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轨道基础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104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39062.X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轨道基础,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行车轨道基础的轨道道床因设置于地铁结构顶板上,造成地铁结构顶板荷载过大,从而导致地铁结构顶板局部产生裂缝的问题。该行车轨道基础,用于铺设行车轨道以吊装地铁盾构,包括两个轨道道床,至少一个轨道道床位于地铁盾构的吊装孔的横梁上。该行车轨道基础,减少了地铁结构顶板的荷载,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地铁结构顶板裂缝的产生,保证了地铁现有结构的安全性。此外,本发明的行车轨道基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铁结构中的梁板柱体系,节省了人力和工程成本。

    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6437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88852.X

    申请日:2013-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中,需对混凝土基面凿毛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对混凝土构件造成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施工方法步骤如下:一、支护混凝土构件的底模,使格构柱穿过底模,在底模上设置垫块一,垫块一紧密围合在格构柱周围;二、浇筑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将垫块二嵌入混凝土构件,垫块二紧密围合在格构柱周围;三、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底模、垫块一和垫块二,切割暴露于混凝土构件外的格构柱。

    叠合式预制L型预应力肋梁板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69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42548.X

    申请日:2018-05-10

    Inventor: 戴中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式预制L型预应力肋梁板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叠合式预制L型预应力肋梁板包括若干跨段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加固结构为阶梯形状,包括若干与所述跨段一一对应的加固段依次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加固段包括沿对应跨段的竖直肋梁板间隙分布的定位筋、位于水平肋梁板下方的受力筋、连接所述定位筋和受力筋的连接筋、包覆于所述连接筋外侧的支架模板以及灌注于所述定位筋、受力筋、连接筋和支架模板上的灌浆料。本发明整体式的加固结构采用由下至上分段施工的方法,与原预应力结构粘结为一体,耐受力好、便于施工、操作方便、资源投入低、工序简化、可靠性、实施性高。

    一种便于拆卸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6568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687627.4

    申请日:2013-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格构柱的施工方法,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施工方法中,格构柱与构件相交部位被全部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导致后期割除格构柱的不便,不利于格构柱回收利用的问题。方法:一、支护楼板的底模,使格构柱穿过底模上的预留孔洞,连接有若干钢筋的分隔构件围合在格构柱的周围形成一通道,且分隔构件与预留孔洞的边缘紧密贴合,浇筑混凝土制得具有一通道的楼板;二、待工程施工结束后,将格构柱从通道中拆除。

    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6437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688852.X

    申请日:2013-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涉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施工措施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切割格构柱的施工方法中,需对混凝土基面凿毛处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会对混凝土构件造成破坏的问题。本发明施工方法步骤如下:一、支护混凝土构件的底模,使格构柱穿过底模,在底模上设置垫块一,垫块一紧密围合在格构柱周围;二、浇筑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化之前,将垫块二嵌入混凝土构件,垫块二紧密围合在格构柱周围;三、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底模、垫块一和垫块二,切割暴露于混凝土构件外的格构柱。

    半逆作法下基坑间分隔墙拆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94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745521.5

    申请日:2013-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分隔墙拆除方法,用于将位于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之间的分隔墙拆除,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先行施工先施工基坑结构,后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从底板结构一直向上回筑结构,自底板结构起每层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由下至上贯通的后浇带空间;第二步,由下至上将所述分隔墙切割成便于吊运的砼块,并使用起重吊机将所述砼块直接从后施工基坑结构的后浇带空间内吊出。通过设置所述后浇带空间可以使得分隔墙拆除更加方便,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

    格构柱校正架调垂体系以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67182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10249622.9

    申请日:2012-07-18

    Inventor: 顾阳华 戴中剑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格构柱校正架调垂体系及调垂施工方法,包括校正架调垂体系,定位架、校正架安置方法以及格构柱下放调垂方法,所述校正调垂体系为定位格构柱自由下垂;所述定位架、校正架安置方法是通过自然地坪定位线达到X、Y方向对齐,并水准调平;所述格构柱下放调垂方法是格构柱吊放至标高后,利用校正体系使格构柱自由下垂,达到控制格构柱垂直的目的。本专利通过对超深基坑格构柱调垂施工方法的特殊创新以及对校正架调垂体系特定设计,仅仅调整了一般立柱桩施工工艺,使得格构柱在超深基坑中也能够达到较高的垂直度控制要求,为后续施工提供必不可少的施工条件,大大降低立柱桩及后续施工资源消耗和工程造价。

    格构柱拆除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2667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39077.6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格构柱拆除方法,先在预拆除格构柱的上部进行切割,使得所述格构柱分为柱上段与柱下部主体;再在所述柱上段上设置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的一端具有拉索,所述手拉葫芦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勾住所述柱下部主体的上端,并通过所述拉索收紧所述手拉葫芦;接着在所述柱下部主体的下部进行斜向切割,使得所述柱下部主体分为柱主体中段与柱下段;最后通过牵拉绳侧拉所述柱主体中段的下端,同时逐步下放所述挂钩,从而取下所述柱主体中段,其在拆除时采用手拉葫芦升降,不但避免了现有破碎方法对结构造成的冲击损伤,同时消除了碎块高空坠落事故,此外,由于可以保存了格构柱的主体部分以再利用,因此,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半逆作法下基坑间分隔墙拆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9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5521.5

    申请日:2013-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逆作法下基坑间分隔墙拆除方法,用于将位于先施工基坑结构和后施工基坑结构之间的分隔墙拆除,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先行施工先施工基坑结构,后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从底板结构一直向上回筑结构,自底板结构起每层后施工基坑结构板与所述分隔墙之间留设由下至上贯通的后浇带空间;第二步,由下至上将所述分隔墙切割成便于吊运的砼块,并使用起重吊机将所述砼块直接从后施工基坑结构的后浇带空间内吊出。通过设置所述后浇带空间可以使得分隔墙拆除更加方便,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具有低碳施工优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拆除的附加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808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398545.0

    申请日:2018-04-28

    Inventor: 戴中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拆除的附加结构及方法,该附加结构包括设置于待拆除剪力墙和结构板交汇连接处下方的钢筋混凝土梁以及若干连接钢板,将剪力墙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面标高以下与结构板的顶面标高以上的部分拆除后剩下剪力墙保留部分,钢筋混凝土梁的两端锚入剪力墙两端的框架柱中,剪力墙保留部分的底部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通过连接钢板连接,形成组合构造梁,所述连接钢板沿着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钢筋混凝土梁结构,不但可以在剪力墙拆除后起到支撑悬挑板的作用,不用设置临时加固支撑,而且还可以利用部分原结构维持剪力墙拆除前后的结构整体稳定,使得各层可同时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