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椭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5971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868653.7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椭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的预测方法,其包括步骤:初始表面半椭圆形裂纹在疲劳扩展后形成新半椭圆形裂纹;初始表面半椭圆形裂纹的初始最深点A及初始表面点C处的扩展方向与裂纹前沿垂直,进而分别形成所述新半椭圆形裂纹的扩展后最深点A'及扩展后表面点C';计算初始最深点A及初始表面点C的应力强度因子幅#imgabs0#与#imgabs1#;计算#imgabs2#点与C'点的应力强度因子幅#imgabs3#及#imgabs4#;利用公式计算出初始表面点C的扩展量#imgabs5#:迭代计算,直至误差#imgabs6#满足精度要求;此时可认为该#imgabs7#为当A点扩展到#imgabs8#时,C扩展至#imgabs9#点,#imgabs10#点为准确位置;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方法复杂繁琐耗时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利用迭代法迅速预测出半椭圆表面裂纹疲劳扩展形状的方法。

    一种钢-混组合梁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1648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65606.4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梁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该连接构造包括预制混凝土楼板、H型钢梁、后置钢筋架、后置贯穿纵筋以及后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楼板在连接侧的侧面开有纵向贯通槽和多个竖向贯通槽,在竖向贯通槽内伸出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端部形成有弯钩;两侧的预制混凝土楼板拼接在H型钢梁上翼缘上;后置钢筋架居中设置在两侧楼板对接形成的竖向贯通槽内;后置贯穿纵筋从后置钢筋架和连接钢筋端部的弯钩中穿过;后浇混凝土浇筑在纵向贯通槽和多个竖向贯通槽中。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易开裂、施工效率低和耐久性差的技术问题,具有性能可靠、构造简单、便于工厂化生产现场拼接方便,施工效率高等优势。

    一种抗疲劳预应力变截面钢吊车梁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9159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37565.1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疲劳预应力变截面钢吊车梁及制造方法,钢吊车梁具有上翼缘、下翼缘、腹板、端板,还包括对称布置于腹板两侧的锚固端、转向器,以及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并且所述钢吊车梁还具有若干个第一竖向加劲肋和两个第二竖向加劲肋,且第二竖向加劲肋的长度小于第一竖向加劲肋;所述锚固端焊接在两端的端板上的钢绞线通孔处;所述转向器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一个第二竖向加劲肋的底端;所述钢绞线绕过转向器,两端穿过钢绞线通孔并通过锚具锚固在锚固端。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新建建筑施工前钢吊车梁的预先加固,几乎不改变钢吊车梁自身结构,施工简便且周期短,经济可靠,能够显著提高变截面钢吊车梁变截面处的抗疲劳性能。

    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78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1026755.3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框架砼楼板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组合结构包括钢框架预制围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所述预制围墙包括:墙体,以及用作墙体支撑结构的钢框架;两个所述预制围墙上下对应拼接在一起,上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下突出部与下方预制围墙立柱的上突出部对接且固定连接;上方预制围墙的下边框梁与下方预制围墙的上边框梁之间留有间隔,所述间隔内浇筑有混凝土,进而使得上方预制围墙、下方预制围墙以及预制楼板连接成一整体。本发明简化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构造,避免了施工现场大量的钢筋工程,提高了施工效率。

    一种改性玄武岩鳞片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060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90167.6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玄武岩鳞片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改性玄武岩鳞片抗渗混凝土按照质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普通硅酸盐水泥170~200,粉煤灰10~50,碎石400~600,砂300~400,玄武岩鳞片50~70,石墨烯0.4~0.6,减水剂1~3,硅烷耦合剂1~2,矿渣棉,海泡石绒10~15,沥青30~40,三乙醇胺1-2,氧化硼6~8,偏铝酸钠7~10,硫酸铝1~4,苯丙溶液20~30,甲基硅酸钠1~5,水60~100。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所制备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