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30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44732.4
申请日:2019-12-0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虹 , 谢民 , 王兴国 , 俞斌 , 王同文 , 杜丁香 , 王海港 , 邵庆祝 , 于洋 , 张骏 , 程晓平 , 王栋 , 叶远波 , 戴长春 , 陈实 , 黄太贵 , 孙月琴 , 张炜 , 刘路登 , 高博 , 丁津津 , 孙辉 , 张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分平波电抗器内外故障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包括:根据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整流侧的电流值,获取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根据当前时刻和高压直流线路传输通道延时逆变侧的电流值,获取逆变侧电流的差分值;根据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与逆变侧电流的差分值,计算差分异步差动量,若所述差分异步差动量大于差分异步差动继电器定值,则判断发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故障,异步差动继电器动作;根据所述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计算短窗差分量,若所述短窗差分量大于短窗差分门槛值,则判断发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故障,高灵敏短窗差分继电器动作,解决现有技术区分平波电抗器内外故障能力差,动作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12190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0863038.1
申请日:2021-07-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裕度指标执行交流线路重合闸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直流双极功率,以断路器断开时刻为0时刻,当收到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信号后,根据获取的直流双极功率及换相失败信号,对直流系统安全裕度进行判定,并获取第一判定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定结果确定交流系统安全裕度指标;根据所述交流系统安全裕度指标,执行交流线路重合闸操作或不重合闸操作;本发明能够减少重合造成的二次冲击对直流系统的影响,避免了因连续换相失败造成的直流闭锁。
-
公开(公告)号:CN110707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04214.5
申请日:2019-10-1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虹 , 王兴国 , 谢民 , 俞斌 , 王同文 , 杜丁香 , 王海港 , 邵庆祝 , 于洋 , 张骏 , 程晓平 , 王栋 , 叶远波 , 戴长春 , 陈实 , 黄太贵 , 孙月琴 , 张炜 , 刘路登 , 高博 , 丁津津 , 孙辉 , 张峰 , 张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交流线路重合闸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在所述交流侧重合闸装置与直流侧重合闸装置之间通信有效时,在所述交流线路发生单相或多相故障时,控制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跳开,及控制直流侧对应的断路器跳开;经过预先设定的延时后,控制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在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成功之后,控制直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在交流侧对应的断路器重合闸失败之后,控制交流侧的三相断路器跳开及控制直流侧的三相断路器跳开。该重合闸方法和系统有效地防止了直流系统连续换相失败的发生,及由此导致的直流闭锁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062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1911244732.4
申请日:2019-12-0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虹 , 谢民 , 王兴国 , 俞斌 , 王同文 , 杜丁香 , 王海港 , 邵庆祝 , 于洋 , 张骏 , 程晓平 , 王栋 , 叶远波 , 戴长春 , 陈实 , 黄太贵 , 孙月琴 , 张炜 , 刘路登 , 高博 , 丁津津 , 孙辉 , 张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分平波电抗器内外故障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包括:根据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整流侧的电流值,获取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根据当前时刻和高压直流线路传输通道延时逆变侧的电流值,获取逆变侧电流的差分值;根据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与逆变侧电流的差分值,计算差分异步差动量,若所述差分异步差动量大于差分异步差动继电器定值,则判断发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故障,异步差动继电器动作;根据所述整流侧电流的差分值,计算短窗差分量,若所述短窗差分量大于短窗差分门槛值,则判断发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区内故障,高灵敏短窗差分继电器动作,解决现有技术区分平波电抗器内外故障能力差,动作时间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1219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63038.1
申请日:2021-07-2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安全裕度指标执行交流线路重合闸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直流双极功率,以断路器断开时刻为0时刻,当收到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信号后,根据获取的直流双极功率及换相失败信号,对直流系统安全裕度进行判定,并获取第一判定结果;根据所述第一判定结果确定交流系统安全裕度指标;根据所述交流系统安全裕度指标,执行交流线路重合闸操作或不重合闸操作;本发明能够减少重合造成的二次冲击对直流系统的影响,避免了因连续换相失败造成的直流闭锁。
-
公开(公告)号:CN11875930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92904.6
申请日:2024-06-19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序补偿电压特征的线路出口故障识别方法和系统,包括:当线路发生各种类型区内外故障时,根据保护安装处相位补偿电压和零序补偿电压之间的幅值和相位关系,构造接地故障识别判据;根据正序补偿电压和负序补偿电压的幅值关系,构造两相短路故障识别判据;根据故障后残压大小构建虚拟补偿电压,并根据虚拟补偿电压与零序补偿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构造三相短路识别判据;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若满足所述接地故障识别判据,两相短路故障识别判据和三相短路识别判据中的任一种,则判断线路区内故障,线路保护动作;若不满足、则判断线路区外故障。解决新能源电源送出线路距离保护不正确动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109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61527.5
申请日:2024-05-0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电力系统振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采集电力系统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及电流;根据所述电压及电流计算电压余弦分量;根据电压余弦分量及预设判据,在电力系统振荡期间,准确识别振荡,防止保护误动作。本发明能有效防止电力系统振荡期间保护误动作,无需人工操作,进而能有效的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69492.2
申请日:2024-04-1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交流送出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新能源送出线路两侧的正序电流、负序电流和零序电流;确定新能源送出线路两侧的电流分量,包括:正序电流、负序电流和零序电流的电流幅值,确定新能源送出线路两侧的正序电流幅值较大者对应电流相量#imgabs0#正序电流幅值较小者对应电流相量#imgabs1#负序电流幅值较小者对应电流相量#imgabs2#零序电流幅值较大者对应电流相量#imgabs3#以及零序电流幅值较小者对应电流相量#imgabs4#基于正序电流、负序电流、零序电流以及电流分量,确定:正序电流差动保护判据、负序电流差动保护判据、零序电流保护判据以及选项判据;基于保护判据,确定新能源送出线路两侧的三相断路器的保护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01873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010730822.0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线路差动保护方法及装置,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出线发生故障后,对柔性直流侧采用低压限流策略;获取采用低压限流策略,直流侧和交流侧中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根据所述直流侧和交流侧中的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计算交流侧的差动电流;当所述差动电流大于预设的差动电流动作门槛值时,降低所述最大电流的K值,获取制动电流;当所述交流侧的电流大于制动电流时,启动差动保护动作。解决现有的差动判据在兼顾安全性时,灵敏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79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75695.7
申请日:2023-07-17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适应性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构建用于所述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幅相平面;确定所述幅相平面的特性;基于所述幅相平面的特性,评估得到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适应性。本发明可以在幅相平面,即二维平面内,同时考虑线路两侧保护处测量电流幅值、相位、制动系数,对保护适应性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新能源并网系统短路容量、制动系数整定数值提供参考,且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传统交流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