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911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12350.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反时限复合特性的零序反时限保护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变压器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方程和线路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方程确定变压器保护和线路保护的时间极值;判断时间极值下的定反时限特性切换电流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限定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最终定反时限特性切换电流;根据最终定反时限特性切换电流更新变压器反时限保护时间定值,确定更新变压器反时限保护时间定值;根据时间极值、最终定反时限特性切换电流以及更新变压器反时限保护时间定值,构建变压器定反时限复合特性零序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方程以及线路定反时限复合特性零序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方程进行零序反时限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48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633310.2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H3/00 , G06F30/20 , H02H7/2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对称故障短路计算的新能源等值建模方法和系统,包括:对采用负序电流抑制控制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正序电压跌落与正序电流输出的对应关系,以及机端正序电压轴分量构建负序电流抑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对采用正负序耦合控制型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故障穿越期间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控制优先级,以及序电压和序电流的对应关系构建正负序耦合控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对采用正负序解耦控制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正序电压和正序电流的对应关系,以及负序电压与负序电流的对应关系,构建正负序解耦控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提高了保护定值的整定准确性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33310.2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H3/00 , G06F30/20 , H02H7/2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对称故障短路计算的新能源等值建模方法和系统,包括:对采用负序电流抑制控制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正序电压跌落与正序电流输出的对应关系,以及机端正序电压轴分量构建负序电流抑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对采用正负序耦合控制型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故障穿越期间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的控制优先级,以及序电压和序电流的对应关系构建正负序耦合控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对采用正负序解耦控制策略的新能源机组,根据新能源机组正序电压和正序电流的对应关系,以及负序电压与负序电流的对应关系,构建正负序解耦控制型新能源等值模型。提高了保护定值的整定准确性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6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104574.4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母线差动保护灵敏度校核的运行方式组合方法及系统,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柔直系统运行经验,及对柔直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确定柔直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将所述待校核的母线新能源侧出线连接的新能源侧电源,以及待校核的母线所带电源,以各自高压侧母线为单位,并基于预设条件对所述新能源侧电源进行电源出力的排列组合,并获取新能源侧电源出力的运行方式;将柔直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与新能源侧电源出力的运行方式进行组合,确定用于待校核的母线差动保护灵敏度校核的运行方式组合。本发明全面计及了新能源电源的不同出力方式,确保了各种工况下的灵敏度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9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36821.2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幅值和相位补偿的储能送出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储能电站送出线路的保护,计算储能电站送出线路两端电流工频分量的幅值和相位;检测储能电站的充/放电状态;根据储能电站的充/放电状态,以及储能电站送出线路两端电流工频分量的幅值比,确定储能电站送出线路两端电流的补偿函数;补偿函数,包括:幅值补偿函数以及储能端电流的相位补偿函数;根据储能电站送出线路两端电流工频分量的幅值、相位及补偿函数,构建差动保护判据;根据差动保护判据,识别储能电站送出线路的区内外故障。本发明能够很好地适应储能电站的充/放电状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65420.0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H02H3/00 , H02H1/00 , G06F17/1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短路计算的新能源场站一机等值建模方法,并公开了具有新能源场站一机等值建模方法的系统,其中新能源场站一机等值建模方法根据新能源场站电流路径和电压分配特点,结合当前实际工程中的新能源场站典型特征,将每个集电线的所有新能源机组集成为单个机组的等值电路并对相应参数进行等效转换,对于特定结构的新能源场站,可进一步实现整个场站的一机等值,从而形成可准确表征各类新能源输出特性且适用于短路计算的实用化场站模型,为保护整定计算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4573.X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线路差动保护灵敏度校核的运行方式组合方法及系统,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待校核的送出线路一端连接的柔直系统运行经验,及对柔直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确定柔直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将所述待校核的送出线路另一端连接的新能源侧电源,以各自高压侧母线为单位,并基于预设条件对所述新能源侧电源进行电源出力的排列组合,并获取新能源侧电源出力的运行方式;将柔直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与新能源侧电源出力的运行方式进行组合,确定用于待校核的送出线路差动保护灵敏度校核的运行方式组合。本发明全面计及了新能源电源的不同出力方式,确保了各种工况下的灵敏度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73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046848.9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行波时频矩阵相似性的直流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直流线路两侧保护安装处的正负极电流,分别计算线路任一侧的线模电流;基于所述线模电流,分别判断线路两侧的保护是否启动;当确定线路两侧的保护均启动时,对于线路任一侧,基于该任一侧对应的预设采样时间段内的线模电流确定该任一侧对应的电流行波时频矩阵;基于所述电流行波时频矩阵分别计算任一侧对应的电流行波左特征实矩阵;根据线路两侧的电流行波左特征实矩阵等效计算两侧电流行波时频矩阵的相似度,并基于所述相似度判别线路区内外故障。本发明可适用于无直流滤波器,或直流电感装设在换流站出口的直流电网,并具有更强的耐过渡电阻和抗噪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6447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01999.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多种控制策略新能源基地聚合等值建模方法,包括:构建含多种控制策略新能源基地的新能源场站站端电压与新能源基地汇集母线电压满足的关系等值模型;构建新能源场站的正序网络等值模型以及负序网络等值模型;根据关系等值模型以及正序网络等值模型进行新能源基地的聚合等值,获取正序网络聚合等值模型;根据新能源基地的拓扑关系以及负序网络等值模型进行串并联聚合等值计算,获取负序网络聚合等值模型;根据正序网络聚合等值模型以及负序网络聚合等值模型,构建新能源基地聚合等值模型,其中新能源基地聚合等值模型用于对含新能源基地电力系统进行短路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1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42167.0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接入保护适应性边界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网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阶段式过流保护的主要影响,并确定分布式光伏的接入适应性边界分析原则;基于所述接入适应性边界分析原则,确定在所述主要影响下的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边界;取所述主要影响下的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边界的交集,作为分布式光伏接入保护适应性边界。本发明能够明确在现有保护配置约束下的分布式光伏接入边界,明晰现有保护配置在何时需要调整保护定值或者优化保护原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