耦合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感耦合单元与第二电感耦合单元通过10KV中压电力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窄带载波通信技术相比,应用层通信速度可以达到1M,大大提高了应用能力,为智能分布式FA模式提供了基础,且在宽带载波通信上,实现了对等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4825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604530.1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直流微电网分布式二层控制方法,包括各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根据采样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一个变换器状态表征量;在各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器之间构建分布式的通信网络,各控制器通过一致性算法估计出变换器状态表征量的全局平均值;将全局平均值和电压参考值以及电流采样值输入到二层控制器中,二层控制器的输出量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下垂特性的偏移量,调整分布式电源的参考电压;参考电压进行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最终实现直流微电网的平均电压恢复以及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流精确分配。本发明简化了二层控制器的结构,只需要通过分布式网络交互一个变换器状态表征量、使用一个积分控制器即可实现平均电压恢复和电流精确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59566.0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G06Q50/06 , G06F30/22 , H02J13/00 , G06F111/08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耦合交互的配电网CPS可靠性评估方法,根据配网CPS物理网络和通信网络的映射关系建立配电网CPS跨信息物理空间可靠性要素因果逻辑模型;基于Petr i网理论建立了信息‑物理耦合作用下的信息‑物理关键交互路径;基于信息物理交互机理,建立基于信息物理耦合交互的配电网CPS可靠性指标体系;将Petr i网与蒙特卡洛模拟法相结合,进行配电网CPS可靠性评测;最后基于信息不确定性的可靠性优化与脆弱环节辨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Petri网络描述的信息物理系统结合的配电网CPS可靠性评估方法,评价更加先进、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47437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1910651363.4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竞标机制的主动配电网区域协调控制方法,用于主动配电网的协同控制,包括步骤1)基于馈线控制误差的区域协同自治模式划分区域,为区域下发功率协调系数;步骤2)各区域进行功率偏差竞标,修正功率协调系数;步骤3)通过竞标机制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实时功率波动的最优分担。本发明的区域协调控制方法基于FCE控制方程,各自治区域根据下发的功率协调系数平衡功率波动,通过竞标机制修正FCE控制方程中的协调系数改变不同区域对功率波动的分担比例,实现对于主动配电网实时功率波动的最优分担。
-
公开(公告)号:CN113011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370176.6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计算方法,首先对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分析,提取跨信息‑物理空间连锁故障要素,并基于事件驱动建立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跨空间连锁故障演化模型进行描述。然后基于跨空间连锁故障演化模型,提出并建立配网运行量化风险评估指标。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风险评估计算方法。本发明规范了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风险评估计算方法,针对配电网跨信息‑物理空间连锁故障提取其关键要素,提出对不同层级的风险传导进行描述及风险在不同层级之间的传播及映射关系,并基于事件驱动模型对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风险提出一种计算评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92320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293852.0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L67/025 , G08C17/02 , H04L67/12 , H04L6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远程重构系统,系统包括:带有FPGA的被控终端和远程控制单元;远程控制单元分别与被控终端和控制设备连接;远程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对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至FPGA,以使FPGA根据预处理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远程局部自主重构。本发明公开的系统克服了传统物联网终端不能实现远程控制以及无法跟随功能需要而进行局部自主重构的问题,具有更好的通用性和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4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229621.7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输电网电压双层控制方法,包括构建输电网可调度资源的有功无功耦合模型;构建线路网架的交流潮流方程,通过二阶锥松弛的方法将非凸的潮流约束方程转化为可以求解的二阶锥优化问题;将构建的有功无功耦合模型出力限制与松弛得到的线路交流潮流限制相结合,以各节点电压偏差最小化与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求解多目标函数的混合整数二阶锥优化问题,得到各设备的出力值;构建双层电压控制模型,实现输电网电压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交流潮流的二阶锥松弛方法拓展到输电网电压控制中,并通过日前前瞻调度与日内滚动优化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调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29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182895.5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物理‑价值三流融合的信息物理能源路由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结合当前能源互联网基础架构、市场条件计算所述能源互联信息物理路径;S2:基于所述能源互联信息物理路径,形成各能源节点、线路、网络的供需能力,从而形成最优路由区域划分;S3:根据所述最优路由区域划分结果,选取各区域最佳信息物理能源路由协议构成,包括基础层、协议层、实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具体模块的选择;S4:根据各区域所述信息物理能源路由协议选择结果,综合形成该能源互联网所述信息‑物理‑价值三流融合的信息物理能源路由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6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195060.3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模型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控制周期T;S2:设置控制信号状态向量维数s,建立控制信息转换模型;S3:设置控制控制系统节点连接关系关联矩阵建立分层分布控制系统模型;S4:初始化时间为起始时刻Time=t,建立一次系统混合系统模型;S5:建立主动配电网分层布控制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模型;S6:构造控制目标函数min J;S7:转化为目标函数中具有二次项的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并求解一个控制周期内的控制量;S8:执行控制周期s个控制量;S9:时间递推为下一时刻Time=t+ΔT,若当前时间Time为截止时间则停止,否则转步骤S5,对下一周期进行优化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