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3493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0840381.7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组合壳体和压线壳体,组合壳体内安装有若干压线壳体,组合壳体包括横板、延伸护板、转杆和连接板,横板的两端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护板,两个延伸护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延伸护板的相对侧壁之间且位于连接板的上方嵌设有转杆,横板的上侧等距设有若干一号定位孔,连接板的上侧等距设有若干定位螺孔,本发明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具有连接性能可靠的优点,具体使用时,采用组合式结构组装各用电气设备接地线,避免了各电气设备接地线混乱的问题,可针对性地更换老旧的接地线,避免线路老化造成的接触隐患,采用双层压紧结构,确保接地线剥线端与船体能够有效且充分接触。

    一种用于船舶吃水测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81729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840273.X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吃水测量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船舶吃水测量的装置,针对现有船舶吃水测量工作繁琐、精度不高且受海浪和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滑动安装有测量座,测量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控制块。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很好地解决了船舶吃水测量工作繁琐、精度不高且受海浪、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可轻松实现船舶的多次吃水测量及求平均值,消除不同测量时间波峰波谷对吃水测量的影响。

    一种装配式隔振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3102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0806395.4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式隔振器,包括若干个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连接外圈、减振环和连接内圈,所述减振环外壁与所述连接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减振环内壁与所述连接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减振环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减振槽,若干个所述减振槽沿周向等间距布置,所述减振环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所述减振槽对应设置。还包括若干个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所述弹性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块上下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弹性块侧壁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隔振器实现了橡胶隔振器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使得橡胶隔振器易保障。

    一种装配式隔振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3102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06395.4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式隔振器,包括若干个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连接外圈、减振环和连接内圈,所述减振环外壁与所述连接外圈固定连接,所述减振环内壁与所述连接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减振环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减振槽,若干个所述减振槽沿周向等间距布置,所述减振环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所述减振槽对应设置。还包括若干个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所述弹性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块上下两端均开设有连接螺孔,所述弹性块侧壁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隔振器实现了橡胶隔振器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使得橡胶隔振器易保障。

    一种用于船舶吃水测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817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40273.X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吃水测量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船舶吃水测量的装置,针对现有船舶吃水测量工作繁琐、精度不高且受海浪和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滑动安装有测量座,测量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丝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控制块。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很好地解决了船舶吃水测量工作繁琐、精度不高且受海浪、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可轻松实现船舶的多次吃水测量及求平均值,消除不同测量时间波峰波谷对吃水测量的影响。

    一种高压气管路探伤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763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740487.6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管道探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压气管路探伤装置,针对现有的探伤小车在前进的时候容易出现前进歪斜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上表面开有U形槽的安装座,安装座的整体成水平放置的棱柱形结构,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预留有互相对称的斜面,且两个斜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互相对称的支撑腿,所述U形槽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互相对称且竖直放置的对中调节架。本发明可以在使用时,当装置前进的时候安装座产生整体歪斜的时候,配重球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分力会使得安装座快速回归水平状态,继而确保装置始终沿着管道的最低部前进,以便于对位置和方位进行测算和定位,继而提高探伤位置的精确性。

    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7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06026.7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包括:构建欠驱动无人艇数学模型,利用障碍物与无人艇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最近会遇点信息,分别构建障碍航迹图层、碰撞威胁图层或其他高维状态特征;并结合以航行状态、路径误差或其他低维状态,构建并训练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利用训练好的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无人艇智能避障。本发明通过建立的欠驱动无人艇数学模型、动态障碍物生成模型和奖励机制,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中改善USV避障策略,使其能在复杂场景下做出有效的决策,较为快速和高效的完成避障任务。

    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74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906026.7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基于雷达图像端到端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艇智能避障方法包括:构建欠驱动无人艇数学模型,利用障碍物与无人艇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最近会遇点信息,分别构建障碍航迹图层、碰撞威胁图层或其他高维状态特征;并结合以航行状态、路径误差或其他低维状态,构建并训练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利用训练好的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无人艇智能避障。本发明通过建立的欠驱动无人艇数学模型、动态障碍物生成模型和奖励机制,在与环境不断交互中改善USV避障策略,使其能在复杂场景下做出有效的决策,较为快速和高效的完成避障任务。

    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3493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40381.7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包括组合壳体和压线壳体,组合壳体内安装有若干压线壳体,组合壳体包括横板、延伸护板、转杆和连接板,横板的两端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护板,两个延伸护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延伸护板的相对侧壁之间且位于连接板的上方嵌设有转杆,横板的上侧等距设有若干一号定位孔,连接板的上侧等距设有若干定位螺孔,本发明一种船舶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具有连接性能可靠的优点,具体使用时,采用组合式结构组装各用电气设备接地线,避免了各电气设备接地线混乱的问题,可针对性地更换老旧的接地线,避免线路老化造成的接触隐患,采用双层压紧结构,确保接地线剥线端与船体能够有效且充分接触。

    一种杠杆式减振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78508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23161064.X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一种杠杆式减振装置,涉及到机械缓冲减振领域,包括底板,具有中轴线L;底板上绕所述中轴线L环向设置有多个铰接座;举升板,与底板同轴设置;杠杆力臂,与铰接座一一对应铰接以形成铰接支点O;杠杆力臂以铰接支点为分界点分成短段部和长段部,每个短段部的另一端均铰接连接有一个支撑力臂;每个长段部的另一端均铰接设置在举升板上;载荷平台,与底板同轴设置;载荷平与支撑力臂一一对应铰接设置;和弹性件,与底板同轴并设置在举升板与载荷平台之间;本杠杆式减振装置可以通过由上到下,由下到上同时双向压缩弹性件,杠杆式减振装置在提供相同大小的弹性件反作用力时,弹性件压缩量较传统减振装置小,振幅小,减振效果更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