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077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32570.9
申请日:2023-06-20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烟丝填充值的在线检测方法,属于烟草工业领域,该检测方法至少包括:获取传送带上烟丝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时间点不同位置处获取的烟丝的图像;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计算烟丝的堆积体积;获取传送带上烟丝的重量;基于烟丝堆积体积和重量,计算烟丝的填充值。本发明提出的烟丝填充值的在线检测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快速和自动化的在线测定烟丝填充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5622.3
申请日:2024-02-05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甘肃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卷烟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丝跑片烟丝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选择圆形度和宽度作为判别参数,并相应设置判别条件进行切丝跑片烟丝的判断,检测过程简单,能够有效降低检测成本;且判别条件根据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得到的切丝跑片的各烟丝样品的圆形度以及宽度获取,能够使判别条件适应实际的切丝跑片情况,保证了判别条件的可靠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还通过分别设置对应圆形度和宽度方面的判别条件进行切丝跑片烟丝的判断,只有同时满足圆形度条件和宽度条件才判定该待测烟丝样品属于切丝跑片烟丝,才将待测烟丝样品判定为切丝跑片烟丝,从而在判断方式简单的基础上提高准确性,减少误判。
-
公开(公告)号:CN10268014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72271.6
申请日:2012-05-30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摘要: 新型卷烟燃吸温度检测部件制作装置,包括卷烟预打孔及温度传感器进位单元(1)、卷烟夹持器及其固定单元(2)、卷烟吸附固定单元(3)组合而成,各单元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其优点如下:1、对卷烟预打孔的轴向位置、数量、间距能够精确控制,通过配合使用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模块可满足多种实验需求。2、卷烟预打孔工作方式为高速钻孔,可保证在预打孔过程中卷烟不变形,更易于后续工作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的插入及提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3、温度传感器组通过旋转螺旋测微器插入卷烟,径向插入精度为0.01mm,且温度传感器插入之前可通过控制面板对轴向位置进行微调,使温度传感器与导向孔一一对应,降低对温度传感器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76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060868.1
申请日:2012-03-09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7/02
摘要: 一种用于卷烟燃吸过程温度分布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温度分布检测点的确定,将卷烟沿半径等分若干个深度梯度,每个深度的轴向设置不低于8个检测点,如此,在卷烟纵剖面上均匀分布形成若干个网格节点;(2)抽吸基准的确定,以形成的若干个网格节点中某一个轴向位置和不同深度、某时刻、烟支静燃时的检测数据为基准,在特定深度检测时,达到该温度后,启动吸烟机开始抽吸;(3)温度数据定值平移平均,对于同一深度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为保证抽吸时刻的一致性,对多次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定值平移平均处理。本发明特点是:可满足研究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检测卷烟燃吸过程中的燃烧机理及烟气生成、温度分布的需要,对卷烟烟气研究提供相关基础性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276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210060687.9
申请日:2012-03-09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一种用于卷烟烟支静燃速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测卷烟烟支样品的设定位置沿轴向分别插入两支与温度数据记录装置相连接的热电偶;利用点火器点烟并开始记录温度数据,当卷烟静燃过程进行完毕后,温度数据记录完成,同时保存温度数据和相应时间数据,通过对两支热电偶温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利用两个趋势图的特征时间点进行差减,同时利用两支热电偶间的距离除以上述时间点的差值结果得到静燃速率。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卷烟内部燃烧状态。该方法中静燃速率的计算考虑到检测点温度变化的情况,以及检测的是卷烟内部温度,从而消除了燃烧线形状不整齐和推进速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6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267723.9
申请日:2012-07-30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N5/02
摘要: 一种用于生物质水分等温吸附脱附检测装置,包括气体预混和系统、恒温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称量系统和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工作温度湿度区间宽:温度湿度的调整范围:温度在5-50℃,控制精度0.3℃、相对湿度在5-95%,控制精度3%。恒温箱内胆采用高导热金属,温度稳定性能好;具有外置加热制冷循环装器,加热制冷速度快,保证了试验的可靠性、稳定性。(2)内置称量系统,质量测量范围:100g,精度0.0001g。可以通过计算机连续采集试验样品的重量信息,免去频繁取样的不便,以及取样时对试验条件的影响,保证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3)试验参数设定方便,并能实现自动调节和实时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24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16080.7
申请日:2013-07-25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摘要: 一种下行床式烟草快速热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行床主体单元、与下行床主体单元相连接的湿空气预处理单元、干空气加热单元和逸出气体收集单元,以及设在下行床主体单元上、下端的加料单元、出料单元,所述下行床主体单元包括不锈钢管,沿该不锈钢管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气体介质进口、出口和加热炉,每台加热炉上均设有一温度传感器及高温绝对湿度检测外接构件,每个温度传感器与一台温控仪相连接。利用本发明可在一定的温湿度气体介质条件下对烟草进行快速干燥方面的定量分析与评价,以期获得烟草在快速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及质量特性方面的数据,用于相关热物理参数、干燥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同时可以对干燥逸出气进行收集并开展化学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76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60868.1
申请日:2012-03-09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K7/02
摘要: 一种用于卷烟燃吸过程温度分布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温度分布检测点的确定,将卷烟沿半径等分若干个深度梯度,每个深度的轴向设置不低于8个检测点,如此,在卷烟纵剖面上均匀分布形成若干个网格节点;(2)抽吸基准的确定,以形成的若干个网格节点中某一个轴向位置和不同深度、某时刻、烟支静燃时的检测数据为基准,在特定深度检测时,达到该温度后,启动吸烟机开始抽吸;(3)温度数据定值平移平均,对于同一深度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为保证抽吸时刻的一致性,对多次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定值平移平均处理。本发明特点是:可满足研究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检测卷烟燃吸过程中的燃烧机理及烟气生成、温度分布的需要,对卷烟烟气研究提供相关基础性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259027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60687.9
申请日:2012-03-09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一种用于卷烟烟支静燃速率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测卷烟烟支样品的设定位置沿轴向分别插入两支与温度数据记录装置相连接的热电偶;利用点火器点烟并开始记录温度数据,当卷烟静燃过程进行完毕后,温度数据记录完成,同时保存温度数据和相应时间数据,通过对两支热电偶温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利用两个趋势图的特征时间点进行差减,同时利用两支热电偶间的距离除以上述时间点的差值结果得到静燃速率。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测试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卷烟内部燃烧状态。该方法中静燃速率的计算考虑到检测点温度变化的情况,以及检测的是卷烟内部温度,从而消除了燃烧线形状不整齐和推进速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116291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36943.5
申请日:2013-01-31
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合肥威尔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04
摘要: 一种基于温度检测的吸烟机触发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通过相关硬件设施和控制路径来实现,所述相关硬件设施包括在吸烟机上加装的触发模块、温度传感器、温度补偿导线、温度采集输入模块、上位机信号处理软件、上位机与吸烟机通信模块等依次相连,所述控制路径是:当卷烟被点燃后,持续静燃,温度数采系统开始工作,持续采集静燃过程中的温度数据,当某点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数据达到设定的温度值时,上位机信号处理软件发出指令给上位机与吸烟机通信模块,将此指令传输到吸烟机上加装的触发模块,触发吸烟机实施卷烟抽吸模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触发自动控制方法,消除了手动启动吸烟机开始抽吸所产生的人为影响,提高了相关检测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