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1702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24023.7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池塘内抗病测试的装置和使用方法,属于对虾抗性选育领域,一种对虾池塘内抗病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网箱本体、中心管和收集装置,所述的网箱本体底部具有一圆柱形或圆形凹口,中心管固定在网箱本体内,中心管的下端为栅栏形,中心管下端的直径小于凹口直径;在使用状态,中心管的下端设置在圆形凹口处,收集装置为一圆柱形网筒或锅底形纱网盘,上端高度与网箱底部持平或略低,收集装置设置在凹口处,且收集装置的直径小于中心管的直径。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装置进行对虾抗病性能测试的方法,所述方法大大减少了存活对虾受到的应激刺激,达到了活虾不离水,死亡虾快速取出的目的,同时,可以及时清理网箱内的残饵粪便等污物,有效节约操作时间,降低了对虾大规模抗病测试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17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24023.7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池塘内抗病测试的装置和使用方法,属于对虾抗性选育领域,一种对虾池塘内抗病测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网箱本体、中心管和收集装置,所述的网箱本体底部具有一圆柱形或圆形凹口,中心管固定在网箱本体内,中心管的下端为栅栏形,中心管下端的直径小于凹口直径;在使用状态,中心管的下端设置在圆形凹口处,收集装置为一圆柱形网筒或锅底形纱网盘,上端高度与网箱底部持平或略低,收集装置设置在凹口处,且收集装置的直径小于中心管的直径。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装置进行对虾抗病性能测试的方法,所述方法大大减少了存活对虾受到的应激刺激,达到了活虾不离水,死亡虾快速取出的目的,同时,可以及时清理网箱内的残饵粪便等污物,有效节约操作时间,降低了对虾大规模抗病测试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7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391807.1
申请日:2023-04-13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抗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性状的大规模测定方法,属于对虾抗性选育领域,所述方法具体为选取不携带常见病原实验虾;将副溶血弧菌菌种活化增殖,取对数生长期菌液,分装保存,一次分装一个实验周期的使用量,放至‑80℃冷冻保存备用;将保存菌株增殖,并将饵料浸泡在菌液中,单粒毒饵载菌量在5‑9×106CFU范围区间;毒饵投喂饥饿处理12‑36h后的对虾,人工感染总菌量为1‑9×107CFU/尾虾;以整体死亡率达到50%及以上为测试目标,筛选出感染弧菌总量在107CFU以上而不死亡的对虾。本发明方法消除分批活化造成菌株差异,培养出同批浓度相差不大的活菌溶液,控制毒饵的投喂量、投喂次数和毒饵载菌量,使实验对虾在一定时间段内逐渐死亡,尽量客观的呈现对虾的抗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677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91807.1
申请日:2023-04-13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抗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性状的大规模测定方法,属于对虾抗性选育领域,所述方法具体为选取不携带常见病原实验虾;将副溶血弧菌菌种活化增殖,取对数生长期菌液,分装保存,一次分装一个实验周期的使用量,放至‑80℃冷冻保存备用;将保存菌株增殖,并将饵料浸泡在菌液中,单粒毒饵载菌量在5‑9×106CFU范围区间;毒饵投喂饥饿处理12‑36h后的对虾,人工感染总菌量为1‑9×107CFU/尾虾;以整体死亡率达到50%及以上为测试目标,筛选出感染弧菌总量在107CFU以上而不死亡的对虾。本发明方法消除分批活化造成菌株差异,培养出同批浓度相差不大的活菌溶液,控制毒饵的投喂量、投喂次数和毒饵载菌量,使实验对虾在一定时间段内逐渐死亡,尽量客观的呈现对虾的抗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19500234U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20811114.9
申请日:2023-04-13
申请人: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虾抗病测试防逃逸的分隔装置,属于水产动物实验装置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底面板、前面板、背面板、左侧板、右侧板、隔板和挂耳,底面板、前面板、背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一敞口的盒体,隔板插入盒体内部将盒体分隔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隔槽,每一个分隔槽的上面都设有盖板;所述的挂耳固定在分隔装置背面板的上部,用于将分隔装置挂起,便于清理底部污物。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对虾在暂养、人工感染和观测期间对虾跳出养殖槽、逃逸损伤或死亡等技术问题,解决了大规模抗病测试过程中虾体机械损伤、非正常死亡虾个体多、残食造成数据误差大等问题,有效提升测试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45593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181739.6
申请日:2019-11-27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35 , G01N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虾夷扇贝肌原纤维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肌肉生物学领域,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用扇贝肌肉专用洗涤液洗带壳闭壳肌组织,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旋转搅拌3天;切取闭壳肌组织,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匀浆直至组织块完全消失;在4℃条件下离心,上清液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4℃条件下离心获得粗肌丝的沉淀物,用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迅速吹打,立即进行涡旋混匀,离心获得上清液;上清液加入的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离心获得粗肌丝的沉淀物,再用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吹打混匀,离心所得到的上清液即为纯化的粗肌丝悬浮液,可直接用于SDS‑PAGE检测及电镜分析;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高效分离虾夷扇贝闭壳肌的肌原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0846271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81731.X
申请日:2019-11-27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5/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虾夷扇贝肌肉单细胞悬液的方法,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闭壳肌组织剪成1-2mm3的小碎片;加入酶混合液进行完全消化,消化后转入离心管中,两次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物,细胞沉淀物中加入预冷的CMFSS溶液,吹打重悬细胞,过滤,再次加入缓冲液CMFSS,吹打重悬,即获得扇贝肌肉单细胞悬液;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快速、高效获得虾夷扇贝肌肉单细胞悬液,并保证解离的细胞保持良好活力,可应用于为其他海洋贝类细胞的解离、分离纯化以及细胞系的建立,为虾夷扇贝的单细胞、基因功能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07402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483916.X
申请日:2019-06-05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分类号: A01K6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所述的方法包括亲鱼选择及强化,自然产卵及收集,孵化,饵料培养及强化,苗种培育和商品苗种。所述方法充分利用绿鳍马面鲀自然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解决了绿鳍马面鲀等小口径品种鱼苗适口饵料,仔稚鱼贴壁死亡,培育苗种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能够为多种养殖模式提供优质苗种,可省时、省力、有效降低成本,能够为绿鳍马面鲀的规模化苗种繁育、良种选育、种质保存、人工增养殖、增殖放流等提供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84559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81739.6
申请日:2019-11-27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K14/435 , G01N2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虾夷扇贝肌原纤维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肌肉生物学领域,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用扇贝肌肉专用洗涤液洗带壳闭壳肌组织,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旋转搅拌3天;切取闭壳肌组织,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匀浆直至组织块完全消失;在4℃条件下离心,上清液加入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4℃条件下离心获得粗肌丝的沉淀物,用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迅速吹打,立即进行涡旋混匀,离心获得上清液;上清液加入的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离心获得粗肌丝的沉淀物,再用扇贝肌肉松弛缓冲液吹打混匀,离心所得到的上清液即为纯化的粗肌丝悬浮液,可直接用于SDS-PAGE检测及电镜分析;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高效分离虾夷扇贝闭壳肌的肌原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40272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465692.3
申请日:2021-12-03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青岛九洋红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国林蛙和大叶植物牛蒡共生养殖的方法,属于水生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蛙“仿生态圈养”方法,牛蒡等大叶植物能够为林蛙提供遮阳、保湿、隐蔽的场所,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安全的养殖模式,大幅提升林蛙的成活率和回捕率,提高林蛙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增加林蛙的产出效率、高效供应和产出保障,构建林蛙一二三产全产业链,为当地百姓就业劳动、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