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84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488302.2
申请日:2022-05-06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S‑D‑Newmark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在利用Newmark模型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的预测处理时,加入历史地震滑坡密度因子,进一步提高对于地震滑坡危险性的预测精度。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震滑坡的地震滑坡数据;根据地震滑坡数据,确定目标地震滑坡的历史地震滑坡密度;将地震滑坡数据输入LS‑D‑Newmark模型,并利用岩土体力学参数和坡体形态参数调整相关的模型参数,使得斜坡在无外动力作用下静态安全系数Fs大于1;向LS‑D‑Newmark模型带入历史地震滑坡密度,并对Fs进行优化赋值;基于优化赋值后的Fs,计算斜坡临界加速度ac;在ac的基础上,利用已知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PGA,计算地震诱发斜坡位移Dn;根据Dn,计算目标滑坡区域的滑坡发生概率P。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94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92362.X
申请日:2020-06-24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剪切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力应变三轴剪切试验装置,包括:装置基座以及固定在其上的三套以上的施力系统;所述施力系统包括:围压加载单元、轴向压力加载单元、反压力加载单元、渗透压加载单元、起吊单元以及数据采集单元。本发明提供的应力应变三轴剪切试验装置能够在同一操作装置上同步执行不同规格的式样的剪切试验,高效,且试验数据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86668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96201.5
申请日:2015-06-02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7/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面形变进行页岩气勘探区构造应力场反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卫星确定研究区域,建立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库,通过地表形变处理模块确定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值,并建立地表形变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处理模块建立研究区域的地质模型,并将地表形变值赋予地质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块对应地质模型建立位移计算模型,获得研究区域的初始位移场数据库,对初始位移场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修正后的位移场数据库,通过有限元分析模块求解获得研究区域的基础应力数据。该方法能准确地模拟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内的构造应力场,能获取大比例尺、高精度的构造应力场。
-
公开(公告)号:CN102721604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224484.9
申请日:2012-06-28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物理仿真模拟试验装置及其方法,涉及岩土力学实验技术。本试验装置的结构是:在深埋隧道岩体模型仪内的试样上加盖压力板,在压力板之上设置垂向压力系统,进行加荷以模拟施加自重应力;微型盾构机自钻进面钻入试样中,微型盾构机、无级变速箱和电机依次连接,实现钻进;在试样中布设8条光纤和6枚应变片,光纤与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相连,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和应变片分别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实现检测和记录。本发明能准确地再现隧道建设中深埋隧道岩体在被开挖时应力应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为隧道建设过程中洞室围岩稳定性及岩爆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59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85869.3
申请日:2023-06-12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3/12 , G01M99/00 , G01N3/02 , G01N23/0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隧道构造混杂岩带活化诱发变形灾变试验系统,属于隧道混杂岩带活化诱发变形灾变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包括控制装置、模型试验箱、CT成像装置、围压装置、扰动加载装置和混杂岩带柔性构造装置,模型试验箱放置在CT成像装置的转台上,围压装置设置在模型试验箱内侧,扰动加载装置设置在模型试验箱的顶部,构造混杂岩带柔性构造设置在模型试验箱内并与隧道物理模型的上下侧相对设置。同时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试验系统的方法,采用上述模拟隧道构造混杂岩带活化诱发变形灾变试验系统及方法,通过混杂岩带柔性构造装置控制隧道物理模型的混杂岩破碎的变形,模拟实现混杂岩带的生成并实现混杂岩带非协调变形的可视化表征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0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764236.2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E21B47/00 , E21B33/126 , E21B34/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钻孔孔口涌水的地应力测试设备及试验方法,所述地应力测试设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滑动器、转换器、上部封隔器、测试管、下部封隔器;第一水流管路,其依次连通所述转换器、所述上部封隔器、所述测试管、所述下部封隔器的轴心位置;至少一对第二水流管路,其依次连通所述转换器、所述上部封隔器、所述测试管、所述下部封隔器,且至少一对所述第二水流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的相对侧;所述滑动器远离所述转换器的一端通过一钻杆连接,所述钻杆用于向所述滑动器内注水,所述钻杆通过连接所述滑动器将所述测试设备下放至钻孔内进行地应力测试,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实验测试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5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764236.2
申请日:2021-07-06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E21B47/00 , E21B33/126 , E21B34/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钻孔孔口涌水的地应力测试设备及试验方法,所述地应力测试设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设置的滑动器、转换器、上部封隔器、测试管、下部封隔器;第一水流管路,其依次连通所述转换器、所述上部封隔器、所述测试管、所述下部封隔器的轴心位置;至少一对第二水流管路,其依次连通所述转换器、所述上部封隔器、所述测试管、所述下部封隔器,且至少一对所述第二水流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水流管路的相对侧;所述滑动器远离所述转换器的一端通过一钻杆连接,所述钻杆用于向所述滑动器内注水,所述钻杆通过连接所述滑动器将所述测试设备下放至钻孔内进行地应力测试,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实验测试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97929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92360.9
申请日:2019-03-14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滑坡稳定性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的装置、方法,属于地质灾害中的试验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工作平台、模型箱、降雨机构、土水压力机构、位移图像采集机构、滑坡坡度控制机构、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机构,土水压力机构包括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体积水含水率感应器;位移图像采集机构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垂直位移测量部件、水平位移监测部件;滑坡坡度控制机构包括垂直荷载控制电机、水平荷载控制电机、稳压稳流数控计量油源泵站、控制传感器。本发明达到了能够准确地模拟原型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可以获取不同雨强条件下,降雨入渗的有效深度、滑坡运动过程中滑坡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和应力场数据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44967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18642.6
申请日:2017-09-12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N3/24
CPC分类号: G01N3/24 , G01N2203/0025 , G01N2203/0048 , G01N2203/0256 , G01N2203/026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原位三轴剪切试验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中土的力学特性测试技术。本装置包括试样(10)、围压系统(20)、垂向压力系统(30)、反力系统(40)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50);在围压系统(20)内设置有试样(10),在围压系统(20)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垂向压力系统(30)和反力系统(40),自动数据采集系统(50)的垂向位移计设置在试样(10)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保持试样原始结构;能对试样施加围压,再现所测土体的原位应力场;可使土体沿其最薄弱面破坏;试样尺寸大,减少尺寸效应影响。本发明在研究土体的抗剪强度问题上具有真实全面的特点,试验数据可靠,可为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55809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38634.8
申请日:2013-11-04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的岩土体原位直剪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岩土力学试验技术。本发明通过对岩土体试样施加法向荷载,并通过施加水平剪切力,使试样在拟定的剪切面上发生剪切破坏,并通过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剪应力、位移等相关数据。本试验装置包括试样(00)、剪切盒(10)、反力系统(20)、垂向压力系统(30)、传力系统(40)、切向压力系统(50)、滚轴排(60)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70)。本发明采用应变控制,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具有自动数据采集系统;使用应力控制使用轮辐传感器,使应力的测量更加精确;所有部件可拆卸,方便运输,便于安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