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279304.6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所述的分组捕集器包括耐高温陶瓷外壳及金属内胆构成的双层球壳结构,所述的金属内胆的内部形成全密封的空心结构,用于通过所述的高温陶瓷外壳上开有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及辅熔融物啜吸通道捕集所述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所述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面积大于所述的辅熔融物啜吸通道的面积,且所述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的辅熔融物啜吸通道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α。利用本发明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能够通过独立容器对堆芯熔融物分组进行捕集。

    一种分层强制铺展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37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510908289.1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强制铺展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包括通过熔融物转移通道连接反应堆堆坑的熔融物扩展室,其特征是:在所述熔融物扩展室的内部底面设置有能够承载所述熔融物转移通道输送的熔融物的捕集器底板,层叠设置在所述捕集器底板上方的一组带有捕集器盖板排气孔的捕集器盖板,所述捕集器底板、捕集器盖板通过若干个盖板下落定向支撑连接,所述捕集器盖板能够覆盖在所述捕集器底板上。现有的熔融物捕集器对堆芯熔融物的铺展不均匀,无法实现熔融物热量导最大化,本发明所提供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使熔融物铺展均匀,增加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熔融物衰变热导出功率,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防护屏障失效。

    一种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131782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279304.6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所述的分组捕集器包括耐高温陶瓷外壳及金属内胆构成的双层球壳结构,所述的金属内胆的内部形成全密封的空心结构,用于通过所述的高温陶瓷外壳上开有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及辅熔融物啜吸通道捕集所述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所述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面积大于所述的辅熔融物啜吸通道的面积,且所述的主熔融物啜吸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的辅熔融物啜吸通道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α。利用本发明的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器,能够通过独立容器对堆芯熔融物分组进行捕集。

    一种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7837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710976714.X

    申请日:2017-10-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所述的捕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的早期融熔物滞留室、融熔物分组滞留室、滞留容器转移通道、冷却水池,以及所述的早期融熔物滞留室内设置的装有牺牲材料的牺牲材料箱、所述的融熔物分组滞留室内装填的融熔物滞留容器和牺牲材料填充物、所述的滞留容器转移通道内装填的融熔物吸附颗粒,其中所述的融熔物滞留容器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利用本发明的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能够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由独立的封装容器对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实现分组捕集并冷却。

    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40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510940062.5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容器,包括外壳以及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留有外壳内胆间隙,所述外壳内胆间隙中设有多个位置固定的内胆支撑;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凸,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有内胆偏心配重,在内胆注满熔融物后,内胆重心发生偏移,在容器滚动的状态下,卡凸将内胆锁定于密封状态;所述外壳以及内胆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外壳熔融物入口和内胆熔融物入口。采用发明的分组捕集容器,有利于实现其有效冷却,使放射性物质释放最小化;双层球壳结构的相对位移可以实现容器自动密封;金属内胆重心偏移设计结合耐高温陶瓷外壳内壁面的突起,可以在容器滚动的状态下使之锁定于密封状态。

    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40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40062.5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容器,包括外壳以及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留有外壳内胆间隙,所述外壳内胆间隙中设有多个位置固定的内胆支撑;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卡凸,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有内胆偏心配重,在内胆注满熔融物后,内胆重心发生偏移,在容器滚动的状态下,卡凸将内胆锁定于密封状态;所述外壳以及内胆的对应位置上分别设有外壳熔融物入口和内胆熔融物入口。采用发明的分组捕集容器,有利于实现其有效冷却,使放射性物质释放最小化;双层球壳结构的相对位移可以实现容器自动密封;金属内胆重心偏移设计结合耐高温陶瓷外壳内壁面的突起,可以在容器滚动的状态下使之锁定于密封状态。

    一种分层强制铺展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3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08289.1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强制铺展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包括通过熔融物转移通道连接反应堆堆坑的熔融物扩展室,其特征是:在所述熔融物扩展室的内部底面设置有能够承载所述熔融物转移通道输送的熔融物的捕集器底板,层叠设置在所述捕集器底板上方的一组带有捕集器盖板排气孔的捕集器盖板,所述捕集器底板、捕集器盖板通过若干个盖板下落定向支撑连接,所述捕集器盖板能够覆盖在所述捕集器底板上。现有的熔融物捕集器对堆芯熔融物的铺展不均匀,无法实现熔融物热量导最大化,本发明所提供的堆芯熔融物捕集器,使熔融物铺展均匀,增加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熔融物衰变热导出功率,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的防护屏障失效。

    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4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510941172.3

    申请日:2015-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堆堆腔底部的分组捕集系统及设置在分组捕集系统下方的冷却系统;分组捕集系统包括熔融物分配装置、与熔融物分配装置对应设置的熔融物捕集容器、设置在熔融物捕集容器下方用于将熔融物捕集容器转移到冷却系统中的捕集容器转移装置;冷却系统包括熔融物冷却水池及熔融物冷却水池的冷却回路。本发明的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将增大堆芯熔融物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熔融物衰变热导出功率;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并冷却后,反应堆的事故后处理工作将大为简化,工作人员的辐照剂量可显著降低;空冷配合水冷的堆芯熔融物冷却方式更为可靠,将使严重事故后核电厂的长期安全性得以提升。

    一种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97837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0976714.X

    申请日:2017-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9/016 G21C15/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所述的捕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的早期融熔物滞留室、融熔物分组滞留室、滞留容器转移通道、冷却水池,以及所述的早期融熔物滞留室内设置的装有牺牲材料的牺牲材料箱、所述的融熔物分组滞留室内装填的融熔物滞留容器和牺牲材料填充物、所述的滞留容器转移通道内装填的融熔物吸附颗粒,其中所述的融熔物滞留容器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利用本发明的反应堆堆芯融熔物捕集装置,能够在严重事故工况下,由独立的封装容器对反应堆堆芯熔融物实现分组捕集并冷却。

    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51541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41172.3

    申请日:2015-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C9/016 G21C15/18 G21C15/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反应堆堆腔底部的分组捕集系统及设置在分组捕集系统下方的冷却系统;分组捕集系统包括熔融物分配装置、与熔融物分配装置对应设置的熔融物捕集容器、设置在熔融物捕集容器下方用于将熔融物捕集容器转移到冷却系统中的捕集容器转移装置;冷却系统包括熔融物冷却水池及熔融物冷却水池的冷却回路。本发明的分组捕集和冷却系统,将增大堆芯熔融物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面积,提高熔融物衰变热导出功率;堆芯熔融物分组捕集并冷却后,反应堆的事故后处理工作将大为简化,工作人员的辐照剂量可显著降低;空冷配合水冷的堆芯熔融物冷却方式更为可靠,将使严重事故后核电厂的长期安全性得以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