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洞型油藏生产数据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917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501447.0

    申请日:2017-06-27

    IPC分类号: G06K9/00 G06K9/62 G06F17/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油藏生产数据的预测方法及系统,该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中选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信号序列的特征提取方法对生产数据进行分解,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分频图根据方差贡献值进行重新组合,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并将计算的香侬熵作为不确定性评估依据,与分解序列同时作为SVR算法的预测输入,减少由于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引起的预测不确定性问题。

    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5500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740786.X

    申请日:2016-08-26

    IPC分类号: G06F19/00

    CPC分类号: G16Z9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采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然后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历史拟合法并调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述油藏静态参数进行迭代优化,使预测生产动态与真实值尽可能接近,得到优化的油藏静态参数和油藏数值模型。本发明先利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再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法不断优化模型渗透率等油藏静态参数拟合生产实际动态,得到尽可能接近真实模型的油藏数值模型,减少拟合时间,提高历史拟合的效率和精度,使油田开发动态预测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生产。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9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1286502.5

    申请日:2017-12-07

    IPC分类号: G06F30/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读取生产动态数据和井轨迹数据后提取静态地质特征和动态生产特征,采用层次聚类法粗粒度分类建立动态连通模型;S2:以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作为约束对动态连通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将动态连通模型划分若干分支;S3:分别确定同一连通分支上的若干生产井的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的大小关系,在各类内部构建静态参数不等式约束矩阵;S4:不等式约束矩阵对波动复杂度特征进行修正得到注采劈分系数,通过注采劈分系数评价井间连通程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基于静动态特征相结合的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得到注采劈分系数,定量刻画井间连通程度。

    基于目标检测的缝洞型油藏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712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011405.8

    申请日:2019-01-07

    IPC分类号: G01V1/48 G01V1/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缝洞型油藏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方法,本发明采用最新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来自动识别串珠状反射特征,针对岩缝洞型储集层高产不稳产、预测准确率低的难题,在地震多源数据管理基础上,使用“米”字剖切方法生成剖面,本发明从相似的地震串珠状反射特征入手,采用Faster R‑CNN目标检测和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得到串珠状反射特征自动识别模型,得到缝洞型油藏油气储层空间分布场,明确储集单元的含油气规模,相较于原有的人工识别方法,减少人工参与,提高识别精度。

    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油藏井间连通程度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2011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289327.9

    申请日:2017-04-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油藏井间连通程度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读取并预处理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得到生产动态数据的时间序列;S2,对采集时间位于注水后预设周期中的生产动态数据的时间序列采用多重分形算法进行计算,得出采集时间位于注水后预设周期中的生产动态数据的多重分形谱参数;S3,对采集时间位于注水后预设周期中一段时间跨度内的生产动态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波形特征计算定性评估出井间动态连通性;S4,在井间动态连通程度的定性评估的基础上,将多重分形谱参数作为注采劈分系数,通过注采劈分系数定量评估井间动态连通程度。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细粒度的刻画油藏井间连通程度。

    一种三乙烯二胺/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196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91567.1

    申请日:2024-08-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乙烯二胺/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一种三乙烯二胺/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五氧化二钒与三乙烯二胺溶液混合后进行微波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反应产物清洗、干燥、研磨得三乙烯二胺/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本发明以五氧化二钒为主要原料,三乙烯二胺作为预嵌客体,制备了三乙烯二胺/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该方法通过微波水热反应,把三乙烯二胺嵌入到五氧化二钒层间结构中,使得五氧化二钒的层间距得到扩展,嵌入三乙烯二胺的五氧化二钒在5A/g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373mAh/g的初始放电比容量。

    基于自动编码器和多目标优化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9519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669095.5

    申请日:2016-08-15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编码器和多目标优化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采用自动编码器对高维油藏静态参数进行降维,实现从高维油藏静态参数到低维数据空间之间的双向映射,然后采用多目标算法对降维后的油藏静态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油藏数值模拟自动历史拟合,得到接近实际地质模型的油藏数值模型。本发明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编码器与多目标算法应用于油藏历史拟合问题中,大大减少了优化参数的搜索空间,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精度,使优化后的油藏数值模型更加接近真实地质模型。

    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9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286502.5

    申请日:2017-12-07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的井间连通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读取生产动态数据和井轨迹数据后提取静态地质特征和动态生产特征,采用层次聚类法粗粒度分类建立动态连通模型;S2:以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作为约束对动态连通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将动态连通模型划分若干分支;S3:分别确定同一连通分支上的若干生产井的大尺度裂缝井间窜流通道特征的大小关系,在各类内部构建静态参数不等式约束矩阵;S4:不等式约束矩阵对波动复杂度特征进行修正得到注采劈分系数,通过注采劈分系数评价井间连通程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基于静动态特征相结合的复杂非线性注采建模,得到注采劈分系数,定量刻画井间连通程度。

    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55003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610740786.X

    申请日:2016-08-26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分布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及系统,采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然后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历史拟合法并调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所述油藏静态参数进行迭代优化,使预测生产动态与真实值尽可能接近,得到优化的油藏静态参数和油藏数值模型。本发明先利用t分布得到初始的油藏静态参数,再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法不断优化模型渗透率等油藏静态参数拟合生产实际动态,得到尽可能接近真实模型的油藏数值模型,减少拟合时间,提高历史拟合的效率和精度,使油田开发动态预测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生产。

    基于目标检测的缝洞型油藏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712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11405.8

    申请日:2019-01-07

    IPC分类号: G01V1/48 G01V1/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缝洞型油藏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方法,本发明采用最新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来自动识别串珠状反射特征,针对岩缝洞型储集层高产不稳产、预测准确率低的难题,在地震多源数据管理基础上,使用“米”字剖切方法生成剖面,本发明从相似的地震串珠状反射特征入手,采用Faster R-CNN目标检测和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得到串珠状反射特征自动识别模型,得到缝洞型油藏油气储层空间分布场,明确储集单元的含油气规模,相较于原有的人工识别方法,减少人工参与,提高识别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