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506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713858.2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毛细管模拟驱替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模型系统、注入系统、围压系统、产出采集系统,所述注入系统、模型系统和产出采集系统通过连接管线依次相互连接,模型系统前端设置有注入接口;所述注入系统包括三路管线,其中两路气体管线均由泵、截止阀、气体容器、截止阀和中间容器依次相互连接构成,另一路液体管线由水容器、泵、截止阀、液体容器、截止阀和流量器依次连接构成;所述模型系统是由不同孔径的毛细管组成,注入系统能够实现对模型系统注入水和气体介质,围压系统设置于模型系统的外围用于模拟油藏的地层压力;产出采集系统用于收集模型系统输出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40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67087.0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多维化学反应在多孔介质作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单元(1)、模型单元(2)、产出单元(3)和电加热单元(4),注入单元(1)、模型单元(2)和产出单元(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加热单元(4)与模型单元(2)电连接;注入单元(1)向模型单元(2)注入气体和水,模型单元(2)模拟多维化学反应在多孔介质中的作用,产出单元(3)收集和计量模型单元(2)的输出物,电加热单元(4)向模型单元(2)提供电力。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实验装置实施的实验方法。本发明的实验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减少外部热量输入,并且驱油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380510.0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流体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本体;发生装置本体用于插置于套管内,使得发生装置本体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发生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用于插置于顶部封隔器内,使得连接管的外壁与顶部封隔器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发生装置本体内形成有燃烧室和汽化室,发生装置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汽化室与连接管连通;燃烧室用于将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加热,通孔用于供流体进入汽化室,汽化室用于将流体蒸发成蒸汽或加热为高温流体,连接管用于供蒸汽或高温流体与燃烧室内的燃烧产物混合形成的热流体注入地层。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热流体的注入温度,提升注热效果和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1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0510.0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流体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本体;发生装置本体用于插置于套管内,使得发生装置本体的外壁与套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流体通道;发生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用于插置于顶部封隔器内,使得连接管的外壁与顶部封隔器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发生装置本体内形成有燃烧室和汽化室,发生装置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汽化室与连接管连通;燃烧室用于将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加热,通孔用于供流体进入汽化室,汽化室用于将流体蒸发成蒸汽或加热为高温流体,连接管用于供蒸汽或高温流体与燃烧室内的燃烧产物混合形成的热流体注入地层。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热流体的注入温度,提升注热效果和原油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67087.0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多维化学反应在多孔介质作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单元(1)、模型单元(2)、产出单元(3)和电加热单元(4),注入单元(1)、模型单元(2)和产出单元(3)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加热单元(4)与模型单元(2)电连接;注入单元(1)向模型单元(2)注入气体和水,模型单元(2)模拟多维化学反应在多孔介质中的作用,产出单元(3)收集和计量模型单元(2)的输出物,电加热单元(4)向模型单元(2)提供电力。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实验装置实施的实验方法。本发明的实验装置能够充分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减少外部热量输入,并且驱油效率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