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59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05791.3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固体废物回收利用领域,提供了一种防眩板及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防眩板为退役风电叶片成型件,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包括:对风电叶片进行切割,得到预设尺寸的板材;对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通过将风电叶片的至少部分经过切割、表面处理,制成防眩板,实现对退役风电叶片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材料浪费,且绿色环保,有效减少退役风电叶片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且在风电叶片退役时,风电叶片的整体结构及其绝缘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均依旧保持良好,从而通过将风电叶片制成防眩板,使得防眩板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和材料性能,能够满足用于道路交通设施的长期使用需求,同时有利于降低防眩板的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8373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190762.2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含水量定量检测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混凝土含水量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样品的X光成像图像,待测样品为待检测的混凝土样品,所述X光成像图像为X射线透射待检测的混凝土样品后得到的图像;根据所述X光成像图像,确定所述X光成像图像的X射线光场分布信息;根据所述X射线光场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待测样品的含水密度;根据所述含水密度,确定所述待测样品的含水量。本申请可提高混凝土含水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并适用于大样品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71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80306.7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淤泥的大宗化处理方法,属于淤泥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海底淤泥的大宗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固体组分和碱性激发剂溶液混合,进行养护成型处理,得到海底淤泥基胶凝材料;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固体组分包括:海底淤泥40~60份;矿渣30~40份;水泥0~15份;植物活性蛋白10~20份;纤维素5~10份。本发明通过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低温原位处理的方法有效制备出粘度≥850Pa·s的胶凝材料,赋予海底淤泥基胶凝材料良好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将海底淤泥变废为宝,实现了对海底淤泥的绿色增值利用和安全处置。
-
-
公开(公告)号:CN11230134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919573.X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原位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钝化膜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水热法结合尿素分解在铁基基材表面一步原位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钝化膜,将预处理得到的铁基基材和含有尿素、二价金属硝酸盐、三价金属硝酸盐额反应溶液进行水热反应以生长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钝化膜;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进而控制钝化膜的厚度,进而实现在钢筋的防锈蚀保护,反应过程中无需对钢筋进行过多的预处理,采用一步原位合成的尿素分解水热法即可轻易实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钝化膜的制备,简单方便,易于操作,节能环保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广泛的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5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59679.6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洋防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洋结构物双重防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双重防腐系统,所述双重防腐系统包括:自发电单元、电流转换单元、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采用自发电单元收集海洋机械能并转换为交流电能,采用电流转换单元将所述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将所述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负极端与所述工作电极连接,所述工作电极与海洋结构物连接,将所述电流转换单元的输出电压的正极端与对电极连接,且所述对电极没入海水中,形成保护回路,保护海洋结构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167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61234.8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淤泥的人造土壤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淤泥、无机胶凝材料、植物生长营养质、发泡剂和添加剂;将淤泥、无机胶凝材料、植物生长营养质、发泡剂和添加剂进行混料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水进行造粒处理,得到基于淤泥的人造土壤颗粒。该方法以淤泥为主要组分,以无机胶凝材料进行粘合并固化有害成分,保证人造土壤颗粒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内部孔结构,性质优异,能够用于培养植物,该方法实现了高效率回收处理清理上岸的淤泥,大大减少了淤泥的堆放空间和回收处理压力,实现淤泥的大体量回收利用,并有效防止淤泥产生的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3601416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535305.8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化学自修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化学自修复微胶囊包括囊芯和包衣,所述囊芯包括水溶性碱和成型剂,所述包衣包括对低碱环境敏感的有机材料;所述的水溶性碱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混凝土化学自修复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囊芯材料和包衣材料的质量配比的变化,缓蚀剂的释放速率可以做到可控优化,用水溶性碱提升PH达到延缓混凝土碳化和钢筋缓蚀的目的,所用材料均绿色环保。所以,本发明混凝土化学自修复微胶囊具有可控优化,有效期长、缓释效果好且绿色环保的效果。
-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2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06815.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固体废物回收利用领域,提供了一种退役风电叶片的回收利用方法及管涵组件,该退役风电叶片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步骤S10、收集并切割退役风电叶片,得到多个预设尺寸的管涵;步骤S20、在管涵的接口端安装转接件;步骤S30、将安装有转接件的多个管涵运输至目的地;步骤S40、将两个管涵中的其中一个管涵具有转接件的一个接口端与另一个管涵具有转接件的一个接口端对接,并将对接的两个接口端通过转接件拼接,得到管涵组件。通过收集和切割退役风电叶片,得到管涵,管涵用途广,从而能够实现对退役风电叶片进行大规模、高效的回收利用,管涵组件采用退役风电叶片的回收利用方法制成,有利于降低管涵组件的制作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