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91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0683543.1
申请日:2017-08-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计算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然后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用于指导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并为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波动性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影响,给定发电机组的综合备用容量比例,可计算不同分布式电源波动率水平下使系统频率不越限的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负荷功频调节特性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影响,给定负荷功频调节效应系数和发电机组的综合备用容量比例,可计算不同分布式电源波动率水平下使系统频率不越限的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8267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0683541.2
申请日:2017-08-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波动性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根据电力系统的功频特性系数确定电力系统允许的负荷增量,然后根据电力系统允许的负荷增量计算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最后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该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代表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力,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越大,允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越高,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在规划和运行层面提供决策支持。本发明解决了最不利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求解问题,具有普适性,且为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59183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683543.1
申请日:2017-08-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计算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然后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用于指导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并为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分布式电源的波动性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影响,给定发电机组的综合备用容量比例,可计算不同分布式电源波动率水平下使系统频率不越限的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渗透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负荷功频调节特性对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影响,给定负荷功频调节效应系数和发电机组的综合备用容量比例,可计算不同分布式电源波动率水平下使系统频率不越限的分布式电源的最大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48267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83541.2
申请日:2017-08-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38
CPC分类号: H02J3/38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波动性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根据电力系统的功频特性系数确定电力系统允许的负荷增量,然后根据电力系统允许的负荷增量计算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最后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占比确定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该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代表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力,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越大,允许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越高,分布式电源最大渗透率的确定方法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在规划和运行层面提供决策支持。本发明解决了最不利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渗透率的求解问题,具有普适性,且为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的接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7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440366.5
申请日:2022-04-25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摘要: 一种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优化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将主动配电网按照电压等级划分为上层电网和下层电网;将获取的上层电网的技术参数输入到预先构建的上层全局优化调度模型中,并将获取的下层电网的技术参数输入到预先构建的下层局部优化调度模型中,利用分布分解法得到上层全局优化结果和下层局部优化结果;采用上层全局优化结果和下层局部优化结果对主动配电网进行调度;其中,上层全局优化调度模型和下层局部优化调度模型均是基于分布式能源消纳最大、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以及约束条件构建的。本发明设置上层全局优化调度模型和下层局部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全局优化与区域优化相结合,实现主动配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消纳最大、成本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3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04673.9
申请日:2020-05-13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包括:区分失电区域与非失电区域;利用非失电区域联络线上的剩余容量对失电区域进行故障恢复;判断是否仍存在失电区域,若没有失电区域则故障恢复完成,否则对没有恢复成功的剩余失电区域利用失电区域黑启动分布式电源进行孤岛恢复;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主动配电网的快速供电恢复,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性,实用性强,可实现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77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375701.9
申请日:2020-05-0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供电恢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获取的配电网的开关状态、线路参数和分布式电源出力带入预先构建的配电网络供电恢复模型;基于设置的松弛变量对所述配电网络供电恢复模型进行锥松弛;对锥松弛后的配电网络供电恢复模型采用二阶锥规划算法进行求解,获得配电网的开关状态和分布式电源出力;所述配电网络供电恢复模型为,以配电网开关状态、支路节点关系和分布式电源出力为控制变量,并在含开关的支路中根据开关在支路的位置增加虚拟节点,基于各虚拟节点组成虚拟支路,基于支路潮流进行构建。本发明考虑了配电系统中源、荷的不同运行特性,当发生用户停电事故时,能快速保障最大供电恢复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843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61144.3
申请日:2015-11-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环网柜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采集环网柜内保护安装处的测量电流及电流方向;(2)根据环网柜内保护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护配置方案,形成保护启动信息和动作信息;(3)根据所述保护启动信息和动作信息形成逻辑判据进行故障定位并判定失灵断路器;(4)根据故障定位结果及断路器失灵信息加速保护动作,快速切除故障。本发明对不同保护采取不同的保护配置方式并利用保护启动信息形成逻辑判据加速后备保护动作,有效缩小停电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8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61129.9
申请日:2015-11-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H7/26
CPC分类号: H02H7/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自适应电流保护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故障数据采集模块、对称短路保护整定模块、不对称短路保护整定模块和故障识别模块;方法判断当前配电网的故障类型;计算对称短路故障下及不对称短路故障下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值;比较保护整定值与电流测量值并对配电网保护。本发明提出的系统及方法利用测量电气量建立等值模型,避免外部系统等值等大量计算以及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无法准确等值的困难。自适应电流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保护范围得到有效延伸,即使在两相短路不利情况下,主保护范围仍能达到本线路的70%以上;在对称故障和不对称故障下均能可靠动作;确保有效且可靠切除配电网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32951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400907.1
申请日:2015-07-0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典型场景识别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通过确定各典型场景下的优化目标的权重;对配电网的日负荷曲线进行时段划分,得到重构日负荷预测曲线;识别重构日负荷预测曲线上的各时段所属的典型场景的类型;建立重构日负荷预测曲线上的各时段的多目标重构模型得到重构日负荷预测曲线上的各时段的最优开关状态;调整最优开关状态,得到配电网的最终动态重构方案。本发明提出的重构方法可靠性高且求解速度快,能够应对负荷变化根据不同典型场景获得有针对性重构方案;重构方案为最优且更加合理;保证了配电网的重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使得动态调整后的配电网更符合配电网实际运行的需要,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