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6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895113.1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对城区内的区域按照不同职能的进行区域划分;步骤S2,统计划分的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步骤S3,根据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计算每个区域的碳排放量步骤S4,对碳排放量进行汇总,计算城区整体碳排放量;在步骤S1中,根据不同职能对区域划分完成后,根据区域位置进行进一步划分,在步骤S4中,对不同职能划分的区域进行校验,判定碳排放量是否合理。本发明通过将城区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分别计算不同职能区域的碳排放量,保证了整体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别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校验,及能够对各类别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又能进一步精准计算结果。

    基于园区规划的碳中和预测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430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657000.8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园区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园区规划的碳中和预测方法,包括:根据各厂房的产品以及生产原料形成碳流动链条;根据碳流动链条将园区内的厂房位置进行规划,以形成园区模型,并根据厂房位置以及碳流动链条确定内部物流路径;确定园区模型的内部物流方向;对园区模型进行调整,以形成调整园区模型,并根据调整园区模型确定碳流入量以及碳流出量;重复上述步骤,并利用判决模块对调整结果进行判定,使碳流入量与碳流出量达到预设平衡标准;本发明利用设置预厂房对应的碳流动链条,并根据碳流动链条对园区进行规划的方式,在有效提升了园区的碳平衡,从而有效提升了园区碳汇的拓展性。

    一种办公建筑人员碳足迹计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80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99422.6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办公建筑人员碳足迹计量方法,包括:收集办公建筑中各工作层的楼层、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时长,并形成办公建筑的工作层模型;根据工作层模型设定各工作层的若干浮动收集区间以及若干持续收集区间;通过浮动收集方式对浮动收集区间进行浮动碳足迹的浮动数据收集,并形成浮动碳足迹;通过持续收集方式对持续收集区间进行持续碳足迹的持续数据收集,并形成持续碳足迹;根据工作层模型确定办公建筑对应的碳足迹;本发明通过对办公建筑的分层,在有效提升了对碳足迹计量的准确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办公建筑碳足迹计算的复杂度。

    一种碳中和城区规划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8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895325.X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字化辅助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中和城区规划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虚拟地图中放置虚拟组件的设计方式,提供一种实现人机交互的方法,并且,对于虚拟组件设置对应的主标签以及二级子标签,以通过主标签体现建筑的类型,通过二级子标签体现建筑的主要设计参数,并且,在放置虚拟组件中考虑各虚拟组件的关联关系,并确定关联参数,基于所关联虚拟组件的数量以及关联参数判定对所述虚拟组件的二级子标签进行修正时的修正方式,通过上述过程,考虑实际设计中的各项约束,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数据运算量,相比于模型计算方式能够基于虚拟组件的调整快速的响应,辅助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68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95113.1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步骤S1,对城区内的区域按照不同职能的进行区域划分;步骤S2,统计划分的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步骤S3,根据各个区域碳排放参量计算每个区域的碳排放量步骤S4,对碳排放量进行汇总,计算城区整体碳排放量;在步骤S1中,根据不同职能对区域划分完成后,根据区域位置进行进一步划分,在步骤S4中,对不同职能划分的区域进行校验,判定碳排放量是否合理。本发明通过将城区按照职能进行划分,分别计算不同职能区域的碳排放量,保证了整体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别区域的计算结果进行校验,及能够对各类别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又能进一步精准计算结果。

    分布式轨道交通碳排放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0424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525968.X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轨道交通碳排放监测系统,通过终端数据获取模块和分布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各终端设备的用能数据、碳排放数据和运行数据并通过碳排放整合模块进行综合分析,还通过预测获取模块根据碳排放高点轨道段和浮动碳排放高点轨道段的一致性初步确定碳排放数据是否正常,并与运行数据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碳排放优化方式,有助于预测未来碳排放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降低碳排放量;本发明提供系统能够对碳排放数据的准确监测和评估,并通过预测和优化碳排放方式来降低碳排放量,从而有助于实现环保减排和资源利用优化的目的。

    应用于绿色建筑的基于掩蔽效应的智能声景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58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669066.5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音乐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绿色建筑的基于掩蔽效应的智能声景控制方法,包括采集模块在预设时长内采集环境中的噪音信号;中控模块根据环境中的噪音信号计算信噪比并根据信噪比判定播放模组的音频清晰度在预设时长内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在初步判定播放模组的音频清晰度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根据环境噪音的分贝值对判定标准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判定标准对播放模组的音频清晰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进行二次判定;中控模块在判定播放模组的音频清晰度不符合预设标准时获取播放模组的音频的频率以将下一预设时长中播放模组的运行参数调节至对应值。本发明提高了智能声景的掩蔽效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