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877090.0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棒控堆芯的反应堆冷却剂水质控制方法,该水质控制方法包括向反应堆冷却剂中加入硼酸,且所述硼酸为富集硼‑11硼酸,且富集硼‑11硼酸中,11B丰度范围为80.2%~100%;冷却剂中,B元素的浓度范围为10mg/kg~300mg/kg。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核电站一回路结构材料腐蚀,改善碱化剂局部浓缩对锆合金腐蚀的不利影响,减少腐蚀产物在燃料包壳表面的沉积和活化,提高燃料组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降低对寿期、经济性、安全性等总体指标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3952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15669.X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质监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长周期测试的装置,包括高压试验单元和低压试验单元,所述高压试验单元用于构成高压试验系统,所述低压试验单元用于构成低压试验系统,所述高压试验单元和所述低压试验单元并联;所述高压试验系统与所述低压试验系统均为闭合系统,其中,所述高压试验系统包括多个环路,可同时监测多类水质监测设备,多个所述低压试验系统并联,对多种低压水质检测设备的不同流量参数进行模拟。本申请具有对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进行长周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52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510871620.7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回路系统故障分区热信号谱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反应堆回路系统故障分区热信号谱定位系统,包括进行三维分区的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堆舱或反应堆厂房进行三维分区后,具备多个三维立体结构的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在任意一个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的周围设置一个或多个热像仪,热像仪连接有数据计算分析处理中心,数据计算分析处理中心还连接有热信号谱数据库和系统设备位置数据库;热信号谱数据库是根据所有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在不同角度和不同运行状态下汇总形成的一个热信号谱数据库,系统设备位置数据库是记录有每一个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内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的一个数据库。
-
公开(公告)号:CN105405477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43678.3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1/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内置蒸汽稳压器的绝热隔板,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其上设置有中央腔体的中空结构,所述中央腔体内还设置有反射箔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可实现分隔内置蒸汽稳压器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分隔装置,以上装置相较于现有用于实现分隔内置蒸汽稳压器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隔离部件,其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和更小的体积,可有效减小内置了蒸汽稳压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体积;进一步的,以上结构设置的反射箔片减小了内置蒸汽稳压器的散热,故本发明还具有降低内置蒸汽稳压器电加热功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29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95575.2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04D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泵汽蚀实验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利用水环抽真空装置及阀门微开度进行汽蚀试验的闭式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利用水环抽真空装置前的水封及阀门微开保持稳压罐的密封,而在抽真空装置运行时可以通过阀门的微开度建立稳压罐的真空度,待水环抽真空装置停运后,水封会自动形成,从而实现密封,由此实现在试验过程中无需开关水环抽真空装置及稳压罐间的阀门、仅通过启停泵即可完成汽蚀试验,简化了操作,而且在该试验装置上还可以实现流量-扬程等其他的泵性能试验,降低试验装置的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77090.0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棒控堆芯的反应堆冷却剂水质控制方法,该水质控制方法包括向反应堆冷却剂中加入硼酸,且所述硼酸为富集硼‑11硼酸,且富集硼‑11硼酸中,11B丰度范围为80.2%~100%;冷却剂中,B元素的浓度范围为10mg/kg~300mg/kg。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核电站一回路结构材料腐蚀,改善碱化剂局部浓缩对锆合金腐蚀的不利影响,减少腐蚀产物在燃料包壳表面的沉积和活化,提高燃料组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降低对寿期、经济性、安全性等总体指标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97331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559418.5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F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排污系统水力特性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控制棒驱动机构流道的阻力系数;步骤2:基于计算得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流道阻力系数,将控制棒驱动机构流道等效为等效阻力件,建立控制棒驱动机构排污系统三维CFD模型;步骤3:基于三维CFD模型,计算出不同流量下控制棒驱动机构排污系统内的阻力压降,并拟合成多项式,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排污系统的阻力压降和系统内流量的关系式,然后通过求解多项式得到给定阻力压降对应的流量,实现了可以有效计算得到结构复杂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在已知系统压降下的系统流量和流动状态,评估系统的排污效果,为系统设计提供参考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44088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348544.2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的蒸汽稳压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的蒸汽稳压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封头、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封头上的稳压器壳体,稳压器壳体和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封头之间设置有稳压器分割板,稳压器分割板开有波动孔,稳压器分割板上方为稳压器空间,稳压器分割板下方为反应堆冷却剂空间,波动孔连通反应堆冷却剂空间和稳压器空间。本发明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和反应堆压力容器一体化,减少了设备数量;其次,配置和运行简化,不需要能动部件,减少了对其他系统和设备的要求,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最后,它没有波动管或其他管线,从设计上消除了管道破裂带来失水事故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52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871620.7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回路系统故障分区热信号谱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反应堆回路系统故障分区热信号谱定位系统,包括进行三维分区的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堆舱或反应堆厂房进行三维分区后,具备多个三维立体结构的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在任意一个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的周围设置一个或多个热像仪,热像仪连接有数据计算分析处理中心,数据计算分析处理中心还连接有热信号谱数据库和系统设备位置数据库;热信号谱数据库是根据所有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在不同角度和不同运行状态下汇总形成的一个热信号谱数据库,系统设备位置数据库是记录有每一个堆舱或反应堆厂房分区块内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的一个数据库。
-
公开(公告)号:CN103778974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03222.9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反应堆通过管线连接隔离阀,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阀与反应堆冷却剂泵连接,反应堆冷却剂泵与反应堆连接,水池通过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还通过并联的隔离阀与冷却水泵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将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集成在一起,取消了目前核电站正常余热排出系统的两台余排泵、两台余排换热器及相关的管路、阀门等,简化了系统配置,提高了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