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753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75789.0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网关与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管理系统基于HTTP协议向边缘网关发送任务指令;通过所述边缘网关基于接收到的所述任务指令执行任务,获取执行任务的反馈数据;通过所述边缘网关对所述反馈数据进行加密,并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签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反馈数据基于AMQP协议发送至所述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1704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104532.0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属于信息交互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信息交互架构的信息交互方式与信息交互内容,其中所述信息交互架构是用于电力计量数字实验室子级实验管理系统与父级实验室管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根据所述信息交互方式与信息交互内容,进行子级实验管理系统与父级实验室管控平台之间信息的交互。本发明能够解决电力计量数字实验室子级和父级两级数据双向的交互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4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151809.9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电压功角耦合系统稳定控制措施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受端电网的初始运行工况;基于所述初始运行工况,在选定的目标区域内进行机电故障仿真;当所述机电故障仿真导致电压功角耦合系统失稳后,分别投入多种控制措施以使得所述电压功角耦合系统稳定;获取当所述电压功角耦合系统稳定时,每种控制措施故障点近区机组所需要的旋转备用量;通过比较每种控制措施故障点近区机组需要的旋转备用量,确定最优的控制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190682.7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压分压器二次电压接收装置,设置在分压器低压臂输出端口,包括:电压跟随器模块、衰减器模块、采集卡模块以及信号接收端模块,其中电压跟随器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分压器低压臂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隔离放大,输出放大电压并输送至衰减器模块;衰减器模块对放大电压进行衰减,输出衰减信号;采集卡模块固定在距离跟随器模块预定位置处,用于将接收的衰减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传输至信号接收端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34296.5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和平 , 周峰 , 郜波 , 方田 , 刘俭 , 王健 , 刘俊杰 , 易姝慧 , 刁赢龙 , 雷民 , 殷小东 , 张军 , 赵兵 , 袁瑞铭 , 李明 , 陈卓 , 赵威 , 汪根荣 , 吴平
IPC: G01R1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高精度宽频电容分压器,其包括高压臂气体电容器和低压臂集成电路;其中,所述高压臂气体电容器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高压电极以及多个同心设置的低压电极,多个高压电极与多个低压电极互相交错且间隔设置;所述低压臂集成电路设于所述金属底座下部,所述低压电极通过低压连接线与低压臂集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该电容分压器介质损耗小、频率特性好、电压跟随特性好、受温度影响小、测量精确度高;同时,该电容分压器的体积和重量小,工艺简单,经济性能优良,且可以便携式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47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07030.9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学习神经网络的负荷辨识方法及系统,属于用电监测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接入混合类型负荷的用户计量点处,采集用户的用电网络数据,针对用电网络数据生成负荷多维特征样本,并针对负荷多位特征样本构建用电网络的负荷特征空间;确定负荷特征空间中识别度最高的主成分特征指标;将主成分特征指标中的不同负荷特征输入自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学习,获取负荷辨识模型;将待识别的用电网络数据输入至负荷辨识模型中,通过负荷辨识模型对待识别的用电网络数据进行负荷辨识。本发明保证了已建立特征库用户的内部用电负荷状态辨识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532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64356.1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臂电容器及具有该低压臂电容器的电容分压器。该低压臂电容器包括:上下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上极板和下极板;两组同轴导电筒组相互交错布置在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形成等间距分布的叠套的同轴筒结构,两组同轴导电筒组之间的间隙处于下极板和上极板之间设有电介质层,同轴筒结构的内部设有中心导电柱;绝缘支撑件设置在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输入端连接件与上极板电连接;输出端子的接地端与下极板电连接,连接导线与中心导电柱的另一端电连接。本发明采用了同轴设计,与标准电容分压器的高压同轴电容共同构成纯同轴电容回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轴结构可以减小低压臂的自感,使得低压臂在测量高频电压信号中更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3141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507559.X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双模通信单元通信性能与协议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选择待测双模通信单元的测试类型,根据测试类型生成信号指令,根据信号指令生成相应的测试信号,根据测试信号生成相应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和/或测试信号生成测试结果。由此,本发明通过确定测试类型,选用相应的设备生成测试信号,然后根据测试信号生成反馈信号后发送到测量设备进行待测双模通信单元通信性能与协议的测试,实现了测试环境构建,待测双模通信单元管理,测试组件状态自动控制与数据读取,从而在测试过程中实现了测试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为双模通信单元的入网检测、供货检验、故障检测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3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73810.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响应实时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响应降阶模型;利用建立的所述电压响应降阶模型,确定最小代价开机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在电压安全稳定基础上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利用建立的电压失稳判据判断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失稳时,确定切负荷量方案,并执行所述切负荷量方案,以使得所述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如此,能够确定电压安全稳定预防控制措施能够确定失稳时电压安全稳定紧急控制措施,可全过程防控电压安全风险,实现含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受端电力系统的电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70473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110830359.1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nventor: 付义伦 , 许海清 , 孙炜 , 赵兵 , 岑炜 , 翟峰 , 梁晓兵 , 曹永峰 , 刘鹰 , 李保丰 , 王晖南 , 刘佳易 , 许进 , 武文萍 , 徐萌 , 许斌 , 孔令达 , 冯云 , 冯占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BC体系的电力物联网设备轻量级接入认证方法及系统,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目标设备公私钥对密文的申请,包括:当目标设备生成密钥申请参数后,密钥生成中心KGC根据目标设备的唯一标识ID生成目标设备身份公私钥对,通过使用对称密钥加密后,将公私钥对密文传输至目标设备;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的加密密钥协商,包括:当目标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时,基于目标设备和其他设备的身份公私钥对,引入随机数协商主密钥,采用密钥衍生算法计算后生成数据加密密钥,即通过数据加密密钥接入认证。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电力物联网设备的高效安全接入认证,增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