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6661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26451.8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一种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包括进口管箱、出口管箱、换热管束、壳体,所述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为卧式U形管换热器,换热管束的管板为管板Ⅰ、管板Ⅱ构成的双管板结构,双管板之间的筒节兼做出口管箱,与进口管箱配合实现管程流体分配和收集;所述管束采用不等直边长度U形换热管,较长直管段端部与管板Ⅰ连接,较短直管段端部只与管板Ⅱ连接;在管板Ⅱ上两管程介质换热管交错排设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股流体与两股流体同时换热,与多台换热器并联技术方案相比,提高了壳体使用效率,降低壳体材料重量,节省设备投资;与缠绕管、板翅式换热器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制造难度低,设备可检维修。

    一种单侧自循环冷却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24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1

    申请号:CN201911151489.1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一种单侧自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空冷器,以及换热器热侧的流入流出部件,所述空冷器高于换热器安装;冷流入口通过冷流入口阀门和所述换热器连通,冷流出口通过冷流出口阀门和所述空冷器的空冷器入口贯通,该空冷器的空冷器出口通过冷流回流阀门和所述换热器连通形成冷流单侧的自循环冷却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侧无需外部加载推动力利用流体自身重力势能形成自循环换热系统,该系统解决了流体的换热损耗及系统势能损失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流体循环损耗及换热系统操作不稳定等问题。该系统具有节约能源、控制简单、稳定可靠、节省占地及节约投资等优点。

    一种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6661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926451.8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一种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包括进口管箱、出口管箱、换热管束、壳体,所述U形管三股流换热器为卧式U形管换热器,换热管束的管板为管板、管板Ⅱ构成的双管板结构,双管板之间的筒节兼做出口管箱,与进口管箱配合实现管程流体分配和收集;所述管束采用不等直边长度U形换热管,较长直管段端部与管板Ⅰ连接,较短直管段端部只与管板Ⅱ连接;在管板Ⅱ上两管程介质换热管交错排设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股流体与两股流体同时换热,与多台换热器并联技术方案相比,提高了壳体使用效率,降低壳体材料重量,节省设备投资;与缠绕管、板翅式换热器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制造难度低,设备可检维修。

    一种管内强化传热元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08999.1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传热元件技术领域的一种管内强化传热元件,包括两端支撑件,所述两端支撑件设置为两组分别安装在管道的两端,两组所述两端支撑件之间连接有中心连接轴,所述中心连接轴的表面安装有固定件,两组所述固定件之间安装有传热元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两端支撑件、中心连接轴、固定件和传热元件的结构设置,通过在管道内增设插入物,可改善管道内流体流动形态同时加强管道内的传热,并通过传热元件的自转降低结垢风险,因此本装置具有自清洁、结构紧凑、方便可拆、密封可靠、检维修成本低等优点,并且本方案中通过多个传热元件串连安装在中心连接轴上,可以减少传热元件在流体冲击作用下发生的抖动,提高传热元件的转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