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刺激响应离子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2323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7279.5

    申请日:2022-04-01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24F3/14 F24F1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光刺激响应离子液体除湿空调系统,该系统包含除湿器、再生器、溶液换热器、紫外光照射装置、可见光照射装置、冷却装置、低品位热源;除湿器可对空气进行除湿降温,除湿器设有空气进口、空气出口、溶液进口、溶液出口,溶液出口与可见光照射装置相连,溶液经过可见光照射后溶液内形成离子液体浓度差,上层为离子液体富液层,离子液体富液送入紫外光照射装置,经过紫外光照射后,重新送入除湿器进行除湿;下层为离子液体贫液层,离子液体贫液经过溶液换热器后,送入再生器通过低品位热能进行再生。本发明利用光刺激响应离子液体的亲水和疏水性质可逆转换,可利用更低的再生温度,能提高对低品位余热的利用潜力。

    一种基于太阳能界面蒸发再生的空气除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642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644593.X

    申请日:2022-06-0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24F3/14 F24F5/00 F24F1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界面蒸发再生的空气除湿装置,包括除湿模块和溶液再生模块,除湿模块包括除湿箱以及其内部用于去除气体中水分的除湿填料。本发明装置利用湿润材料的浸润作用对除湿溶液进行布液,并通过重力布液,显著减轻了被处理空气的带液问题;此外,本装置设置的溶液再生模块,通过界面蒸发材料的毛细作用自发布液,并在太阳下蒸发实现溶液变浓的再生过程,且可以通过调整液面高度和蒸发界面弯曲度来实现流量调节。此设备通过对界面蒸发这种前沿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低密度热能与局部蒸发需求有机衔接,避免了常规太阳能加热时间长,不稳定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并且能有效完成除湿需求。

    基于化学吸放热可逆的两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666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710849122.1

    申请日:2017-09-1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25B2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吸放热可逆反应的两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工质循环回路、工作液体循环回路。被加压的气态工质氨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化学反应冷却器,被工作液体吸收并生成氨基甲酸铵放热,生成物溶于工作液体,混合溶液经回热器、节流装置进入化学反应蒸发器,氨基甲酸铵分解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并蒸发出来,吸收热量,氨气和二氧化碳依次经过低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高压压缩机输出被加压的气体工质,形成循环。本发明利用可逆化学反应实现制冷/制热,使用压缩机两级压缩的方式进行气体工质压力提升,可以达到更大的压缩比,更加符合可逆化学反应制冷/热泵循环压力差要求,且能够灵活切换于制冷、制热之间,可冬夏两用。

    一种基于温度梯级耦合再生的离子液体高效深度除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51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1660.6

    申请日:2022-11-16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24F3/14 F24F12/00 F24F1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梯级耦合再生的离子液体高效深度除湿系统,包括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再生循环和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循环。所述两个循环通过逆流换热器,将离子液体深度除湿后再生过程的大温升与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循环放热过程的大温度滑移充分耦合,从而使制冷剂温度滑移放热过程中不同温度的热量均能切实高效地转化为离子液体的再生量,进而实现深度除湿。同时系统内设置有蒸发器、表冷器实现对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循环产生冷量的梯级利用;空气预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逆流换热器之后,实现对热量的梯级利用。所述系统可根据不同湿负荷切换模式,利用所述表冷器进行预除湿,缓解除湿器的工作负荷,提升系统能效。

    一种低品位热梯级驱动热湿解耦处理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57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952367.3

    申请日:2021-08-19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24F5/00 F24F1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品位热梯级驱动热湿解耦处理空调系统,包括发生器、第一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表冷器、第一溶液‑溶液换热器、真空再生器、第二冷凝器,第二溶液‑溶液换热器、除湿器;发生器溶液出口与真空再生器相连,作为真空再生器溶液的驱动热源,随后出真空再生器与第一溶液‑溶液换热器相连,出第一溶液‑溶液换热器后进入吸收器;低品位热先进入发生器,出发生器后进入真空再生器,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本发明应用在驱动热源为80℃以下的工况,可实现低品位热梯级利用,末端可实现空气的热湿解耦处理,发生器出口溶液的热量作为再生器的驱动热源,能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冷暖与新风一体化处理空调机组的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420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683814.5

    申请日:2020-07-16

    申请人: 东南大学

    发明人: 殷勇高 吴杨 王远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冷暖与新风一体化处理空调机组的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模式包括供冷除湿模式、供冷模式、除湿模式、供热模式和供热加湿模式等多种模式,公开了对应于各个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控空调系统中各回路的变负荷运行以实现热湿控制。本发明可以控制空调机组的多种模式运行,能够适应全年变工况的运行,运行中采用了预除湿、预加湿的手段,有效地避免了辐射末端结露带来的危害,通过变负荷运行实现控制温湿度的目的,控制方法智能简易,溶液变负荷运行中减少了冷热掺混,同时存储浓溶液进行蓄能,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的优势。

    基于化学反应选择性吸收-压缩复合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437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1038111.3

    申请日:2020-09-2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选择性吸收‑压缩复合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放热反应器、吸热反应器、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罗茨风机以及溶液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该装置利用气体循环工质在放热反应器内合成反应加热热媒水,利用合成反应物在吸热反应器内分解反应吸收低品位热能;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首先经过罗茨风机一次升压后,再通过吸收进行分离,选择性吸收气体通过热压缩进行二次升压,吸收剩余气体从吸收器上部离开并进入压缩机提升压力,进入反应器,形成循环。本发明经过选择性吸收之后进行压缩至需要的工作压力,电压缩与热压缩并用,主要驱动能量为低品位热能驱动,提高了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

    智慧楼宇用电分析的动态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237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66675.9

    申请日:2021-12-2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智慧楼宇用电分析的动态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智慧楼宇的物理结构、用电设备的能耗特性以及建筑传热等物理机理,构建楼宇用电分析物理动态模型,并根据重要性、不可测量性和环境相关性,确定物理模型的关键参数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空调制冷量修正系数,步骤2、基于数据驱动,构建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楼宇关键参数辨识模型,并将辨识结果回代入步骤1所述的物理模型。本发明在既保有基于物理机理建模能够明确反应流程内在联系、基于数据驱动方法能通过大量实际数据揭示不同数据之间无形关系的优势的同时,又提高能耗仿真模型的精确度,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基础。

    基于化学反应选择性吸收-压缩复合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54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038111.3

    申请日:2020-09-2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反应选择性吸收‑压缩复合热泵循环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放热反应器、吸热反应器、吸收器、发生器、压缩机、罗茨风机以及溶液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该装置利用气体循环工质在放热反应器内合成反应加热热媒水,利用合成反应物在吸热反应器内分解反应吸收低品位热能;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首先经过罗茨风机一次升压后,再通过吸收进行分离,选择性吸收气体通过热压缩进行二次升压,吸收剩余气体从吸收器上部离开并进入压缩机提升压力,进入反应器,形成循环。本发明经过选择性吸收之后进行压缩至需要的工作压力,电压缩与热压缩并用,主要驱动能量为低品位热能驱动,提高了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