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40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066351.7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并公开了具有新能源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的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新能源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方法利用新能源汇集场站已装设的分布式调相机。实时检测本新能源场站送出电流或功率中出现次同步频段分量,并提取其次同步频段的频率、幅值及相位;当幅值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调相机励磁系统附加阻尼控制装置将控制调相机向系统输出反向的次同步频段电流,对新能源次同步振荡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实时监控次同步振荡频率,并结合预设的特征库计算合适的附加阻尼控制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8309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1811069783.3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建立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SVC以及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的抑制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方面为和的关系。静止无功发生器SVC抑制能力强,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投资小。两者联合抑制一方面可以降低静止无功发生器SVC的容量,降低投资;另一方面,在静止无功发生器SVC检修时可采用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进行备用,在发生次同步振荡时可以减缓振荡幅度,延迟切机保护动作时间,从而给运行人员更多时间采取调整系统运行方式的手段消除机组次同步振荡。
-
公开(公告)号:CN109830969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11069783.3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建立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SVC以及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的抑制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在次同步振荡抑制方面为和的关系。静止无功发生器SVC抑制能力强,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投资小。两者联合抑制一方面可以降低静止无功发生器SVC的容量,降低投资;另一方面,在静止无功发生器SVC检修时可采用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进行备用,在发生次同步振荡时可以减缓振荡幅度,延迟切机保护动作时间,从而给运行人员更多时间采取调整系统运行方式的手段消除机组次同步振荡。
-
公开(公告)号:CN11013794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0398839.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不含双馈风电场的电网节点导纳矩阵;计算各双馈风电场接入节点的等效输入阻抗;根据所述等效输入阻抗,计算各双馈风电场接入节点的等效串补度;根据所述等效串补度,判断各风电场是否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完成电网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解决现有的多个双馈风电场经串联电容补偿并网的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方法计算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7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98839.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不含双馈风电场的电网节点导纳矩阵;计算各双馈风电场接入节点的等效输入阻抗;根据所述等效输入阻抗,计算各双馈风电场接入节点的等效串补度;根据所述等效串补度,判断各风电场是否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完成电网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解决现有的多个双馈风电场经串联电容补偿并网的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方法计算工作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23336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60440.5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姜红利 , 宋瑞华 , 杜宁 , 周佩朋 , 杨大业 , 杨越 , 沈琳 , 班连庚 , 项祖涛 , 杨万开 , 王晓彤 , 郑彬 , 韩彬 , 张媛媛 , 韩亚楠 , 徐文佳 , 滕文涛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次同步谐振抑制方法和装置,先基于电网额定工频频率偏差确定附加次同步谐振阻尼控制信号,然后基于附加次同步谐振阻尼控制信号计算实际电流指令,最后根据实际电流指令确定实际电压指令,并根据实际电压指令实现汽轮机组次同步谐振的抑制,计算量小,且次同步谐振抑制效果明显;本发明无需新增接口、一次装置和二次装置,投资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且通过就近采集交流线路的电压,并通过交流线路的电压得到附加次同步谐振阻尼控制信号,避免了汽轮机组与统一潮流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距离和延时。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6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4461.6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直驱风机并网系统励磁涌流衰减的计算方法和等值系统,包括:基于变压器励磁涌流的衰减特性,构建变压器的可变电感模型;忽略直驱风机网侧变流器控制内环,获取电流内环和滤波电感的传递函数,根据传递函数,获取简化频域输入阻抗的表达式;基于所述简化频域输入阻抗的表达式,将直驱风机网侧变流器等效为基于电路元件RLC组成的串联支路;根据可变电感模型和串联支路,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组,通过对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组进行状态空间建模,获取状态变量的状态空间方程;通过状态空间方程求取状态矩阵的特征根和参与因子,获得直驱风电并网系统励磁涌流衰减速度。提高励磁涌流衰减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22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011202543.3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相机抑制新能源机组次同步振荡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次同步振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新能源富集区域装设的调相机的励磁系统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环节;获取励磁系统阻尼控制环节到定子侧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在励磁系统增加次同步频率电气量调节环节,确定次同步电流/电压在调相机转子与定子绕组间的传递特性;在监测到调相机端电压或电流存在次同步频段振荡分量时,根据预设的阻尼控制策略,控制调相机向电网输出反向的电压或电流,完成对新能源机组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本发明提出采用调相机抑制新能源机组次同步振荡,在经济性和可控性上预计有更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214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829711.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试验场景的新能源机组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属于发电设备参数辨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根据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实际工程场景,搭建用于参数辨识的试验系统;针对试验系统进行扰动试验,获取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多场景时频域响应曲线;构建与试验系统相对应的模拟系统,将需要辨识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参数组视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待优化参数,并随机初始化粒子群;将粒子群中每个粒子对应的参数组代入模拟系统进行计算,直至计算结果满足计算的终止条件,并确定最优参数组,所述最优参数组即为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多个试验场景的综合辨识,有利于实现多辨识目标的统一,同时提高了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711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442485.6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新能源振荡预测和辅助决策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多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存在关联关系的历史气象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和历史系统阻尼;根据所述多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确定系统阻尼评估模型;根据系统阻尼评估模型新能源并网系统当前的运行数据和当前的气象数据,确定当前的系统阻尼;当当前的系统阻尼小于预设阻尼阈值时,确定所述新能源并网系统发生振荡;进行辅助决策确定切机方案,以根据所述切机方案对所述新能源并网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本发明的方法根据阻尼确定是否发生振荡,避免了对复杂系统进行详细仿真建模,能够为工程中准确掌握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振荡特性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