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标识生成方法、设备标识校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2228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448781.7

    申请日:2021-11-30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标识生成方法和装置,通过业务标识信息、用户标识信息以及加密辅助信息,依次对初始设备标识进行逐层拼接加密即二次加工,得到最终的设备标识,使得每个应用都对应有唯一的设备标识,各个应用的服务端获得的设备标识都是不同的,增加了攻击者窃取用户信息的难度,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标识校验方法和装置,可通过业务标识信息对业务场景进行区分,通过调用对应的预设设备标识碰撞接口,解密设备标识,能够逐级追溯到用户标识信息、业务标识信息或原生设备标识,进而能够支持同一个用户、同一个设备下的用户设备标识碰撞,保证可以支持风控场景特定业务场景的用户身份校验,提高安全性。

    设备标识生成方法、设备标识校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22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48781.7

    申请日:2021-11-30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设备标识生成方法和装置,通过业务标识信息、用户标识信息以及加密辅助信息,依次对初始设备标识进行逐层拼接加密即二次加工,得到最终的设备标识,使得每个应用都对应有唯一的设备标识,各个应用的服务端获得的设备标识都是不同的,增加了攻击者窃取用户信息的难度,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设备标识校验方法和装置,可通过业务标识信息对业务场景进行区分,通过调用对应的预设设备标识碰撞接口,解密设备标识,能够逐级追溯到用户标识信息、业务标识信息或原生设备标识,进而能够支持同一个用户、同一个设备下的用户设备标识碰撞,保证可以支持风控场景特定业务场景的用户身份校验,提高安全性。

    移动应用的静态注入风险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53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43305.2

    申请日:2022-02-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应用的静态注入风险检测方法及装置,可用于移动互联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移动应用的apk安装包在运行时发出的加载动态链接库指令;根据所述加载动态链接库指令,计算动态链接库的hmac加密钥消息认证码;将所述动态链接库的hmac加密钥消息认证码与预先保存在资源文件中的第一历史记录进行匹配,所述第一历史记录为apk安装包在发布前对动态链接库的hmac加密钥消息认证码进行计算的结果;根据动态链接库的hmac加密钥消息认证码与第一历史记录匹配的结果,进行移动应用的静态注入风险检测。本发明可以进行移动应用的静态注入风险检测,提高风险检测准确率。

    终端数据采集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

    公开(公告)号:CN11366017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0912131.7

    申请日:2021-08-10

    IPC分类号: H04L47/12 H04L67/51 H04L67/6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数据采集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涉及移动互联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上送信息请求,基于所述上送信息请求,确定当前实际交易并发数,根据所述当前实际交易并发数和预设最大交易并发数确定上送概率因子,将所述上送概率因子返回至客户端;客户端根据所述上送概率因子计算上送时间点,按照上送时间点上送信息;服务端接收客户端上送的信息。本发明通过增加拥塞反馈、随时睡眠、延迟上送等机制,能够协调终端及服务端的通信,保障信息的正常上送下载,通信不会因通信塞车导致信道瘫痪。

    终端数据采集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

    公开(公告)号:CN11366017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12131.7

    申请日:2021-08-10

    IPC分类号: H04L12/801 H04L2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数据采集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服务端和客户端,涉及移动互联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上送信息请求,基于所述上送信息请求,确定当前实际交易并发数,根据所述当前实际交易并发数和预设最大交易并发数确定上送概率因子,将所述上送概率因子返回至客户端;客户端根据所述上送概率因子计算上送时间点,按照上送时间点上送信息;服务端接收客户端上送的信息。本发明通过增加拥塞反馈、随时睡眠、延迟上送等机制,能够协调终端及服务端的通信,保障信息的正常上送下载,通信不会因通信塞车导致信道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