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094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45627.4
申请日:2022-06-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利用褐藻寡糖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长效方法,步骤一,收集农作物秸秆材料,进行粉碎,制成秸秆颗粒,粉碎的秸秆长度为0‑5cm,收集褐藻寡糖材料;步骤二,A‑F的任意一种;步骤三,最后进行常规施肥、播种作业。本发明技术操作简单,施用方便,实施方式多样化,一次实施长期有效,所采用的秸秆材料来源广泛,激发材料具有稳定性,天然且不存在污染风险,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本发明技术实施后能够快速生效,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根系生物量,增加小麦、水稻等作物分蘖数量,进一步挖掘农作物产能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90602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300704.X
申请日:2019-12-17
申请人: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5G3/00 , C05G3/80 , C09K17/40 , C09K10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本泥炭源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输送机将木本泥炭从原料堆场运至原料仓,经称重给料机将所述木本泥炭投至一级笼式破碎机,加入秸秆基添加剂,混合均匀、破碎;物料转至二级笼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筛分,经定量包装机进行包装,即得;所述木本泥炭与秸秆基添加剂的质量比为100:8-12。采用本方法制备土壤调理剂,无需事先对泥炭进行干燥,且制得的成品土壤调理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61533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01469.2
申请日:2021-08-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A01B79/02
摘要: 一种激发式秸秆原位行间掩埋还田地力培育方法,在作物收获后,玉米秸秆利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粉碎,小麦秸秆直接还田。向秸秆中均匀混入氮肥,然后按照100kg/亩用量均匀混入微生物激发调节剂。然后进行行间开沟,秸秆掩埋行间距离为60cm,开挖深度为30cm,作物播种行间距为40cm。先将秸秆、氮肥、微生物激发调节剂组合物掩埋进沟间,再然后进行覆土及镇压。在玉米‑小麦轮作旱地土壤中,施氮肥,剩余氮肥玉米季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期以4:6追肥,小麦季剩余氮肥在返青期追磷肥和钾肥。最后播种并镇压,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覆盖严密,播后要适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和促进秸秆有机碳和养分向土壤中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75978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301262.0
申请日:2019-12-17
申请人: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腐植酸盐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输送机将木本泥炭从原料堆场运至原料仓,经称重给料机将所述木本泥炭投至一级笼式破碎机,通过添加剂失重秤向一级笼式破碎机投入泥炭活化剂,混合均匀、破碎;物料转至二级笼式破碎机进行二级破碎;通过综合原料刮板将破碎后的物料输送至造粒机,通入蒸汽和热水,进行造粒;将颗粒输送至蒸汽管干燥机进行干燥;经粗筛、细筛、冷却、精筛、整形、包装,即得。采用本方法制备土壤调理剂,无需事先对泥炭进行干燥,且制得的成品中可溶性腐植酸含量高,调理土壤的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42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256753.X
申请日:2022-10-14
申请人: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碱性土壤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30~40份发酵产物、2.5~3.0份有机酸、45~65份木本泥炭、10~16份树脂和2~5份无机肥料;所述树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8~10份小麦粉、0.2~3.0份糖类、0.9~1.3份5‑羟甲基糠醛、0.6~1.2份三聚氰胺、0.3~0.6份乙二醇。本发明通过物料组分和制备工艺,形成有机肥料与聚合物共混球体,并被树脂层包裹的结构,聚合物和树脂层均具有吸水、可降解性能,且降解速率不同,聚合物被树脂层包裹,实现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有序释放,在使用过程中,树脂层、聚合物、有机肥料依次发挥作用,实现调理剂对碱性土壤初期pH调节、中期pH维护、后期持续养护的长效调理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3756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00054.8
