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铁废水零排放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36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51630.4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铁废水零排放预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搅拌池、推流池、膜池、溢流堰和溢流廊道,膜池包括预沉廊道、排水廊道、进水总槽、分格进水槽和若干分格,其中,搅拌池和推流池通过过水通道连通,推流池与预沉廊道通过穿孔花墙连通,预沉廊道与进水总槽连通,进水总槽与分格进水槽连通,分格进水槽与各分格连通,排水廊道设置于进水总槽的下方并与各分格连通,若干分格内分别设置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以浸没式超滤膜池耦合搅拌反应池形成一体化短流程装置及工艺,取消传统工艺中的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实现混凝‑浸没式超滤短流程预处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

    一种钢铁生产废水回用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25379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036343.4

    申请日:2012-02-17

    Abstract: 一种钢铁生产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吸附处理和反渗透处理;所述电吸附处理后,净化水直接回用,浓盐水经过石灰碳酸钠软化后再进行所述反渗透处理。本发明采用石灰碳酸钠软化处理将电吸附和反渗透双重除盐技术有效衔接起来,并结合澄清、过滤等技术,使得钢铁生产废水总回收率达到90%,最终的超浓盐水作为冲渣水使用,实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不仅克服了了钢铁厂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避免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流式海水直流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62707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618142.6

    申请日:2010-12-31

    Inventor: 邱利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流式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和与换热器的冷却水进口连通的取水泵,所述换热器的冷却水出口与冷却水进口之间连通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水出口的冷却水送回冷却水进口的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与取水泵的流量之和为一定值,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有根据冷却水出口水温调节取水泵和回流泵流量的流量调节装置,当冷却水出口的温度较低时,流量调节装置调节回流泵的流量增大,并调节取水泵的流量相应减少,使冷却水出口的海水再次循环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水出口的海水最终达到所需的温度,该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投资成本低,且循环利用冷却水,能有效降低系统的能耗。

    钢铁废水零排放短流程预处理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536117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17070.3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废水零排放短流程预处理装置及工艺,包括沿进水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浸没式超滤膜池;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耦合自动加药系统、污泥回流系统;浸没式超滤膜池配置有图像识别智能加药系统,图像识别智能加药系统对前端反应生成的絮体进行识别、计算并将结果反馈给自动加药系统及污泥回流系统,精确控制药剂投加量及污泥回流量;以浸没式超滤耦合混凝絮凝反应池形成一体化短流程装置及工艺,大大减少基建投资与运行成本;利用图像识别智能加药系统,精确计算药剂投加量,保证进入膜池的废水中尽量少含或不含细微颗粒物,以减少对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的污堵,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煤气冷凝水收集系统及其改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5176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19364.3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冷凝水收集系统及其改进方法,属于钢铁厂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包括在煤气管道排水器的下方设置转存箱,利用转存箱收集煤气冷凝水,利用提升机构将转存箱与冷凝水输送管道相连通,将冷凝水输送管道设置在煤气管道的上方,形成煤气管道背负冷凝水输送管道的状态。该方案不需要对厂区进行大规模施工开挖,降低了钢铁厂施工改造的难度,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极大降低了钢铁企业的管理成本。

    一种处理含高浓度硫氰化物焦化废水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83562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332745.8

    申请日:2017-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含高浓度硫氰化物焦化废水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焦化废水引入曝气池,再引入初沉池,污泥回流至曝气池;2)初沉池中上清液进入缺氧池;3)缺氧池中的出水进入一级好氧池,一级好氧池的一部分出水回流至缺氧池;4)一级好氧池中另一部分出水进入二沉池,得到污泥以及上清液,污泥回流至缺氧池;5)二沉池中的上清液进入内源破解系统;6)内源破解系统的出水进入后置反硝化池,初沉池中另一部分上清液也进入后置反硝化池;7)后置反硝化池的出水进入二级好氧池;8)二级好氧池的出水进入三沉池,得到污泥以及上清液,污泥回流至后置反硝化池。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55458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77839.9

    申请日:2014-11-21

    Inventor: 杨世辉 邱利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C02F1/28 C02F1/444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转炉除尘灰制浆后在接触池中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吸附,吸附后的上清液进入初沉池进行初步固液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加入混凝剂絮凝后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固液分离,最后过滤或超滤至出水达标。本发明采用的吸附剂转炉除尘灰由于含有钙基多孔性微粒,比表面积大,能够有效吸附难降解有机物,吸附后的沉淀物可以运送至烧结厂进行掺烧,实现了转炉除尘灰的二次利用;并且由于操作过程中采取延长转炉除尘灰的梯次复用流程措施,实现了钢铁厂内部的循环利用,从而无需外购吸附剂,大大降低了焦化废水的处理成本,是一种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符合钢铁厂节能降耗、综合治理的工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