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8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64880.7
申请日:2024-03-0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架空导线风振抑止装置,包括:连接部,套设于架空导线上,并与所述架空导线转动连接;配重部,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部的下侧。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通过配重部和连接部的配合使用,当架空导线舞动时,连接部与架空导线发生相对转动,配重部基于其自身惯性向架空导线提供反力,降低、扰乱覆冰架空导线的气动力载荷,达到抑止架空导线舞动的效果,防止架空导线在舞动时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18135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65050.6
申请日:2024-03-0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导线舞动报警装置和抑止系统,通过固定安装于地上,并通过舞动测力组件的环形结构套设于导线上,使导线在覆冰后以及发生舞动后导线与环形结构接触时,传感报警单元能够测量覆冰和导线的重力,以及覆冰导线的舞动力,并基于测量到的重力和舞动力的数值进行报警,维修人员得到报警信息后能够迅速进行覆冰清理,提升对覆冰厚度和舞动幅度的判断准确度,减小导线断裂的可能性,提升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90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532728.4
申请日:2023-11-1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发明人: 张静 , 李文 , 卜凡鹏 , 李建锋 , 郭京超 , 李德智 , 李斌 , 刘畅 , 成岭 , 林晶怡 , 李香龙 , 张禄 , 陆斯悦 , 陈俊仕 , 芦鹏飞 , 詹子仪 , 吴志华 , 赵萍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目标行业在各目标年份的碳排放相关信息;利用碳排放相关信息,计算得到目标行业在各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总量;基于LMDI分解法,对目标行业在各目标年份的碳排放总量进行分解,得到各目标年份各碳排放影响因素对应的碳排放变化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对各领域各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适用性强,并且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更加全面,从而提高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通过LMDI分解法分解出对于碳排放的针对性影响因素,可以为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普及推广方面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8443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92412.1
申请日:2023-12-1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09D183/04 , C09D5/10 , C09D5/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性有机硅基锌铝合金涂料,所述涂料包括以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90份鳞片状锌粉、8~18份鳞片状铝粉、34.2份~61.815份溶剂、90~120份固含为55%的有机硅树脂、0.6~1.0份第二钝化剂、0.1~0.4份钝化成膜促进剂、0.3~0.6份缓蚀剂、0.2~0.3份导电剂、3.0~6.0份纳米增强粉末、0.2~0.4份润湿流平剂、0.3~0.6份分散剂和3.0~5.0份附着力促进剂。本发明通过锌粉析氢抑制钝化技术,经钝化处理的锌粉与水的反应活性被抑制,可长期稳定分散在水性漆中,水性漆的热储稳定性显著改善;通过添加各种功能性助剂,提升涂层附着力、硬度及盐雾性能;通过添加导电剂进一步增强涂层的阴极保护性能,避免锌/铝粉之间出现电流断路以提高涂料防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6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653544.7
申请日:2023-06-0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28 , H02J15/00 , G06F30/20 , G06Q50/06 , F02C6/18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获取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电网和天然气网各子系统的局部参数及系统设备运行参数;基于所述电网和天然气网各子系统的局部参数、系统设备运行参数和平均一致性协议,采用分布式算法的交替方向乘子法对包含多个子系统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全局优化经济调度方案;本发明通过基于平均一致性协议的算法对包含多个子系统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不需要获取全局电网和天然气网数据仍可实现全局的协同优化,提供了能够保证了综合能源系统中各子系统隐私性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27782.9
申请日:2023-03-3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获取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数据和系统运行相关参数;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数据和系统运行相关参数,采用遗传算法对预先构建的包含电转气设备和多类储能设备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配置解集;基于优化需求从所述优化配置解集中选取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配置结果。本发明通过建立包含电转气设备和多类型储能设备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进行了电转气设备和多类型储能设备的协同规划,能够提供更加符合综合能源系统实际情况、更加全面的优化配置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85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810553735.5
申请日:2018-06-0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前、后的电网运行参数,然后在预先构建的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中,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中的评价指标通过电网运行参数确定,本发明提高了直流充电设备的利用率,且保证直流充电设备能够安全接入电网。本发明分别从直流充电设备影响电网安全以及电网影响直流充电设备安全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确定影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指标,考虑全面,为直流充电设施安全接入电网提供了参考依据,且原理简明,方法简单,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5685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810553735.5
申请日:2018-06-01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科力源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前、后的电网运行参数,然后在预先构建的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中,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性;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统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指标层中的评价指标通过电网运行参数确定,本发明提高了直流充电设备的利用率,且保证直流充电设备能够安全接入电网。本发明分别从直流充电设备影响电网安全以及电网影响直流充电设备安全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确定影响直流充电设备接入电网的安全评价指标,考虑全面,为直流充电设施安全接入电网提供了参考依据,且原理简明,方法简单,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225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919663.8
申请日:2022-08-0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E02D5/80
摘要: 本发明设计一种快速插拔的地锚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棍状的锚身和至少一个抗拔片;所述抗拨片为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锚身的侧壁上;所述抗拔片的轴向横截面为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的两端具有呈中心对称的两个曲面,当所述锚身在岩土中旋转时由于呈中心对称的两个曲面所受力完全相反,使所述抗拨片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所述锚身;本发明提供方的快速插拔的地锚,对非埋入式地锚的活动抗拔片结构进行优化和合理布置,在保证地锚具有较大固定力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插拔作业的时间,提升地锚埋入和拔出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8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9471.X
申请日:2022-07-06
申请人: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J5/7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协同系统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电热协同系统的历史温度数据,其中,上述历史温度数据至少包括:历史测量温度数据、历史环境温度数据以及历史实际温度数据;获取预先构建的第一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基于上述历史温度数据,采用上述第一红外测温补偿模型,确定目标红外测温补偿模型;基于上述目标红外测温补偿模型确定上述电热协同系统的当前补偿温度值。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红外测温准确性低,电热协同系统运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