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7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36879.9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带电测量的误差计算方法,并公开了具有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带电测量的误差计算方法的系统,其中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带电测量的误差计算方法分析了输电线路参数带电测量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带来的误差,包括针对不同的线路类型,采用的计算模型,以及测量设备不同带来的误差;给出了明确的误差计算方法,过程清晰,便于实施,为线路参数带电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5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58068.1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状态监测功能的直流接地极电极元件,包括外壳、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馈电组件;外壳围设成容置通道,第一端盖盖设在容置通道的一端,第二端盖盖设在容置通道的另一端,馈电组件设置在容置通道内,第一端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馈电组件的一端由第一通孔伸出;馈电组件上套设有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导线由第二通孔伸出,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电极元件承担的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容置通道内填充有活性材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在直流接地接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对电极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障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53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558068.1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状态监测功能的直流接地极电极元件,包括外壳、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以及馈电组件;外壳围设成容置通道,第一端盖盖设在容置通道的一端,第二端盖盖设在容置通道的另一端,馈电组件设置在容置通道内,第一端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馈电组件的一端由第一通孔伸出;馈电组件上套设有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导线由第二通孔伸出,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电极元件承担的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容置通道内填充有活性材料;如此设置,一方面,在直流接地接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对电极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障高压直流接地极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682742.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直流接地极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高压试验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将直流接地极的电极A作为注流电极,电极B作为回流电极,根据材料标准进行预处理,将引流导线与电极的连接处做绝缘套密封;将电极A埋设于实际土壤环境中,确定电极A的电位补偿点,并测量电极A的接地电阻;将电极B埋设在距离电极A电位补偿点两倍位置的实际土壤环境中;将电极A作阳极,电极B作阴极连接直流电源,在预设时间内对电极A和电极B注入电流;通流结束后按预设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且去除腐蚀产物,烘干及测量电极的质量,结合电极的表面积、通流时间及材料密度确定电极A及电极B的腐蚀速率,通过腐蚀速率确定直流接地极的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224966.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G01N27/04 , G01N33/24 , G06F30/2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直流接地极区域土壤结构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属于防雷接地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海洋直流接地极在不同测量极距下的视在土壤电阻率;确定海洋直流接地极,在不同位置和测试极距下的海水影响修正系数;使用所述海水影响修正系数对所述视在土壤电阻率进行修正,获取海岸土壤真实视在电阻率;根据所述海岸土壤真实视在电阻率,获取海岸土壤的分层结构;根据获取的海岸土壤的分层结构,建立海洋直流接地极区域土壤结构的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海岸及海水电阻率结构的精确模拟,可提高海洋直流接地极设计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91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1418747.3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性点接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中性点接地装置,包括:消弧线圈,一端与中性点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单元,与所述消弧线圈并联,用于提供一可改变阻值的电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阻单元的阻值大小以及所述电阻单元电路的通断。本发明提供的中性点接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最初投入可调电阻时阻值最大,可判断出占比很大的线路金属性接地、中低电阻接地故障,且故障电流小,保证了人身安全;对于极少数过渡电阻为高阻的接地故障,没有判别出故障线路,此时可调电阻自动调节到最小,进一步增大故障特征,提高了故障选择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82742.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直流接地极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高压试验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将直流接地极的电极A作为注流电极,电极B作为回流电极,根据材料标准进行预处理,将引流导线与电极的连接处做绝缘套密封;将电极A埋设于实际土壤环境中,确定电极A的电位补偿点,并测量电极A的接地电阻;将电极B埋设在距离电极A电位补偿点两倍位置的实际土壤环境中;将电极A作阳极,电极B作阴极连接直流电源,在预设时间内对电极A和电极B注入电流;通流结束后按预设的清洗方法进行清洗,且去除腐蚀产物,烘干及测量电极的质量,结合电极的表面积、通流时间及材料密度确定电极A及电极B的腐蚀速率,通过腐蚀速率确定直流接地极的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91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18747.3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H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性点接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中性点接地装置,包括:消弧线圈,一端与中性点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单元,与所述消弧线圈并联,用于提供一可改变阻值的电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阻单元的阻值大小以及所述电阻单元电路的通断。本发明提供的中性点接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最初投入可调电阻时阻值最大,可判断出占比很大的线路金属性接地、中低电阻接地故障,且故障电流小,保证了人身安全;对于极少数过渡电阻为高阻的接地故障,没有判别出故障线路,此时可调电阻自动调节到最小,进一步增大故障特征,提高了故障选择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4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007741.3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R4/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引下装置,其包括:金属引下线、无胶石墨复合接地体、以及压接板;所述无胶石墨复合接地体为由无粘黏剂的石墨复合体制备而成的绳状或带状结构;所述压接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引下线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接板的第一端,所述无胶石墨复合接地体通过压接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接板的第二端;所述压接板的外部、以及所述金属引下线与所述压接板连接位置处涂覆有防腐涂层。该接地引下装置通过压接板来连接金属引下线与无胶石墨复合接地体,形成防雷接地的电流通道,提高了金属引下线与石墨复合接地体连接处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极大缓解了金属引下线与石墨复合接地体连接处的腐蚀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8737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910905464.X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同塔多回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的方法及系统,属于高电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对同塔多回线路进行间隙放电试验,获取典型电极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取同塔多回线路的击距和大地击距;根据所述同塔多回线路的击距和大地击距,获取同塔多回线路各层横担导线和地线对应的暴露弧段及暴露弧段在雷电入射垂面上的投影长度;获取同塔多回线路各回线路的绕击闪络率,根据所述绕击闪络率确定同塔多回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本发明中能对同塔多回输电线路中各回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进行仿真计算,为评估、优化同塔多回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