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073951.6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负荷和新能源出力相关性的储能配置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目标地区的新能源在预设时间段内的新能源出力数据和负荷需求数据;根据所述新能源出力数据和负荷需求数据,确定每个预设周期内每个时刻对应的剪刀差系数,并根据所述剪刀差系数确定每个预设周期内的新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满足相关性的相关性时段;根据所述相关性时段和新能源出力数据,对新能源进行储能配置。本发明的方法与不考虑两者相关性直接完全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线的储能配置方式相比,在相关性时段使新能源不受制于平均出力曲线,而直接参与电力平衡,避免了储能装置多余的充放电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储能容量和额定功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960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88659.7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将选定运行策略下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环境特征参数代入预先构建的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模型并求解,得到优化结果;基于所述优化结果,得到选定运行策略下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预先构建的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优化配置方案,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经济、节能和环保,光储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运行特性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6958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530604.2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计及发电和用电侧能效的地区电网能效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发电侧能效、电网侧能效和用户侧能效的指标数据;建立各维度专项指标池;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维度下各项指标的第一权重,采用统计学中的TOPSIS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过指标的综合权重和指标得分对地区电网能效进行评估。本发明在建立包含不同维度电网广义综合能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区电网的广义综合能效评价模型,为后期电网综合能效水平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7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22764.9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灵活性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模型,该灵活性需求模型用于表征该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灵活性容量;获取该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供给模型,该灵活性供给模型用于表征该电力系统所能供给的灵活性容量,该灵活性供给模型包括根据该电力系统的线路空间分布以及线路传输容量确定的约束条件;获取灵活性指标的计算公式;基于该灵活性需求模型、该灵活性供给模型、该计算公式以及该电力系统中与灵活性相关的已知参数确定该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指标的量化值。采用本方法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5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22765.3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根据电力系统的净负荷值构建灵活性需求模型以及根据灵活性资源的出力构建灵活性供给模型,根据预先构建的灵活性平衡约束条件,利用灵活性需求模型和灵活性供给模型对所述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进行协调优化;其中,所述灵活性平衡约束条件包括灵活性充裕约束条件、灵活性传输约束条件以及灵活性调节约束条件。本方法提出源‑网‑荷‑储全环节的协调规划优化模型,通过灵活性平衡约束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源‑网‑荷‑储进行协调优化,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充裕性,和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6419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56426.7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响应潜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获取的配电系统供电区域中各个网格的基础数据,对构建的考虑互动模型机理的灵活性资源响应潜力评估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系统各网格负荷曲线调节情况以及柔性负荷和储能装置的目标运行结果;基于得到的目标运行结果,对预先构建的灵活性资源响应潜力评估指标进行计算,并进行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响应潜力的评估分析。本发明建立了考虑互动模型机理的潜力评估模型,基于模拟优化运行结果进行评估指标计算,根据评估指标来评估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对电网运行的支撑潜力,使得对灵活性资源响应潜力评估更加合理。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76707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539088.9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可靠性供电区配网规划效果综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包含有准则层和指标层两级的规划效果指标评价体系;步骤2)结合不同的网架结构、电气设备类型、自动化配置方法及通讯建设方法确定高可靠性供电区配网规划方案;步骤3)获取配网规划的基础数据;步骤4)确定准则层中各准则权重;步骤5)确定指标层中各指标权重;步骤6)确定各指标评分函数;步骤7)得出综合评估结果。有益效果:有助于配网规划建设决策者选择合适的高可靠性供电区域配网规划方案;解决了高可靠性供电区域配网规划效果指标评价体系不明确、评价结果模糊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075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77605.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化的光伏阵列等效聚合模型建模方法和系统,包括:S1:根据光伏阵列的技术参数,建立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S2:实时监测光伏阵列的光照条件,确定光伏阵列内各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变化量;S3:根据光照强度变化量,对光伏阵列的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进行修正;S4:对每一光伏组串内的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变化量大小进行排序,建立每一光伏组串的光伏电池等效模型;S5:将各个光伏组串的光伏电池等效模型进行聚合,最终生成整个光伏阵列的等效聚合模型,以确定光伏阵列内各光伏电池的具体工作状态。其在考虑光伏参数修正时,仅需关注光照强度变化量,适用于不同规模量级下的光伏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2507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1477605.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化的光伏阵列等效聚合模型建模方法和系统,包括:S1:根据光伏阵列的技术参数,建立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S2:实时监测光伏阵列的光照条件,确定光伏阵列内各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变化量;S3:根据光照强度变化量,对光伏阵列的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进行修正;S4:对每一光伏组串内的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变化量大小进行排序,建立每一光伏组串的光伏电池等效模型;S5:将各个光伏组串的光伏电池等效模型进行聚合,最终生成整个光伏阵列的等效聚合模型,以确定光伏阵列内各光伏电池的具体工作状态。其在考虑光伏参数修正时,仅需关注光照强度变化量,适用于不同规模量级下的光伏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711088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33658.5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 G06F17/11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场路结合的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方法,利用雷电回击模型和Cooray-Rubinstein公式计算雷击在空间产生的空间电磁场,进一步通过考虑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采用FDTD方法计算得到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提高计算速度,并且考虑了非理想大地、先导过程以及电晕现象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