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93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29474.9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围塘内红树林种植与养殖耦合系统的构建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对围塘进行适宜红树种植的地形工程改造,根据养殖水位的变动范围确定围塘内的红树种植高程,以养殖水位的变化代替自然潮汐满足围塘内红树植物对周期性浸淹和干露的需求,优化围塘内红树植物种植方法,获得红树植物与水产种类相互耦合的养殖方法,实现红树林种植与水产养殖产品产出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05576.9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模拟平台及方法,属于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耦合技术领域,所述种养耦合机构包括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呈圆柱形,所述第一缸体的侧面开设有进出口,所述进出口处通过铰链安装有第一开合门,所述第一缸体上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上安装有定时流量电磁阀,且所述导水管连接供水系统,所述第一缸体内嵌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呈圆柱形,所述第二缸体开设有相同的所述进出口,所述进出口处通过铰链安装有第二开合门。本发明提出的模拟平台可更有效地开展红树林种养耦合模拟实验,为构建最优的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提供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34912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0508554.2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循环水生态集约化养殖对虾的方法及其养殖系统,在紧邻池塘处设置养殖桶箱和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由池塘排入水体后投放疣吻沙蚕幼苗;将经养殖桶箱暂养标粗到2~3g/只的对虾投放进池塘,养殖污水按有规律间隔排入人工湿地;当池塘内对虾长至7~8g/只时往养殖桶箱投放虾苗开始暂养标粗,水体的补充与更新由池塘导入;当对虾达到15~20g/只时进行捕捞,将经暂养标粗的对虾转移至池塘养殖;养殖污水经人工湿地净化后回流至池塘。本发明养殖系统通过水循环管道连接,使水体在池塘、人工湿地和养殖桶箱之间循环流动。本发明充分调动了池塘、养殖桶箱和人工湿地的资源,并且兼顾了对虾养殖业的污染物生态治理和养殖效益,推动了对虾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6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273628.3
申请日:2022-03-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山市世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K50/80 , A23K10/22 , A23K10/20 , A23K10/26 , A23K10/30 , A23K20/10 , A23K20/158 , A23K20/174 , A23K20/20 , A23K20/105 , A23K10/16 , A23K20/24 , A23K20/142 , A23K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免疫力的四指马鲅饲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全脂蒸汽鱼粉50‑85份;混合油渣20‑30份;动物肝粉15‑20份;带壳虾蟹粉15‑18;骨壳粉13‑15份;海藻泥5‑10份;蜂胶5‑6份;火麻油5‑7份;复合诱食剂3‑5份;复合维生素2‑4份;酵母溶液2‑3份;复合矿物质0.5‑1份;脱氢醋酸钠0.2‑0.5份;所述全脂蒸汽鱼粉的蛋白在62%‑70%之间,VBN在300‑500之间,酸价一般在5‑7之间;所述混合油渣为大豆油渣、玉米油渣、菜籽油渣、米糠油渣、芝麻油渣按1:1:1:0.5:0.2混合制成;所述骨壳粉为动物骨骼和贝、螺类动物外壳按9:1混合制成。该增强免疫力的四指马鲅饲料,通过改进饲料配方并进行实验,让饲料能显著促进四指马鲅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
公开(公告)号:CN11446818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73630.0
申请日:2022-03-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山市世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K50/80 , A23K10/37 , A23K10/30 , A23K10/22 , A23K10/20 , A23K10/26 , A23K20/20 , A23K20/174 , A23K20/142 , A23K2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四指马鲅促生长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糠8‑15份,小麦麸20‑33份,玉米粉18‑25份,豆油渣15‑18份,蒸汽鱼粉20‑30份,花生油渣12‑16份,蚯蚓粉5‑8份,豆腐渣13‑16份,鱼骨粉0.8‑2.3份,促生长剂1‑3份,藻粉3‑8份,食盐0.6‑0.9份,复合矿物质0.2‑0.5份,复位维生素0.3‑0.4份。该四指马鲅促生长饲料,整体原料简单,营养均衡,适口性、耐水性与诱食效果好,饲料利用率高,商品鱼品质好。提高四指马鲅的生长率,保证养殖收益,同时通过添加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板蓝根、甘草、大黄和黄芪,从而提高鱼苗的免疫力,进一步保证鱼苗的成活率高,提高该饲料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446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41570.6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藻、绿藻立体标本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氯化镁溶液对藻体进行固化;然后藻体放入由1/3聚乙二醇、2/3氯化镁溶液组成(按体积比计)的塑化液中浸泡;逐步增大塑化液中聚乙二醇的浓度进行塑化;继而将藻体放入已用色精调色的聚乙二醇中进行染色;取出,固定在石头上,最后密封保存在玻璃罩中。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且无毒,可使红藻或绿藻标本长时间保持其原来直立形态和接近颜色,提高其种类鉴别的价值,有利于教学和展示。
-
公开(公告)号:CN1120425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01224.8
申请日:2020-08-11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山市世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指马鲅优质亲本群体的高强度选留构建方法,步骤是:1、在繁殖季节盛期亲鱼生产的孵化仔鱼中选留;2、在仔鱼出池出售或转池做中间培育时选留;3、在中间培育结束转池养成时选留;4、在成鱼收获上市时选留;5、在产后亲鱼中选留;6、在越冬前选留。7、从其他养殖企业引进选留。该选留方法根据同一世代从受精卵到亲鱼成熟产卵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针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多次高强度选择,相当于一个世代完成了多个世代的选择,大大加快了良种选育的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201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465548.9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中山市世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指马鲅池塘连续大量集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亲鱼:对四指马鲅亲鱼群体每年进行选留蓄养,形成1龄以上至5龄的亲鱼梯队;(2)亲鱼产前强化培育及管理;(3)亲鱼催熟:繁殖季节前1.5~2个月开始调节池水盐度,对亲鱼进行咸化培育,刺激其性腺发育成熟及自然产卵;(4)集卵:观察鱼群动态,产卵后用集卵网进行连续收集。本发明的四指马鲅池塘连续大量集卵方法,属于原位培育生殖方法,避免了因四指马鲅性情急躁,对环境胁迫应激敏感而造成伤亡,保全生殖群体的高存活率和重复利用率,获得大批量的受精卵。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8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93541.6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3/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藻净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利用大型海藻对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安装移动装置和海藻固定装置,所述装置主体左侧安装有尾水进水口,所述装置主体右侧安装有尾水出水口,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安装有若干挡板,所述安装移动装置安装在两个挡板之间,所述装置主体两侧壁上方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移动装置上方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用来安装和拆卸的握手,所述安装移动装置下方两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安装移动装置下方固定连接若干安装底座,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具有便于安装和回收,固定效果好,便于海藻进行光合作用,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235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20596.2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IPC: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指马鲅亲鱼的全季候培育方法,陆基生产模块和池塘生产模块;陆基生产模块包括受精卵生产和收集生产单元和室内孵化和早期培育生产单元;池塘生产模块包括生物饵料培养和渔获流通生产单元;陆基‑池塘两个模块之间通过流体输送通道连接形成接力生产系统,是常规育苗技术的提升,通过陆基‑池塘接力模式,循化水系处理,实现了营养物质在不同养殖阶段之间的接力综合利用,达到消减污染的目的,加快了物质能量流转,达到零排放、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化生态养殖,操作方法简便,实现了种苗连续批量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