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多足纳米移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412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0270618.X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多足纳米移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涉及微纳机电系统应用领域,解决了纳米机器人的制作难度较高且对其运动控制的精准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改变纳米孔内外的电势,反复吞吐DNA足,实现纳米尺度运动的高精度控制;DNA多足纳米移动装置的运动由电势直接控制,避免了复杂环境对磁场的干扰,提高控制精度并降低使用成本。

    一种超灵敏塑胶炸弹侦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04457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911214153.5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塑胶炸弹主要成分黑索金RDX分子的超灵敏侦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三级滤膜芯片和RDX分子信号检测芯片组成。三级滤膜芯片上分别加工有直径为1000nm,100nm和10nm的阵列纳米孔,对待测气体中的杂质和干扰分子实现逐级过滤。RDX分子信号检测芯片上则加工有直径为1nm的阵列纳米孔,该纳米孔尺寸与RDX分子相当,仅可以使得RDX分子以及比RDX分子小的分子通过,此外在各个纳米孔上都还加工有纳米金电极,该电极与外接电源和电流表相连,由于空气中的其他分子比纳米孔小很多,不会产生隧穿效应,然而由于RDX分子与纳米电极间隙相当,基于隧穿效应该电极可以用于检测RDX分子过孔时的隧穿电流特征信号,从而实现超灵敏爆炸物的侦测识别。

    一种外泌体内肿瘤标志miRNA的分离和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827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064022.7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外泌体内肿瘤标志miRNA的分离和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外泌体分离模块、肿瘤标志miRNA分离模块和纳米孔检测模块;所述的外泌体分离模块通过肿瘤标志miRNA分离模块连接在纳米孔检测模块上,所述的外泌体分离模块上设有样品进口,所述的纳米孔检测模块连接在计算机上;本发明采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在少样品基础上实现外泌体的分离,同时借助纳米孔检测技术,在不需要扩增以及荧光标记被检测物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标志miRNA检测的效率。

    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123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186463.6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光控纳米孔的单分子可控输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在纳米孔两侧连接装有离子溶液的液池,通过开启光源光照射纳米孔,使其壁面电荷密度增大,在外加电压作用下产生电渗流,过孔分子受到的阻力增大,过孔速度减缓,并被捕捉于孔内,关闭光源则孔内分子电泳过孔,达到单分子输出可控的目的,在已知单分子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光控纳米孔输出单个分子,为制备乳状液滴提供了很重要的技术基础,对于涉及乳状液制备的各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空化的纳尺度薄膜孔制备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80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0000.6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空化的纳尺度薄膜孔制备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高精度移动平台、盛有较高浓度盐溶液的大容器、载物支架平台、盛有较低浓度盐溶液的小容器、高透玻璃、橡胶垫圈、二维材料薄膜芯片、用于通过激光的透镜组、膜片钳电流放大器、电源及置于盐溶液中的Ag/AgCl电极。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所述装置制备纳尺度薄膜孔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稳定地在固态薄膜靶材上制备纳尺度微孔,尤其适用于阵列纳米孔结构的制造。

    一种外泌体内肿瘤标志miRNA的分离和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82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64022.7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86 C12Q2600/17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外泌体内肿瘤标志miRNA的分离和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外泌体分离模块、肿瘤标志miRNA分离模块和纳米孔检测模块;所述的外泌体分离模块通过肿瘤标志miRNA分离模块连接在纳米孔检测模块上,所述的外泌体分离模块上设有样品进口,所述的纳米孔检测模块连接在计算机上;本发明采用微流控技术,可以在少样品基础上实现外泌体的分离,同时借助纳米孔检测技术,在不需要扩增以及荧光标记被检测物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标志miRNA检测的效率。

    一种基于纳米管和磁珠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958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71207.2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纳米管和磁珠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包括两端开口的纳米管,纳米管水平放置在下方的基底上。纳米管的管壁的上、下方分别刻蚀有纳米孔,用于通过生物分子。在纳米管的内部放置有一粒磁珠。磁珠的表面已预先被特定的功能集团修饰,以确保磁珠能够通过生物大分子与右侧的竖直挡板相连。在基底平台左侧安装有一枚电磁铁。当电磁铁开启后,会在周围形成较强的磁场。由于磁珠的顺磁效应,磁珠会被迅速磁化并被电磁铁吸引。如若此时生物分子正处于通过纳米管道的过程中,生物分子会在磁珠推动下弯曲,从而延长生物分子通过纳米管的时间。本发明有助于减缓生物分子通过纳米孔的速率,实现生物分子的精准检测甚至基因测序。

    二维平面异质结构的蛋白质拉伸测序平台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8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700951.X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平面异质结构的蛋白质拉伸测序平台及其控制、制作方法,本发明设计的二维平面异质结构的蛋白质拉伸检测平台,是由MoS2和WS2无缝拼接而成的,通过预先设计WS2的通道轨迹,利用WS2与MoS2化学势的不同,拉伸原本弯曲折叠的待测蛋白质分子,同时由于WS2吸附作用,蛋白质分子会吸附在WS2的纳米通道上,氨基酸的热波动大大减少了,同时也会显著减少被测蛋白的螺旋构象。这种吸附在二维表面的拉伸蛋白质分子构象,将有助于使用高分辨率原子力显微镜或者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蛋白质测序,并显著提高信噪比。如果结合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则有望实现低成本高通量的蛋白质测序。

    多自由度自组装纳米机器人及其制作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7718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1214317.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自由度自组装纳米机器人及其制作控制方法,该纳米机器人由微纳米颗粒和四条脱氧核糖核酸链通过金‑巯键或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强相互作用,自组装而成形成四足纳米机器人。通过在硅基材料上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沉积圆形金电极,同时在圆形金电极上加工四个纳米孔;该尺寸的纳米孔使得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每个纳米孔将仅能捕获一条脱氧核糖核酸链。由于纳米金电极与外接电压源相连,通过调控各个纳米孔上电压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调控纳米孔上电荷密度的电性和强度,从而控制通过纳米孔的电渗流方向和强度,并与脱氧核糖核酸链所受的电场力形成联合或竞争驱动,从而控制纳米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一种超灵敏塑胶炸弹侦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04457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14153.5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塑胶炸弹主要成分黑索金RDX分子的超灵敏侦测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三级滤膜芯片和RDX分子信号检测芯片组成。三级滤膜芯片上分别加工有直径为1000nm,100nm和10nm的阵列纳米孔,对待测气体中的杂质和干扰分子实现逐级过滤。RDX分子信号检测芯片上则加工有直径为1nm的阵列纳米孔,该纳米孔尺寸与RDX分子相当,仅可以使得RDX分子以及比RDX分子小的分子通过,此外在各个纳米孔上都还加工有纳米金电极,该电极与外接电源和电流表相连,由于空气中的其他分子比纳米孔小很多,不会产生隧穿效应,然而由于RDX分子与纳米电极间隙相当,基于隧穿效应该电极可以用于检测RDX分子过孔时的隧穿电流特征信号,从而实现超灵敏爆炸物的侦测识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