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铁矿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876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425175.6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磁铁矿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厌氧、无杂菌的条件下,将还原菌混合液与水铁矿混合,得到菌液混合物。其中,还原菌混合液包括异化铁还原菌和培养缓冲液,培养缓冲液的溶剂为水,培养缓冲液包括0.01‑0.05M的MOPS、0.01‑0.05M的NaCl和5‑20mM的L‑乳酸钠。维持厌氧、无杂菌的条件,将菌液混合物在10‑4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纳米磁铁矿。培养缓冲液在维持异化铁还原菌正常的铁还原活力的同时,成分简单,避免或降低培养缓冲液中的成分对生物磁铁矿的影响。上述的纳米磁铁矿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所需药品较少,检测显示纳米磁铁矿具有较高的纯度。

    工业废水中工程纳米颗粒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714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85996.3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废水中工程纳米颗粒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纳米颗粒组、重金属离子组中筛选出第一纳米颗粒和第一重金属离子,形成对检测微生物具有最强细胞毒性的第一污染物体系。确定在三元体系中,第一纳米颗粒的浓度与对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细胞毒性的第一映射关系。获取三元体系在第一反应条件下的反应体系中,检测微生物产生的形态数据、第一纳米颗粒和第一重金属离子产生的理化数据。根据形态数据以及理化数据对工业废水中的工程纳米颗粒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该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了纳米颗粒、重金属离子二者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微生物的形态数据的变化,因而评估全面,评估结果准确。

    一种基于电解锰渣协同多种固废的胶凝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38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12662.6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解锰渣协同多种固废的胶凝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电解锰渣粉料、矿渣粉、钢渣粉、硅灰、氢氧化钠进行第一混合,得固废混合原料;所述电解锰渣粉料、所述矿渣粉、所述钢渣粉、所述硅灰、所述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5‑25:35‑45:25‑35:8‑12:2‑6;S2,将水和所述固废混合原料按0.4‑0.6:1的质量比进行第二混合,得固废基浆体;S3,对所述固废基浆体依次进行初步养护和再次养护,得胶凝材料。本发明基于电解锰渣协同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制备得到胶凝材料,实现了电解锰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且胶凝材料中省略了水泥的使用。

    硫化锌镉/卵形鼠孢菌杂化体系及其制备与固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53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29693.5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锌镉/卵形鼠孢菌杂化体系及其制备与固碳方法,包括硫化锌镉纳米颗粒和卵形鼠孢菌;其中,所述硫化锌镉纳米颗粒分布于所述卵形鼠孢菌的细胞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述硫化锌镉/卵形鼠孢菌杂化体系在固碳过程中,有效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的情况,减轻了光腐蚀的危害,同时锌元素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敏剂的生物毒性。光电子传递给卵形鼠孢菌作为还原力进行固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高利用价值的多碳产物乙酸,为改善全球变暖问题和高价值化学品的生产提供了环保的解决途径。

    一种典型模式微生物阴极催化固定CO2生成有机物的高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6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775693.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典型模式微生物阴极催化固定CO2生成有机物的高效方法,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由微生物的胞外电子摄取作用驱动微生物固碳途径实现的CO2还原,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微生物从阴极吸收电子获得能量,CO2同时被微生物固碳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在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制备生物阴极,在阴极室中通入CO2,设定阴极极化电势范围为‑0.6V~1V(vs.SHE);阴极上的培养的典型模式微生物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直接从电极上获得电子进行CO2的固定,并合成有机物;本发明的生物阴极电流密度较高,还原CO2合成有机物的速率较快,对于微生物电化学CO2资源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