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4768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159228.9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7/06 , H04L9/3247 , H04L41/0823 , H04L41/145 , H04L6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校核互动方法,包括: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请求从模型云系统下载ICD模型文件;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对ICD模型文件的功能信息进行签名验证;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将经过签名验证后的ICD模型文件与存储于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工具中的SCD模型文件进行一致性校验;智能变电站的系统配置工具将通过一致性校验的SCD模型文件上传至模型云系统。本发明采用了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互动、并进行现场配置模型校核的方法,可以保证系统配置工具与模型云系统双向互动,避免现场配置与模型云系统模型不一致的问题,同时进行数字签名验证、在线模型动态校核保证现场配置的模型真实性、不可篡改性、离线与在线模型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25279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190995.6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库接口层操作流的SCD文件在线并行配置系统和配置方法,在应用时,首先对全站SCD文件进行解析,将其中的IED设备模型和通信子网,映射成IED设备数据库和通信子网数据库,同时通过在数据库层之上建立接口层,设置接口函数,在应用层设置配置操作界面,使得用户可通过配置操作界面输入配置命令和配置参数,进而通过数据库接口层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修改,然后通过数据库与SCD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SCD文件的配置。在并行配置时,本发明将用户对IED文件的修改以操作流的形式进行依次处理,逐一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结果通过接口函数返回至配置从机。本发明可实现了多人协同配置SCD文件,避免配置冲突,提高了配置效率,同时可减少配置错误。
-
公开(公告)号:CN1070252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190995.6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库接口层操作流的SCD文件在线并行配置系统和配置方法,在应用时,首先对全站SCD文件进行解析,将其中的IED设备模型和通信子网,映射成IED设备数据库和通信子网数据库,同时通过在数据库层之上建立接口层,设置接口函数,在应用层设置配置操作界面,使得用户可通过配置操作界面输入配置命令和配置参数,进而通过数据库接口层提供的接口函数,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修改,然后通过数据库与SCD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SCD文件的配置。在并行配置时,本发明将用户对IED文件的修改以操作流的形式进行依次处理,逐一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修改,修改结果通过接口函数返回至配置从机。本发明可实现了多人协同配置SCD文件,避免配置冲突,提高了配置效率,同时可减少配置错误。
-
公开(公告)号:CN104486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410538511.9
申请日:2014-10-13
IPC: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ICD模型文件数字签名的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定义并确定ICD模型文件的特征内容范围;局部解析并抽取ICD模型文件的特征内容;对特征内容进行文本化处理,生成摘要并加密形成数字签名值;组织形成完整签名信息并赋予XML格式;设备检测合格后,将签名信息附加在ICD模型文件中;工程模型集成配置时,导入各个设备ICD模型文件,将ICD模型文件的签名信息转移附加到SCD模型文件中;工程配置过程完成后对SCD文件进行签名一致性比对验证。本发明为工程建设和调试过程的模型管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实际装置运行模型与设备入网检测合格的ICD模型文件内容完全一致,保障了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68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814980.3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4 , Y02E60/76 , Y04S10/18 , Y04S10/527 , Y04S40/22 , H02J3/00 , G01R31/00 , G06F17/50 , H02J1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智能电子设备的动态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功能模型设计、第2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信息处理模型逻辑节点设计、第3步,设计电能质量监测IED的逻辑设备、第4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信息处理模型自动映射关系设计。本发明为解决IED制造商之间的仪器兼容性问题,满足互换性、互操作功能要求,对电能质量监测IED进行功能设计,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的测量功能模型,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模型和通信服务模型,实现开放式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04741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14615.2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动态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IED的功能模块管理设计、第2步,制造报文规范服务器客户端管理设计、第3步,数据模型的空间转换管理设计、第4步,数据模型的接口设计、第5步,信息模型映射设计、第6步,逻辑设备信息设计、第7步,数据类型和结构信息设计、第8步,信息综合及模型生成。本发明具有实现IED设备的即插即用,实现良好的互操作性,满足了智能变电站的通信功能要求,可以适应国内智能变电站系统通信网络的发展要求及变化,工程应用价值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388370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10674213.7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电站间隔层联闭锁逻辑自动闭环测试方法,包括加载SCD模型与间隔层联闭锁逻辑规则,提取被测间隔层联闭锁逻辑运算关联的信号量和逻辑运算结果对应的索引Reference;自动生成联闭锁逻辑测试任务序列,判断测试场景中的测控装置;其中,每一条测试任务包含联闭锁逻辑测试的一次设备名称和描述、关联的信号量和对应的值、索引和联闭锁逻辑预计结果;构建支持联闭锁逻辑自动化闭环测试的多场景,获取在测试场景下的联闭锁逻辑运算的结果;对逻辑运算结果进行评估。该方法适用于站内本地和远方调度自动化闭环测试,可避免改扩建需要停电运行装置,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约调试人工费时费力的工作成本,有利于保证防误闭锁逻辑的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5046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66224.1
申请日:2015-05-22
IPC: G06F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ICD模型之间的一致性校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模型结构体;2)输出冲突性校验结果;3)输出冗余性校验结果。本发明对多个ICD模型进行模型间冲突性和冗余性校验,校验时间短,校验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449668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510814980.3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智能电子设备的动态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功能模型设计、第2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信息处理模型逻辑节点设计、第3步,设计电能质量监测IED的逻辑设备、第4步,电能质量监测IED的信息处理模型自动映射关系设计。本发明为解决IED制造商之间的仪器兼容性问题,满足互换性、互操作功能要求,对电能质量监测IED进行功能设计,建立电能质量监测的测量功能模型,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模型和通信服务模型,实现开放式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5046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0266224.1
申请日:2015-05-22
IPC: G06F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ICD模型之间的一致性校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模型结构体;2)输出冲突性校验结果;3)输出冗余性校验结果。本发明对多个ICD模型进行模型间冲突性和冗余性校验,校验时间短,校验结果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