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25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19191.6
申请日:2021-12-27
申请人: 上海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B01D71/32 , B01D71/26 , B01D69/12 , B01D67/00 , C02F1/44 , C22B3/24 , C22B7/00 , C22B26/12 , C02F10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水、盐湖提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提锂功能的定向导液复合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定向导液复合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疏水提锂层和亲水纤维层;所述疏水提锂层的原料包括疏水聚合物和锂离子筛;所述疏水提锂层的面密度为10g/m2~20g/m2;亲水纤维层的面密度不小于40g/m2。本发明制得的定向导液复合膜具有吸脱附锂离子和单向传导水的双重功能,即再不施加外部压力作为驱动力的条件下,卤水/海水仅依靠自身重力穿透复合膜,同时上层疏水层的锂离子筛吸附溶液中的锂离子,完成锂离子的提取,且材料的稳定性好,能够多次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225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619191.6
申请日:2021-12-27
申请人: 上海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B01D71/32 , B01D71/26 , B01D69/12 , B01D67/00 , C02F1/44 , C22B3/24 , C22B7/00 , C22B26/12 , C02F10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水、盐湖提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提锂功能的定向导液复合膜、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定向导液复合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疏水提锂层和亲水纤维层;所述疏水提锂层的原料包括疏水聚合物和锂离子筛;所述疏水提锂层的面密度为10g/m2~20g/m2;亲水纤维层的面密度不小于40g/m2。本发明制得的定向导液复合膜具有吸脱附锂离子和单向传导水的双重功能,即再不施加外部压力作为驱动力的条件下,卤水/海水仅依靠自身重力穿透复合膜,同时上层疏水层的锂离子筛吸附溶液中的锂离子,完成锂离子的提取,且材料的稳定性好,能够多次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668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49787.5
申请日:2023-07-31
申请人: 上海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B01J20/04 , C22B26/12 , C22B3/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D04H1/541 , D04H1/544 , D04H1/4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水、盐湖提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光热辅助提锂功能的非织造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非织造材料包括相互缠结的亲水纤维和锂离子筛颗粒,所述亲水纤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亲水纤维为热塑性亲水双组分皮芯结构纤维。本发明将提锂功能与光热转换性能相结合,实现了太阳能驱动提锂。同时,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深色离子筛颗粒可以吸收可见光波长并产生热量,提高了对锂离子吸附速率以及复合提锂非织造材料的密度小于水,能够永久浮于水面有利于材料的投放和回收,不再需要液体输送和液体存储等设备,简化了提锂步骤,进一步提高了提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910682266.1
申请日:2019-07-26
申请人: 上海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864 , C12N5/10 , A61K35/76 , A61P27/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在感染螺旋神经元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耳蜗圆窗注射将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注射入耳蜗中,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高效且特异性感染螺旋神经元。本发明提供了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在感染耳蜗螺旋神经元中的新用途,这在此前还未有报道,并且可以高效、特异性感染耳蜗螺旋神经元,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失聪和耳聋相关的疾病,特别是听觉感觉神经元‑‑‑螺旋神经元相关疾病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77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82266.1
申请日:2019-07-26
申请人: 上海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12N15/864 , C12N5/10 , A61K35/76 , A61P27/1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在感染螺旋神经元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耳蜗圆窗注射将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注射入耳蜗中,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高效且特异性感染螺旋神经元。本发明提供了逆行性重组2型腺相关病毒在感染耳蜗螺旋神经元中的新用途,这在此前还未有报道,并且可以高效、特异性感染耳蜗螺旋神经元,在制备用于治疗遗传性失聪和耳聋相关的疾病,特别是听觉感觉神经元---螺旋神经元相关疾病的药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