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362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210241.3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馈线终端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馈线终端的控制回路断线告警功能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下位机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柱上开关的分/合闸控制回路状态;控制信号采集单元采集所述柱上开关的分/合闸控制回路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将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上传至下位机控制单元;下位机控制单元控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采集单元上传的电压/电流信号判断所述柱上开关的分/合闸控制回路的状态;上位机主控单元根据所述柱上开关的分/合闸控制回路的状态检测馈线终端的控制回路断线告警功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助于保障对馈线终端的控制回路状态监测,有助于提前消除馈线终端保护控制开关动作失效的问题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549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110862994.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光学互感器局部振动试验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FOCT对振动敏感组部件;采用激振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施加振动;由激励信号源控制激振器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在不施加电流和施加额定一次电流下,获得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影响,进而得出振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输出特性影响。当试验条件不满足标准规定时,能够对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FOCT开展等效振动试验,得到振动对FOCT振动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54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62994.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光学互感器局部振动试验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FOCT对振动敏感组部件;采用激振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施加振动;由激励信号源控制激振器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在不施加电流和施加额定一次电流下,获得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影响,进而得出振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输出特性影响。当试验条件不满足标准规定时,能够对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FOCT开展等效振动试验,得到振动对FOCT振动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92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932477.2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保定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高压直流链式储能变流器多模式下控制方法,可在并网、离网、电压裕度控制、无电池整机测试等多个模式场景进行场景应用模式的选择切换,并执行对应模式的控制算法,包括并网模式控制算法、离网模式控制算法、电压裕度控制模式控制算法、测试模式控制算法。本发明可实现储能变流器并网恒功率控制蓄电池充放电、作为离网电源恒电压控制向负载供电、及多端直流输电系统变流器并网电压和功率的协调控制、整机无电池调试测试等功能。在变流器并网模式控制算法中,利用外环电流PI调节器计算电流设定调整值,又使用内环电流无差拍控制算法计算系统调制波,使控制系统既能消除稳态误差,又提高了系统电流控制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859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85962.2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台前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网运行报障管理系统,包括微信公众号、移动端和电表箱监测单元,微信公众号与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本地服务器相连接,本地服务器分别与数据库和本地监控主机相连接,本地监控主机分别与移动端和电表箱监测单元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微信公账号实时获取反馈信息,并且针对反馈信息中的反馈位置获取对应位置的电表箱内监测单元电网运行状态参数,一旦确认反馈信息为真实信息时,向对应区域管理人员发送维修指令,达到了快速维修目的,降低停电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20530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85984.9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台前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电网运行诊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配电网基础数据接入,根据配电网接入的基础数据进行配电网分类负荷规划模型构建,负荷渗透模型和电网拓扑模型,根据电网负荷渗透模型和电网拓扑模型以及模糊关联挖掘算法和负荷修正算法建立电网负荷仿真计算模型,最后根据配电网现状网负荷数据和规划发展负荷数据结合配电网负荷规划模型的规律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在电网负荷仿真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实现配电网运行状态预测;本发明通过配电网状态预测,提高配电网运行诊断水平,实现了配电网运行情况评估以及设备运行水平和负载率的精准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978613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11623417.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长垣县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1H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绝缘护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闸操作杆杆头绝缘护罩,包括护罩套管,所述护罩套管套设在所述倒闸操作杆上,所述护罩套管的内部预设有空腔,护罩套管的一端预设密封,护罩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活接管,所述活接管的内部贯通,且活接管远离护罩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进口,所述空腔的内部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本发明解决了金属杆头误碰隔离开关底座,致使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问题,能避免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由于错误致使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情况,而且经济效益高,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728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785332.5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防鸟粪均压罩的硬质材料护套复合绝缘子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绝缘芯棒插入到金具的中心孔中,然后通过压接或胶粘形成一体;将绝缘芯棒‑金具复合体的两端分别放入模具中,在芯棒的上端外表面一体形成硬质材料的硬质材料护套和防鸟粪均压罩,在芯棒的下端外表面形成硬质材料的硬质材料护套;在带有硬质材料护套和防鸟粪均压罩的绝缘芯棒‑金具复合体的外侧形成硅橡胶护套和硅橡胶伞裙。通过在绝缘子芯棒上下端部包裹硬质材料护套,并在芯棒上端与上端金具之间加装防鸟粪均压罩,使其具有高硬度、耐腐蚀、抗鸟啄、防鸟粪等特点,改善了硬质材料以及整个复合绝缘子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绝缘子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5308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985984.9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台前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电网运行诊断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配电网基础数据接入,根据配电网接入的基础数据进行配电网分类负荷规划模型构建,负荷渗透模型和电网拓扑模型,根据电网负荷渗透模型和电网拓扑模型以及模糊关联挖掘算法和负荷修正算法建立电网负荷仿真计算模型,最后根据配电网现状网负荷数据和规划发展负荷数据结合配电网负荷规划模型的规律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在电网负荷仿真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实现配电网运行状态预测;本发明通过配电网状态预测,提高配电网运行诊断水平,实现了配电网运行情况评估以及设备运行水平和负载率的精准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4221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092308.5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原阳县供电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B7/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力中继器,具体涉及中继器技术领域,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有中继器,所述框体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中继器一端贯穿连接板,所述框体内部设有安装机构,所述框体一侧设有保护机构。本发明通过将中继器从框体左侧放入框体内部,从而带动第二弹簧压缩,当中继器停止移动时,第二弹簧回弹带动第二滑板移动,从而对中继器本体挤压固定,旋转螺栓使得挡板与框体相固定,从而对中继器本体进行固定,向左移动护套使得中继器接头露出,转动把手,从而带动插块移动入插槽内部,使得护套与框体相固定,护套持续对中继器接头进行保护,固定效果好,方便拆卸、安装中继器,延长中继器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