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养殖鱼类光色趋向性行为研究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8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51426.X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鱼类光色趋向性行为研究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一种海水养殖鱼类光色趋向性行为研究装置,包括遮光帘,设置在遮光帘内的养殖池,还包括:设置在养殖池内的隔离筒,隔离筒外壁与养殖池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多组分隔板,相邻两组分隔板之间形成分割区,分割区分别通过通道与隔离筒内相连通,且多组分割区内均设置有防水LED灯带;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监测的摄像头;本发明通过在养殖池内固定设置有隔离筒,在养殖池与隔离筒之间均匀设置多组颜色不同的分割区,方便观察幼苗在不同分割区内停留的数量和游动状态,对不同光色区域内鱼苗行为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用于快速筛选不同的鱼种在养殖环境下的适宜光色。

    一种黄条鰤幼苗麻醉运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337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336085.9

    申请日:2018-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条鰤幼苗麻醉运输方法,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它的具体步骤如下:对待运输的黄条鰤幼苗暂养,排空肠道;用浓度为40‑60ppmMS‑222麻醉黄条鰤幼苗;对麻醉后的黄条鰤幼苗充氧打包,打包袋内溶氧维持在6‑18mg/L,氨氮浓度积累不超过0.2mg/L,亚硝酸盐浓度积累不超过0.1mg/L,打包袋中海水水温18‑21℃,打包袋中海水含有浓度为5‑10ppm的MS‑222,并加入青霉素;运输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运输时间控制在24h内。本发明方法大幅提高了运输过程中黄条鰤幼苗的成活率,延长黄条鰤幼苗存活时间,满足黄条鰤幼苗长距离运输,有利于黄条鰤养殖产业发展;同时避免了麻醉致死和麻醉剂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种近岸鱼类养殖岩礁池塘的生态工程化设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05571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0629886.5

    申请日:2016-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近岸鱼类养殖岩礁池塘的生态工程化设置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包括池壁与塘埂构筑、水系统设置、污染物减排控制系统设置、增氧环流系统设置和水质及行为监测系统设置;本发明通过对近岸鱼类养殖岩礁池塘的池壁与塘埂、底质、进排水系统、污染物减排控制系统、水质与行为监测系统方面等进行工程化设置,大大提高岩礁池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减少岩礁池塘养殖废弃物对近岸海域环境的污染压力,实现对鱼类养殖岩礁池塘的工厂化管理和高产稳产,达到海水池塘养殖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目的。

    圆斑星鲽性别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458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04038.8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遗传性别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圆斑星鲽性别鉴定方法。本发明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圆斑星鲽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到Z和W染色体同源且W染色体特异性插入、长度为69bp的标记序列,根据其侧翼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建立了圆斑星鲽遗传性别鉴定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和高效的识别圆斑星鲽遗传性别。由于该标记在雌雄个体中都可扩增出目的条带,因此有效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另外,该标记具有可以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进行遗传性别快速鉴定的特点,大大缩短了鉴定的时间,而且适用于在养殖场简易实验条件下进行批量化鉴定,节约了检测成本,并提高了在养殖场实地检测圆斑星鲽遗传性别的工作效率和可操作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