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492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38731.4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滑带特征的高位滑坡运动控速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基于3D打印滑带特征的高位滑坡运动控速装置包括滑坡倾角调节装置和设于滑坡倾角调节装置上的滑坡发生模拟装置、滑坡速度调节装置、滑板、搭接板,所述搭接板一端搭接滑坡发生模拟装置,另一端搭接滑坡速度调节装置,所述滑坡速度调节装置上远离搭接板的一端搭接滑板。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符合真实地形的滑面供滑体滑动,同时利用滑坡速度调节装置精准调控滑体的滑动速度,充分考虑了滑面形态对滑体滑速的影响,所得试验结果接近实际情况,大大利于正确研究滑坡涌浪。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0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38114.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许后磊 , 李黎 , 王子成 , 徐小坤 , 朱国金 , 张礼兵 , 张鹏 , 梁礼绘 , 刘海波 , 郭锐 , 舒德伟 , 汪国斌 , 毛莺池 , 王龙宝 , 唐季 , 邓键 , 王禹寒 , 余意 , 郭金敏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坝结构安全性态对比分析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采用VTK库数据对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与安全检测仪器设置位置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步骤S12:获取监测断面数据和实测数据;步骤S13:采用差值搜索仪器位置处的有限元计算值后得到三维可视模型。该方法操作人员仅需点击三维可视模型上各监测点即可对该点进行有限元计算值和监测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直管可视,无需人工手动对比,对比效率高、准确性高,有效解决了现有数据对比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6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9372.8
申请日:2022-10-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应力隧道碎裂岩体大变形分区锚注支护装置以及方法,岩体开挖后紧贴掌子面在隧道围岩施工钻孔,安装高强预应力锚杆构件,待膨胀锚固剂充分膨胀且具有一定强度后对锚杆施加预紧力,待应力调整结束后对围岩进行分区注浆。该高强预应力锚杆构件包括锚杆、膨胀锚固剂、解耦材料、注浆装置、逆向防滑装置等。注浆装置包含浅层注浆钢管、深层注浆钢管、止浆阀,注浆钢管在钻孔内与锚杆并排安置。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抑制碎裂岩体大变形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959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62610.5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许后磊 , 郑雪筠 , 王子成 , 朱国金 , 字林 , 张礼兵 , 李艳伟 , 邓拥军 , 陈亚军 , 唐季 , 党智斌 , 晋良军 , 宋瑞鑫 , 汪国斌 , 夏磊 , 余涛 , 郑帅强 , 杨硕文 , 洪建辉 , 李剑寒 , 李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图形介质的坝基灌浆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及建模方法,所述的可视化交互系统包括坝基灌浆系统(100)、展示设备(200);坝基灌浆系统(100)与展示设备(200)连接;所述坝基灌浆系统(100)包括感知设备(101)、数据传输模块(102)、坝基灌浆控制处理模块(103)、数据存储模块(104)和数据发送模块(105),用于对数据的采集、传输、控制、存储、发送。本系统根据钻孔坐标、孔高、钻孔半径自动生成灌浆孔分段注浆孔模型,用颜色深浅表示各段的单位吸灰量大小或透水率的大小,该系统可以直观高效的分析展示坝基灌浆参数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56842.8
申请日:2023-01-15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所述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系统包括:降雨水管,用于往试验边坡上降雨;含水率监测装置,密封埋设于试验边坡的土体中,用于测量土体的含水率;孔隙压力监测装置,密封埋设于试验边坡的土体中,用于测量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了孔隙气对降雨入渗过程的影响,且不破坏天然边坡的封气边界条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降雨入渗过程中降雨入渗率与试验边坡内孔隙水和孔隙气运移的动态演化规律,为分析研究滑坡降雨入渗机理提供基础,试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有效解决了现有野外降雨入渗过程试验的结果不准确、易出现偏差失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92520.0
申请日:2024-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害变形指数的软岩变形的判别方法,包括计算综合强度应力比;确定地下水的活动系数;计算岩体水理性系数;根据隧洞断面形状确定隧洞形状系数;确定长期强度折减系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计算软岩隧洞有害变形指数,根据所求得的有害变形指数对照软岩隧洞有害变形分级表,确定围岩变形类别。本发明综合考虑了软岩隧洞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及时间效应,克服了传统方法忽视动态因素和环境影响的不足,从而使变形识别更加全面和精准,有效提高了风险预测能力,为软岩隧洞工程中的变形识别与分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1831632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553299.9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6/215 , G06F17/18 , G06K9/62 , G06N3/08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RU的地下工程支护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支护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预测预警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布置在支护系统中的监测仪器的数据传输至信号处理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GRU智能分析系统基于GRU门控循环单元方法对隧洞支护系统位移、应力、渗压等参数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预测预警系统,实现自动、智能的预测预警,提高监测预警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工程服务。本发明实施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可以供广大工程施工人员或技术人员使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易于掌握和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5981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54069.9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6/215 , G06F16/2458 , G06N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LSTM深度学习的岩石时效变形预测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获取岩石时效变形的已有数据;步骤S200:清洗已有数据后,进行数据集划分,得到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步骤S300:建立时序网络预测模型;步骤S400:在时序网络预测训练模型中输入验证集和测试集,进行测试,得到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优化模型,提升优化模型的训练速度,并进行超参数调试,得到岩石时效变形预测模型;步骤S500:在岩石时效变形预测模型中输入实测参数,得到岩石时效变形预测结果。通过对室内岩石流变试验等已有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实现对岩石时效变形结果的有效、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8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92527.2
申请日:2024-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软岩隧洞的有害变形防控方法,根据隧洞地质勘察结果,对隧洞围岩进行初步分类,将变形控制目标分为四个等级;通过考虑红层软岩水理性和流变性等特征,提出基于有害变形分级且符合红层软岩隧洞变形特性的支护措施;在施工阶段采用渗流‑流变耦合作用下软岩隧洞有害变形分析方法确定预留变形量,根据“改进约束‑收敛法”,基于围岩特征曲线和安全系数计算确定支护时机;最后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条件和必要的补勘成果,重新计算分析有害变形指数,对具体洞段有害变形等级和支护措施进行动态调整。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科学的支护方式和动态的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隧洞变形,提高红层软岩隧洞支护的适应性和长效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32044.5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CZM和CEL的流固耦合岩土灾变模拟方法,属于浪涌模拟方法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简化物理模型;S2:将物理几何模型中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网格划分;S3:设定边界条件;S4:对滑坡体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以及滑坡体单元之间采用CZM方法建模;用CEL方法分析滑坡体与水接触后的流固耦合行为;S5:仿真并获取涌浪高度。本方法规避了数值扩散、庞大地数据计算以及单元交叉误差和零空间误差的问题。能探究滑坡体内部的断裂行为,对引发浪涌高度的影响,探究岩土灾变的危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