申请日:2021-12-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利用低聚糖化合物促进农田土壤从秸秆中掘氮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收集农作物秸秆材料,进行粉碎;步骤二,如下A‑C的任意一种:A、在粉碎后的秸秆上均匀撒入激发材料;利用旋耕机将地表秸秆与激发材料混合物充分与耕层土壤混匀,对土壤灌溉一次;B、顺垄进行条带式开沟,将粉碎后的秸秆全部移至沟内并均匀撒施激发材料;将沟填平,并进行一次灌溉;C、旋耕还田或秸秆深还,保证秸秆混入土壤;步骤三,最后进行常规施肥、播种作业;选择上述步骤C时,再在作物拔节前将激发材料混入农田灌溉水中,对土壤进行灌溉,使激发材料均匀施入土壤。本发明技术能够为当前秸秆还田养分高效利用提供新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403427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1256753.X
申请日:2022-10-14
申请人: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碱性土壤的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30~40份发酵产物、2.5~3.0份有机酸、45~65份木本泥炭、10~16份树脂和2~5份无机肥料;所述树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8~10份小麦粉、0.2~3.0份糖类、0.9~1.3份5‑羟甲基糠醛、0.6~1.2份三聚氰胺、0.3~0.6份乙二醇。本发明通过物料组分和制备工艺,形成有机肥料与聚合物共混球体,并被树脂层包裹的结构,聚合物和树脂层均具有吸水、可降解性能,且降解速率不同,聚合物被树脂层包裹,实现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有序释放,在使用过程中,树脂层、聚合物、有机肥料依次发挥作用,实现调理剂对碱性土壤初期pH调节、中期pH维护、后期持续养护的长效调理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45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02588.X
申请日:2021-08-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5G3/00 , C05G3/80 , A01B79/00 , C09K17/40 , C09K101/00
摘要: 一种基于优质天然腐殖质材料快速提升农田土壤地力的配方及使用方法,以天然木本泥炭为基本原料进行断链工艺生产腐殖质材料替代土壤难分解有机质,以生物质材料发酵生产的活性有机质材料替代土壤易分解有机质,并通过添加诱导微生物激发调节剂,快速使得土壤土著微生物向沃土方向转化,促进土壤C、N、P、K等养分元素转化,激活系统快速循环。形成一种能快速提升农田土壤地力的组合配方,通过土壤有机质“相似增效”原理和“土壤有机质‑微生物‑团聚体协同作用提升”机制,通过机械化工程化作业,快速提升土壤地力。并在耕种期间进行常规秸秆还田,通过根系及其分泌物和秸秆还田补偿土壤有机质分解衰减部分,使得土壤地力能够持续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48425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163084.9
申请日:2018-02-26
申请人: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基植物营养素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复合肥原料粉末经造粒机造粒,得到复合肥颗粒;⑵复合肥颗粒经蒸汽管回转干燥机干燥,分别得到干燥后的复合肥颗粒和温度为85~110℃的含尘水蒸汽;⑶干燥后的复合肥颗粒分别经一级振动筛、二级振动筛筛分,分别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颗粒和粒径小于2.5mm颗粒;粒径为2.5mm~4.75mm的颗粒冷却后作为煤基植物营养素产品进行包装;粒径小于2.5mm颗粒进入造粒机内再次造粒;⑷温度为85~110℃的含尘水蒸汽经布袋除尘器内过滤除尘,分别得到粉尘和净化后的载气;粉尘经输送机进入造粒机内再次造粒;⑸净化后的载气经洗涤、冷却、除湿,洗涤后的水采用闪蒸降温的方法实现水的洁净回收。本发明安全可靠、水利用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75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00109.5
申请日:2021-12-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A01B79/02
摘要: 一种土壤耕作层扩容方法,步骤为:收集农作物秸秆材料,进行粉碎,所述秸秆材料为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或棉花,其中粉碎的小麦/水稻秸秆长度不长于5cm,粉碎的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秸秆长度不长于3cm;步骤2,收集粉碎后的秸秆,加入秸秆调节剂,在田间进行原位堆腐3‑25天;步骤3,采用“水平错位”与“垂直深浅”交替的深还方式进行秸秆还田;步骤4,对耕层土壤进行机械浅旋耕,旋耕深度10‑15cm,并向农田灌水至耕层土壤含水率达到不低于10wt.%;步骤5,最后进行常规施肥和播种作业。该发明内容与传统秸秆还田和耕作模式完全不同,该发明技术能够有效扩大农田耕作层水分、养分库容,快速培肥土壤,本发明技术能够为实现农田土壤水养库容快速提升提供新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