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向引水顺向冲沙的引水防沙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691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96021.0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向引水顺向冲沙的引水防沙系统及方法,涉及水利工程领域,该引水防沙系统包括:设置在山区河道一侧的引水、沉沙、冲沙一体化渠道,沉沙冲沙渠的宽度自河道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变窄;沉沙冲沙渠的上游设有引水冲沙闸以及引水装置,引水冲沙闸靠近河道设置,引水装置远离河道设置;沉沙冲沙渠的下游设有排沙闸、拦河闸坝以及引水闸,拦河闸坝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沙闸以及引水闸,且拦河闸坝将排沙闸以及引水闸隔开,排沙闸设置于引水闸的下游;渠道从下游往上游引水时为逆流向引水,此时渠道为倒坡且展宽,可以控制水流流速,增加水中泥沙沉降;渠道从上游往下游冲沙时为顺流向冲沙,此时冲沙槽为顺坡且槽宽收窄,可以提高水流流速,提供冲沙效率。本发明为保障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率、增加发电效益、降低清淤维护成本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一种自循环式搅拌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77885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143722.2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搅拌装置,包括:混合筒进液管(2)的下部竖直伸入到混合筒(1)内;混合筒进液管(2)上设有至少两组分流管(3),并且每组分流管(3)位于混合筒(1)内的不同深度;每组分流管(3)包括至少三根与混合筒进液管(2)连通的分流管(3);每根分流管(3)上均设有多个出液孔(31);同一组分流管(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混合筒(1)的底部通过第一管道(5)与液体泵(4)的进液口连通;液体泵(4)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6)与混合筒进液管(2)的顶端连通。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制造,而且能使不同深度层面的物料充分混合流动,还能根据不同特性的物料灵活调整混合动力,因此能够使物料充分均匀混合。

    水库排沙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8513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07252.9

    申请日:2020-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库排沙方法,采集水库因素,其中,水库因素包括泥沙沉速、泥沙密度、坝前壅水高度、水库容量、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面比降和来沙系数;预先建立水库因素与排沙比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得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输入的排沙比;根据预先建立的水库因素与排沙比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目标排沙比,获得目标水库因素,其中,目标水库因素为水库因素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目标水库因素,控制水库进行排沙,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多种水库因素进行考虑,提高了水库排沙的准确度。

    一种自循环式搅拌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77885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43722.2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搅拌装置,包括:混合筒进液管(2)的下部竖直伸入到混合筒(1)内;混合筒进液管(2)上设有至少两组分流管(3),并且每组分流管(3)位于混合筒(1)内的不同深度;每组分流管(3)包括至少三根与混合筒进液管(2)连通的分流管(3);每根分流管(3)上均设有多个出液孔(31);同一组分流管(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混合筒(1)的底部通过第一管道(5)与液体泵(4)的进液口连通;液体泵(4)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6)与混合筒进液管(2)的顶端连通。本发明实施例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制造,而且能使不同深度层面的物料充分混合流动,还能根据不同特性的物料灵活调整混合动力,因此能够使物料充分均匀混合。

    一种防推移质和漂浮物淤堵的侧向取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06458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85790.1

    申请日:2020-08-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推移质和漂浮物淤堵的侧向取水结构,所述侧向取水结构设置于河岸上,包括: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开设在河岸上;导墙结构,所述导墙结构与河岸共同在河道中对应所述取水口处围成竖井状的取水空间,所述取水空间的底部位于水面下且高于河底、顶部高于水面;拦污栅,所述拦污栅以平行于水面的姿态设置在所述取水空间的底部,所述拦污栅的高度低于所述引水渠底部的高度。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起到了防止漂浮物在拦污栅表面聚集、降低拦污栅被水压力和漂浮物撞击造成损坏的风险的作用。同时,利用河道内的水流持续不断地冲刷拦污栅附近的漂浮物,降低了拦污栅排漂的人工或机械维护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