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3635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911166515.8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包括为制浆提供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导流罩;对箱体内的厨余垃圾进行破碎的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破碎刀片和网罩,所述网罩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网罩连接在所述导流罩的下部,所述破碎刀片位于网罩内;将厨余垃圾导入所述箱体内的入料机构,入料机构连通至所述导流罩;驱动所述破碎刀片转动的驱动机构。该装置设计合理,使浆料在箱体内循环旋流,破碎效率高,其中砂砾等重物质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至箱体底部,便于排出处理,免去了现有技术中后续生产过程中的除砂过程,节约成本。

    活性焦循环脱硫脱硝性能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619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76795.3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焦循环脱硫脱硝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向脱硫脱硝反应器中装填活性焦;循环进行N次脱硫-脱硝-活性焦再生,N大于1;计算每个循环中的活性焦脱硫效率及活性焦脱硝效率。在一个循环中,脱硫脱硝反应器依次工作在脱硫反应温度、脱硝反应温度和活性焦再生反应温度,脱硫反应气体为SO2、O2、H2O和N2的混合气体;脱硝反应气体为NO、NH3、O2、H2O和N2的混合气体;再生阶段向脱硫脱硝反应器中通入氮气。通过对脱硫脱硝反应器的工作模式控制,在一次试验中对活性焦进行多次脱硫-脱硝-再生循环,并测试活性焦在每个脱硫-脱硝-再生循环中的脱硫脱硝能力,更贴近工程实际,能够更加精准地表征活性焦的循环脱硫脱硝性能。

    一种水域地表径流污染横向深层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504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681263.9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水域地表径流污染横向深层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径流生态截流沟、横向潜层过滤层、潜层再生植物带及木质驳岸。通过径流生态截流沟、横向潜层过滤层、滨水生态驳岸等多系统的有机结合,对河流或者湖泊的地表径流污染进行多系统、多维度的梯级协同控制,特别是采用了特殊的蓄水材料组成的横向潜层过滤层,同时具备了过水、蓄水、过滤三个功能与一体,有针对性的对初期雨水的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和截流,大大的降低了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同时通过多种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驳岸的构建,景观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技术具有系统集成性高、投资省、运营维护简便的特点。

    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36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166515.8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包括为制浆提供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导流罩;对箱体内的厨余垃圾进行破碎的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破碎刀片和网罩,所述网罩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网罩连接在所述导流罩的下部,所述破碎刀片位于网罩内;将厨余垃圾导入所述箱体内的入料机构,入料机构连通至所述导流罩;驱动所述破碎刀片转动的驱动机构。该装置设计合理,使浆料在箱体内循环旋流,破碎效率高,其中砂砾等重物质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至箱体底部,便于排出处理,免去了现有技术中后续生产过程中的除砂过程,节约成本。

    一种水域地表径流污染横向深层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504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81263.9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水域地表径流污染横向深层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径流生态截流沟、横向潜层过滤层、潜层再生植物带及木质驳岸。通过径流生态截流沟、横向潜层过滤层、滨水生态驳岸等多系统的有机结合,对河流或者湖泊的地表径流污染进行多系统、多维度的梯级协同控制,特别是采用了特殊的蓄水材料组成的横向潜层过滤层,同时具备了过水、蓄水、过滤三个功能与一体,有针对性的对初期雨水的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和截流,大大的降低了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同时通过多种植物的生态位和生态驳岸的构建,景观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技术具有系统集成性高、投资省、运营维护简便的特点。

    一种烟气串联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55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93822.X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烟气串联脱硫脱硝系统及方法,通过将烟气串联依次通过脱硫吸附塔及脱硝吸附塔来对烟气进行净化,同时,通过活性焦输送单元分别单独对脱硫吸附塔和脱硝吸附塔输送活性焦,并将反应后的活性焦输送至解析塔进行单独解析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单独控制脱硫与脱硝塔内的活性焦输送量及输送速度,提高了脱硝脱硫的效率;另一方面,精准控制活性焦输送量及输送速度,实现了二者对活性焦的使用量不同步,减少了活性焦物理损耗,降低运行成本;且烟气处理前后无需加热,整体能耗低。

    换热管可拆卸的烟道结构和烧结余热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645398U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21263790.X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管可拆卸的烟道结构和烧结余热发电系统,涉及烧结余热发电领域。该换热管可拆卸的烟道结构,包括壳体、换热管组件、限位槽钢、烟气密封件、紧固拉杆和主体框架;壳体形成烟道,并具有与烟道连通的开口、和可拆卸于开口的封板;主体框架与壳体连接,换热管组件与主体框架可拆卸地连接,并部分伸入烟道内,用于与烟道内的烟气换热,换热管组件还用于在封板拆卸于开口时,暴露于开口;限位槽钢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烟气密封件与限位槽钢可拆卸地连接、与紧固拉杆连接,并用于通过紧固拉杆紧固于换热管组件外侧。该换热管可拆卸的烟道结构和烧结余热发电系统能够便于换热管的拆装、更换,减小烧结主工艺停机时间。

    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463380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2053776.0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砂功能的厨余垃圾制浆装置,包括为制浆提供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导流罩;对箱体内的厨余垃圾进行破碎的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破碎刀片和网罩,所述网罩的表面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网罩连接在所述导流罩的下部,所述破碎刀片位于网罩内;将厨余垃圾导入所述箱体内的入料机构,入料机构连通至所述导流罩;驱动所述破碎刀片转动的驱动机构。该装置设计合理,使浆料在箱体内循环旋流,破碎效率高,其中砂砾等重物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至箱体底部,便于排出处理,免去了现有技术中后续生产过程中的除砂过程,节约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烟气串联脱硫脱硝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423277U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822188719.9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烟气串联脱硫脱硝系统,通过将烟气串联依次通过脱硫吸附塔及脱硝吸附塔来对烟气进行净化,同时,通过活性焦输送单元分别单独对脱硫吸附塔和脱硝吸附塔输送活性焦,并将反应后的活性焦输送至解析塔进行单独解析循环利用。一方面,通过单独控制脱硫与脱硝塔内的活性焦输送量及输送速度,提高了脱硝脱硫的效率;另一方面,精准控制活性焦输送量及输送速度,实现了二者对活性焦的使用量不同步,减少了活性焦物理损耗,降低运行成本;且烟气处理前后无需加热,整体能耗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多仓SCR反应器烟气分仓均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659712U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22058759.6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仓SCR反应器烟气分仓均流装置,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SCR反应器本体,入口烟道和出口烟道;所述入口烟道内设有将烟气均匀导入各SCR反应器本体的导流组件,各所述SCR反应器本体与入口烟道连接处设有多孔板,所述SCR反应器本体内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有整流格栅和催化剂层。该实用新型在烟气进入多仓SCR反应器之前,通过在入口烟道中设置导流组件和多孔板实现烟气在多仓SCR反应器中流场均匀分布,从而使得脱硝系统能适应工况变化情况,实现不停机检修,增加系统灵活性,提高脱硝效率、减缓催化剂磨损和氨逃逸等结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