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变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3834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0850489.0

    申请日:2016-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变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测量系统主要由测距装置、挡板装置和检查尺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距装置中包含有激光测距仪、测距盒、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主要功能为发射激光线及调整激光线的反射高度和角度;挡板装置中包含有激光反射板、调节基础和第三调节杆,主要功能为反射测距装置发射的激光线,以及对反射中心的位置调节;检查尺装置中包含有检查尺尺体和尺托,主要功能为检查、校正挡板装置的竖向垂直度和水平垂直度,确保测距装置反射的激光线能够正好打在挡板装置的反射中心,且与挡板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保持垂直,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变形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一种现浇混凝土变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3834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50489.0

    申请日:2016-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变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测量系统主要由测距装置、挡板装置和检查尺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距装置中包含有激光测距仪、测距盒、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主要功能为发射激光线及调整激光线的反射高度和角度;挡板装置中包含有激光反射板、调节基础和第三调节杆,主要功能为反射测距装置发射的激光线,以及对反射中心的位置调节;检查尺装置中包含有检查尺尺体和尺托,主要功能为检查、校正挡板装置的竖向垂直度和水平垂直度,确保测距装置反射的激光线能够正好打在挡板装置的反射中心,且与挡板装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并保持垂直,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变形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031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1176426.8

    申请日:2016-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的密实度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模拟实验建立缺陷点和其他位置点的温差值与缺陷大小的对应曲线;于钢管内浇筑混凝土;依据所需检测的缺陷大小选择控温方法,并将该控温方法对所浇筑的混凝土实施;检测所述钢管外壁各个位置点的温度并找出存在温差的点,将所找出的存在温差的点作为实际缺陷点;以及利用实际温差值从所述温差值与缺陷大小的对应曲线中查找出对应的缺陷大小以作为实际缺陷大小。本发明的密实度检测方法中利用模拟实验得到缺陷大小和温差值的对应曲线,再根据缺陷大小选择对混凝土的控温方法,一方面能够通过钢管外壁缺陷点处的温差值确定缺陷大小,另一方面提高了缺陷大小检测的精度。

    易于拆装的卸料平台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4304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22059.5

    申请日:2019-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拆装的卸料平台,包括卸料平台主体(1)、平台固定座(2)和若干个尾部反撑装置(3);平台固定座为L形结构,平台固定座的固定端固定在卸料平台主体的底部,使卸料平台主体架设在楼板(4)上并向建筑外侧悬挑,且平台固定座的固定端贴合在楼板的外侧端;平台固定座的连接端延伸到楼板的下方,平台固定座的连接端设有若干个连接孔,若干个尾部反撑装置的一端与楼板的下表面接触连接;尾部反撑装置的另一端贯穿连接孔,尾部反撑装置上通过螺纹旋接定位螺母(31),定位螺母在尾部反撑装置上旋动并顶紧平台固定座的连接端,使尾部反撑装置顶紧楼板。本发明无需破坏楼板结构即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卸料平台的吊装和拆除。

    用于超深向下输送混凝土的缓冲接料装置及其接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2008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971156.3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用于超深向下输送混凝土的缓冲接料装置及其接料方法,该接料装置包括:支架;装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内部形成有盛放混凝土的容置空间,所述接料斗底部设有送料口;以及装设于所述接料斗内的余料斗,所述余料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通过顶部的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余料斗顶部的开口与混凝土输送管的管口对应设置。本发明采用在接料斗内设置个余料斗,通过余料斗来接收混凝土输送管输送的混凝土,减缓混凝土向下的加速度,然后混凝土通过余料斗的开口溢出到接料斗内,再通过接料斗的送料口送至所需位置,解决了铺设很长水平管容易堵塞的问题,还解决了受场地调节限制不能铺设水平管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