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588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33558.3

    申请日:2020-08-18

    IPC分类号: E04B1/21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该节点结构包括横、竖垂直交叉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连接有宽于该钢筋混凝土梁宽度的梁端钢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左、右侧面分别连接有宽于该钢筋混凝土柱宽度的柱端钢板,所述梁端钢板和柱端钢板上凸出于梁或柱宽度的位置上布设有穿孔,两相对梁端钢板之间设有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第一预紧钢绞线,两相对柱端钢板之间设有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第二预紧钢绞线,相邻接的梁端钢板和柱端钢板之间设有多组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斜置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本发明对于梁、柱的截面损伤很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受损后梁柱节点区域的加固处理,减少重建所需的人力财力。

    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58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33558.3

    申请日:2020-08-18

    IPC分类号: E04B1/21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该节点结构包括横、竖垂直交叉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连接有宽于该钢筋混凝土梁宽度的梁端钢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左、右侧面分别连接有宽于该钢筋混凝土柱宽度的柱端钢板,所述梁端钢板和柱端钢板上凸出于梁或柱宽度的位置上布设有穿孔,两相对梁端钢板之间设有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第一预紧钢绞线,两相对柱端钢板之间设有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第二预紧钢绞线,相邻接的梁端钢板和柱端钢板之间设有多组穿设于相对穿孔之间的斜置第一预应力钢绞线。本发明对于梁、柱的截面损伤很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受损后梁柱节点区域的加固处理,减少重建所需的人力财力。

    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011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0525923.4

    申请日:2020-06-10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4H9/02 E04B1/9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包括外板及位于外板中部的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采用多个预紧螺栓压紧连接,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设有SMA绞线,所述SMA绞线两端分别均固定在外板的顶面或是底面,SMA绞线中部固定在内板上。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阻尼器在正向与反向加载下具有相同的力学特性;提高摩擦耗能与自复位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简化阻尼器的受力途径,便于设计、制作与安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525923.4

    申请日:2020-06-10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4H9/02 E04B1/9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包括外板及位于外板中部的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采用多个预紧螺栓压紧连接,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设有SMA绞线,所述SMA绞线两端分别均固定在外板的顶面或是底面,SMA绞线中部固定在内板上。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阻尼器在正向与反向加载下具有相同的力学特性;提高摩擦耗能与自复位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简化阻尼器的受力途径,便于设计、制作与安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642284U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21059734.4

    申请日:2020-06-10

    申请人: 福州大学

    IPC分类号: E04H9/02 E04B1/9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复位FSMA复合阻尼器,包括外板及位于外板中部的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采用多个预紧螺栓压紧连接,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设有SMA绞线,所述SMA绞线两端分别均固定在外板的顶面或是底面,SMA绞线中部固定在内板上。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阻尼器在正向与反向加载下具有相同的力学特性;提高摩擦耗能与自复位的可靠性;与此同时,简化阻尼器的受力途径,便于设计、制作与安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