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2444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31954.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50/431 , H01M50/403 , H01M10/0565 , H01M10/0566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隔膜及制备方法、固态化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将锂盐加入到酯类溶剂中制得有机电解液,然后加入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引发剂,得到电解质前驱液;将电解质前驱液注入由磷酸铁锂正极和附着有复合隔膜的负极叠片制成的干电芯中,待电极浸渍后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形成固态化锂离子电池。与常规锂离子电池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固态化电池内部有机电解液的含液量大幅降低,复合隔膜耐高温性能显著高于传统高分子隔膜。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56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31969.8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M50/434 , H01M50/446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50/403 , H01M50/431 , H01M50/46 , H01M50/489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将固体电解质溶液和含有陶瓷粉体的无机隔膜浆料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涂布到电极表面,干燥,得到涂布有复合隔膜的电极;将涂布有复合隔膜的电极及对电极组装注入有机电解液,获得锂离子电池。由于本发明中的无机隔膜浆料中含有陶瓷粉体,使得复合隔膜在高温下不发生收缩形变,能显著改善传统高分子隔膜受热后因收缩或融化导致的正负极大面积短路问题;由于固体电解质的加入能部分取代有机电解液,降低电池注液量,所以使得电池在300℃加热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比常规电池提高了2倍以上。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电池循环性能稳定,经过6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于95%。
-
公开(公告)号:CN1191087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91974.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7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储能集装箱,属于节能技术领域,包括由若干板构成的封闭空腔,若干板中有N块板包括内板、外板以及位于外板和内板之间的中间层,其中N≥1;所述外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辐射涂层,所述外板与所述中间层之间设有导冷管,所述导冷管中设置有传热媒介。本发明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集装箱式储能系统能源效率,增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可靠性,降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7740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49979.1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电池及制备方法,将锂源、镍源、钴源以及锰源混合,然后加入螯合剂,加热下搅拌至胶状,得到溶胶,将溶胶干燥后进行一次煅烧与二次煅烧,得到正极活性材料,该正极活性材料的化学式为LiNi0.5‑xMn1.5CoxO4,其中,0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25810.5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用于超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本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无机隔膜粉末、隔膜粘合剂以及分散剂溶液按照预设的固体物质质量比配制混合液,经超声分散和搅拌后,得到无机陶瓷涂覆悬浊液;将无机陶瓷涂覆悬浊液以预设厚度涂敷于成卷的电池正极或负极极片表面,得到电极支撑型的无机隔膜,然后烘干后收卷,裁片,得到电极支撑型无机隔膜复合电极片;将电极支撑型无机隔膜复合电极片与对应的正极片或负极片进行平行装配,得到电芯;将电芯进行包扎固定、封装、灌注电解液和化成制成电池。本发明制备的用于超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本体,具备较好的超低温性能,可在低于‑30℃的超低温下保持较好的电化学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电池的极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0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23536.9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基储氢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包括镁基储氢材料和负载在镁基储氢材料上的杂多酸,制备方法为:在惰性气氛中,将杂多酸溶液加入到镁基储氢材料中研磨,干燥,获得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本发明以杂多酸作为催化剂,通过研磨将其负载在MgH2上,提高了MgH2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制备的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在保持较高储氢容量的同时,放氢温度取得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6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02999.8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电力系统调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自适应比值控制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储能变流器自适应比值控制方法,适用于储能变流器辅助调频,采用根据电网强度自适应调节最优配比,兼顾了快速频率响应和惯量支撑控制,能够适应各种电网强度下接入,保证储能变流器的调频效果在最佳状态附近;可以实现储能变流器在额定功率容量下的最优调频,尽量减小电网频率跌落的最低值。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能变流器自适应比值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同样解决了背景技术部分提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3907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223536.9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基储氢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包括镁基储氢材料和负载在镁基储氢材料上的杂多酸,制备方法为:在惰性气氛中,将杂多酸溶液加入到镁基储氢材料中研磨,干燥,获得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本发明以杂多酸作为催化剂,通过研磨将其负载在MgH2上,提高了MgH2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制备的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镁基储氢材料在保持较高储氢容量的同时,放氢温度取得显著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976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06732.7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10/0569 , H01M10/0567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刚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分别制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将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用隔膜隔开,通过叠片的方式形成电芯;将氟基低温电解液注入所述电芯中,获得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片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三维通道锰基材料。本发明中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体系;正极片的正极活性物质为三维通道锰基材料,配合对应研发的氟基低温电解液;相互协同作用,能够大大提升锂离子在低温下的脱嵌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92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68109.6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模组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电池模组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应用,所述系统包括电池单体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和数据收发单元;若干个电池单体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及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连接在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之间,电池单体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分别通过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传输采集到的电池单体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数据收发单元连接在电池模组的正负极之间,用于接收和发送采集到的电池单体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本发明避免引入额外通信数据线,降低电磁环境对数据传输的干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