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外立面淋水试验的水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434274U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20061329.3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外立面淋水试验的水循环装置,包括淋水设备和回收装置,所述淋水设备的进水端与给水管连通,出水端安装有与受喷淋墙体对应的若干喷头;所述回收装置沿所述受喷淋墙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回收装置的上表面设有进水口,从所述淋水设备喷淋出的水汇流至所述进水口处;所述回收装置内安装有微型抽水泵,所述微型抽水泵的进水管抽取所述进水口处的水,所述微型抽水泵的出水管连通至所述给水管。本申请中,所述淋水设备用于实施喷淋,喷淋后的水由于自重向下流动,汇流至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内的微型抽水泵抽取回收装置回收的水并抽至上方给水管中,使水再次参与淋水设备的喷淋,从而形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种既有建筑增加净高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951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11144116.4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增加净高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既有建筑的既有墙体外围施工新增墙体,使新增墙体与既有建筑的既有屋顶相连接;沿新增墙体的高度形成均匀分布的若干施工通孔;在每个施工通孔内施工低于既有墙体的构造柱;在施工通孔内的构造柱上设置千斤顶,使千斤顶与既有屋顶相连接;切断既有屋顶与既有墙体及新增墙体的连接,使既有屋顶与既有墙体及新增墙体相分离;千斤顶向上顶升既有屋顶至预定高度;在新增墙体与既有屋顶之间施工外部增高墙体,使外部增高墙体与既有屋顶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建筑的结构、文化、原貌和时代气息。

    一种顶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7914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80867.4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包括:后浇带;隔离件,设在所述后浇带上,以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进入所述后浇带,所述隔离件沿所述后浇带的横向两侧延伸,且至少一部分超出所述后浇带;止水件,设在所述隔离件上,所述止水件用于对所述后浇带进行超前止水,所述止水件与所述顶板一同浇筑。本发明的顶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在传统顶板后浇带施工工艺基础上设置有超前止水措施,保证后脚带的钢筋件和止水钢板不被自然环境侵蚀,利于后期结构受力。该顶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结构整体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降低后期顶板开裂和渗透风险。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279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187453.1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竖向的预制柱和横向的预制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预制梁和预制柱的预制梁柱节点,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斜撑和钢模板,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预制柱和所述预制梁柱节点上,所述钢模板安装于所述预制梁和预制梁柱节点的连接处。本发明通过钢模板实现预制梁的简易模板剪力式支撑,利用预制梁和预制梁柱节点之间后浇段本来就需要支设的模板,实现后浇段施工与结构支撑两种功能,同时可实现预制梁吊装和预制梁支撑结构的同步施工,从而提升施工效率;另外,待施工结束后,钢模板及斜撑可回收,并利用于相同尺寸或标准层的施工,节约了资源。

    具有钢筋孔洞式机械咬合型砌块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52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632057.8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钢筋孔洞式机械咬合型砌块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固定钢筋的钢筋孔洞,来提高钢筋的稳定性,不需要将原有砌块的空心空洞全部填实来固定钢筋,通过在砌块顶面设计钢筋孔洞能够达到加强钢筋的稳定性。通过突型企口和凹型企口咬合,方便砌块之间的拼接,且在砌块的咬合处留有间隙,以便满足砌块间的粘结要求及防水隔声保温隔热性能,更方便砌块加工的和降低墙体开裂。本发明的砌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加强钢筋的稳定性,方便砌块的加工和降低墙体开裂,保证了砌块一定的抗压强度,能够增强砌块和砌体的隔声保温隔热性能。

    自爬式防护架及其爬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427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607411.7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爬式防护架及其爬升方法,该防护架,包括防坠组件,至少成两列设置在墙体上;导轨组件,为多组,每组导轨组件包括两条导轨,每条导轨设置有侧导槽和侧插槽,贯穿件穿过侧插槽将导轨设置在防坠组件中相应的安装槽之内;架体,为平行于墙体设置的双排架,架体上至少设置有两组主体竖向杆件,每组主体竖向杆件包括两根内侧主体竖向杆件,每根内侧主体竖向杆件上设置有多个导轮,导轮滚动设置在导轨两侧的侧导槽上;提升钢梁设置在最高处的防坠组件下方的墙体上;电动葫芦,设置在提升钢梁的吊环上,其吊线设置在架体的下方。本发明能够自动爬升,爬升难度低、爬升效率高,能够减少架体与墙体产生的裂缝,质量高,成本低。

    一种既有建筑增加净高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9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144116.4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增加净高的施工方法,包括:在既有建筑的既有墙体外围施工新增墙体,使新增墙体与既有建筑的既有屋顶相连接;沿新增墙体的高度形成均匀分布的若干施工通孔;在每个施工通孔内施工低于既有墙体的构造柱;在施工通孔内的构造柱上设置千斤顶,使千斤顶与既有屋顶相连接;切断既有屋顶与既有墙体及新增墙体的连接,使既有屋顶与既有墙体及新增墙体相分离;千斤顶向上顶升既有屋顶至预定高度;在新增墙体与既有屋顶之间施工外部增高墙体,使外部增高墙体与既有屋顶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既有建筑的结构、文化、原貌和时代气息。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896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517853.7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管和螺杆,所述套管包括直套管以及位于直套管两端的具有锥面孔的圆台套管,所述圆台套管的较小直径端面与所述直套管连接,所述套管的总高度等于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该系统包括装置和楼板模板,所述楼板模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在所述楼板模板上。该方法为根据待浇筑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制作套管的总高度,在楼板模板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杆穿过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螺纹孔将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装置固定在楼板模板上,通过套管的总高度控制混凝土楼板的厚度。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可循环再利用和无需人工抽检的效果。

    爬式脚手架及其爬升和安装方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42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00496.6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爬式脚手架及其爬升和安装方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该爬式脚手架包括:抗倾覆支座,至少成两列设置在墙体上,每列所述抗倾覆支座为沿墙体纵向分布的多个;导轨,嵌入设置在每列所述抗倾覆支座上,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抗倾覆支座上升或者下降;架体,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上提升钢梁,设置在墙体上且位于所述架体的上端;下提升钢梁,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下端上,所述下提升钢梁与所述上提升钢梁相对应设置;电动葫芦,设置在所述上提升钢梁上,所述电动葫芦的吊线连接在所述下提升钢梁上。本发明降低了脚手架的提升难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架体与建筑结构的连接位置产生裂缝,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成本。

    自爬式防护架及其爬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4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07411.7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爬式防护架及其爬升方法,该防护架,包括防坠组件,至少成两列设置在墙体上;导轨组件,为多组,每组导轨组件包括两条导轨,每条导轨设置有侧导槽和侧插槽,贯穿件穿过侧插槽将导轨设置在防坠组件中相应的安装槽之内;架体,为平行于墙体设置的双排架,架体上至少设置有两组主体竖向杆件,每组主体竖向杆件包括两根内侧主体竖向杆件,每根内侧主体竖向杆件上设置有多个导轮,导轮滚动设置在导轨两侧的侧导槽上;提升钢梁设置在最高处的防坠组件下方的墙体上;电动葫芦,设置在提升钢梁的吊环上,其吊线设置在架体的下方。本发明能够自动爬升,爬升难度低、爬升效率高,能够减少架体与墙体产生的裂缝,质量高,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