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光谱观测的多维可变性数据质量标识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7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88365.X

    申请日:2024-04-01

    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光谱观测的多维可变性数据质量标识与控制方法;应用于光辐射测量、生态环境测量、卫星遥感定标和气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各可变性因素对应的监测值及各可变性因素对应的初始数据质量可信度条件判别阈值计算各组的数据质控指数,通过质控指数计算各组的数据质控标志码,根据数据质控标志码调整优化数据质控标志码在对应分组中相应可变性因素对应的初始数据质量可信度条件判别阈值和对应分组中的可变性因素。以此方式,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对预设可变性因素清单进行分组,量化多维可变性因素对高光谱观测到的数据的影响,优化可变性因素和初始数据质量可信度条件判别阈值,有利于获取稳定数据质量。

    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的陆面资料同化方法、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95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3735.1

    申请日:2024-03-14

    摘要: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陆面资料同化方法、装置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同化区域,获取所述同化区域中的集合预报数据以及陆面观测数据,使用耦合参数获取所述集合预报数据的背景方差;使用稀疏化参数对所述陆面观测数据进行稀疏化得到待同化观测数据;使用水平局地化参数和垂直局地化参数对所述背景方差进行局地化得到模式空间;基于观测数据对模式空间中每一观测点进行同化。通过本方案可以基于距离进行观测稀疏化并进行多次迭代更新,并采用局地化策略对所述背景方差进行参数调整,从而提升陆面观测资料弱耦合同化的整体精度。

    一种基于闪烁法测量区域蒸散总水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65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71725.4

    申请日:2021-03-12

    IPC分类号: G01W1/02 G01K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闪烁法测量区域蒸散总水量的方法。方法是通过大口径闪烁仪的路径积分效应测得区域大气的波文比、空气密度、空气比热容、大气折射率结构参数、平均感热通量,再通过下垫面热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整体区域的平均潜热通量,最后得出区域蒸散总水量。本方法可用于对观测区域蒸散总水量值的计算。这种通过大口径闪烁仪的路径积分效应测量地表热通量,很好地解决了通量观测中单点观测设备由于下垫面不均一带来的区域总水量不能正确统计问题,可以和卫星数据进行订正,得到更大尺度的整体蒸散数据。

    大范围蒸散量观测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31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71027.4

    申请日:2021-03-12

    IPC分类号: G01W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范围蒸散量观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南北排列,配合使用的两个安装塔,安装塔一上固定有采集设备、电源设备、避雷针、太阳能板、净辐射传感器、土壤热通量传感器和带有竖杆的底座,底座固定在防护网套上,底座竖杆的顶端固定有三维风传感器,底座上固定有闪烁仪传感器接收端、四分量传感器和带有温湿度传感器的两个百叶箱,安装塔二上设置有避雷针、闪烁仪传感器发射端、太阳能板、电源设备;闪烁仪传感器发射端固定在防护网套上,且与闪烁仪传感器接收端两者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保持光束对焦。本发明提供了整套系统多层立体的布局,为测量蒸散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具有集成度高、安装便利、测量数值准确可靠的优势。

    一种基于闪烁法测量区域蒸散总水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65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271725.4

    申请日:2021-03-12

    IPC分类号: G01W1/02 G01K1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闪烁法测量区域蒸散总水量的方法。方法是通过大口径闪烁仪的路径积分效应测得区域大气的波文比、空气密度、空气比热容、大气折射率结构参数、平均感热通量,再通过下垫面热平衡方程计算得到整体区域的平均潜热通量,最后得出区域蒸散总水量。本方法可用于对观测区域蒸散总水量值的计算。这种通过大口径闪烁仪的路径积分效应测量地表热通量,很好地解决了通量观测中单点观测设备由于下垫面不均一带来的区域总水量不能正确统计问题,可以和卫星数据进行订正,得到更大尺度的整体蒸散数据。

    并行资料同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203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373859.0

    申请日:2024-03-29

    发明人: 邵长亮 宏观 雷勇

    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行资料同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应用于观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设资料同化区域对应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再根据预设水平局地化参数和预设垂直局地化参数对背景误差协方差进行局地化得到分析空间;再获取预设资料同化区域对应的观测数据和观测算子;再基于预设的同化时次和同化方法,根据观测数据和观测算子,对预设资料同化区域内每个观测点进行更新判断,完成分析空间的同化,生成资料同化分析结果。以此方式,可以提供多种局地化集合滤波器且可扩展,并提供可扩展的观测算子设施,进而满足观测系统评估高效率运行和可扩展的需求。

    测量目标反射率的光谱设备、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55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7591.2

    申请日:2022-11-23

    IPC分类号: G01N21/55

    摘要: 本公开涉及光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目标反射率的光谱设备、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光谱设备,包括至少三个独立的分光单元模块、一个入光口和探测器,其中,相邻两个分光单元模块之间具有重叠的波长覆盖范围,且组合波长范围覆盖400‑2500nm,目标地物反射光经所述入光口传递至所述至少三个独立的分光单元模块并色散分光,之后为所述探测器探测,解决了现有单个光谱设备的波长范围窄,目标反射率测量复杂的问题,扩展了单个光谱设备的波长覆盖范围,由于是同一光谱设备测量的,便于宽光谱范围内目标反射率的连续测量,同时减少了测量误差,简化了测量流程。

    测量目标反射率的光谱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9320090U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23149329.3

    申请日:2022-11-23

    IPC分类号: G01N21/55

    摘要: 本公开涉及光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目标反射率的光谱设备,所述光谱设备,包括至少三个独立的分光单元模块、一个入光口和探测器,其中,相邻两个分光单元模块之间具有重叠的波长覆盖范围,且组合波长范围覆盖400‑2500nm,目标地物反射光经所述入光口传递至所述至少三个独立的分光单元模块并色散分光,之后为所述探测器探测,解决了现有单个光谱设备的波长范围窄,目标反射率测量复杂的问题,扩展了单个光谱设备的波长覆盖范围,由于是同一光谱设备测量的,便于宽光谱范围内目标反射率的连续测量,同时减少了测量误差,简化了测量流程。

    一种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土壤水分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927903U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22210999.3

    申请日:2019-12-11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及土壤水分检测系统,具体地,观测系统包括:立架;环境信息采集器,固定安装在立架上,包括气压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中子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立架上,用于检测近地环境的快中子数;通讯系统;及信息处理计算模块;环境信息采集器和中子传感器均与信息处理计算模块连接并将采集和检测到的数据输入信息处理计算模块,通讯系统与信息处理计算模块连接并用于远程传输信息处理计算模块处理得到的土壤水分信息;供电系统,用于向环境信息采集器、中子传感器通讯系统以及信息处理计算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的观测系统能够相对准确的检测一定区域内的土壤水分。

    一种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926929U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921824803.3

    申请日:2019-10-28

    IPC分类号: G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尤其是植被长势的自动观测。观测仪包括:CCD高清相机、采集器、测高仪、植被指数测量仪、数据处理单元、FlASH存储器、通讯传输装置、供电系统等。所述采集器能够实时采集植被实景图像、冠层高度、植被指数数据,并对数据分析处理判断植被长势;FlASH存储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通讯传输装置通过网络将存储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站;供电系统提供持续供电。本实用新型的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通过一种非接触式的方式采集植被图像、冠层高度、植被指数信息并监测植被的长势情况,实现对植被长势的长期、自动、连续观测,减少人为观测量和人为误差,提高观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