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50390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68401.0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2
Abstract: 一种与粉煤气化配套的CO变换工艺,包括以下流程:从粉煤气化来的粗合成气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的工艺气与来自界区外中压过热蒸汽、本工艺中压废锅副产的中压蒸汽及汽提后的少量工艺冷凝液混合后进入预变换炉,控制温升限制在;离开预变换炉的变换气进入1#变换炉进行深度CO变换反应,离开1#变换炉的高温中变气进入中压废锅用自身工艺冷凝液发生4.0MPa蒸汽,中压蒸汽全部进入新鲜变换气中循环使用,然后经工艺冷凝液淬冷增湿,进入2#变换炉继续进行变换反应,2#变换炉出口变换气经锅炉水预热器换热冷却后,进入3#变换炉,反应完成后回收余热至≤40℃后送至下游工序。其优点在于:1.一氧化碳浓度由60~65%(mol)降至≤0.4%(mol)。2.增设预变换炉,预防催化剂中毒。3.降低了变换系统的压力降,保证进入合成气压缩机入口压力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50390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710068401.0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 Y02P20/124 , Y02P20/129 , Y02P20/52
Abstract: 一种与粉煤气化配套的CO变换工艺,包括以下流程:从粉煤气化来的粗合成气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器顶部的工艺气与来自界区外中压过热蒸汽、本工艺中压废锅副产的中压蒸汽及汽提后的少量工艺冷凝液混合后进入预变换炉,控制温升限制在;离开预变换炉的变换气进入1号变换炉进行深度CO变换反应,离开1号变换炉的高温中变气进入中压废锅用自身工艺冷凝液发生4.0MPa蒸汽,中压蒸汽全部进入新鲜变换气中循环使用,然后经工艺冷凝液淬冷增湿,进入2号变换炉继续进行变换反应,2号变换炉出口变换气经锅炉水预热器换热冷却后,进入3号变换炉,反应完成后回收余热至≤40℃后送至下游工序。其优点在于:1、一氧化碳浓度由60~65%(mol)降至≤0.4%(mol)。2、增设预变换炉,预防催化剂中毒。3、降低了变换系统的压力降,保证进入合成气压缩机入口压力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442A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200710068402.5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用于CO变换的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变换气经1#变换炉、中压废锅、2#变换炉、锅炉水预热器、3#变换炉、低压废锅回收热量、再经1#冷凝液分离器分离冷凝液后依次进入低温甲醇洗再沸器、脱盐水预热器回收反应余热,再进入2#冷凝液分离器分离后的变换气经变换气冷却器15冷却至≤40℃,进入3#冷凝液分离器,送至下一工序,产生的低压蒸汽部分用于各段分离器分离出变换冷凝液低压汽提的蒸汽用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节省大量的中压蒸汽、低压蒸汽,彻底回收CO变换的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442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710068402.5
申请日:2007-04-27
Applicant: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 Y02P20/129
Abstract: 一种用于CO变换的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变换气经1#变换炉、中压废锅、2#变换炉、锅炉水预热器、3#变换炉、低压废锅回收热量、再经1#冷凝液分离器分离冷凝液后依次进入低温甲醇洗再沸器、脱盐水预热器回收反应余热,再进入2#冷凝液分离器分离后的变换气经变换气冷却器15冷却至≤40℃,进入3#冷凝液分离器,送至下一工序,产生的低压蒸汽部分用于各段分离器分离出变换冷凝液低压汽提的蒸汽用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节省大量的中压蒸汽、低压蒸汽,彻底回收CO变换的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2731356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104129.3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硫脲清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以单氰胺水溶液和硫化氢为原料,工业氨水为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为40℃~60℃,工业氨水浓度不低于10%,单氰胺水溶液的浓度为:30%~90%,硫脲产品结晶分离温度为-10℃~-30℃。本发明提供的硫脲生产方法,硫脲的收率可达到65%,纯度达到99%以上,母液可以循环使用。整个过程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成本低,产品收率高,品质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72840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104142.9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9/48 , B01J29/16 , B01J29/78 , C01C3/16 , C07C279/28 , C07C277/08 , C07D251/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尿素脱水制单氰胺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是一种双金属活性组分分子筛催化剂,其组成可表示为M1-M2-Z,活性组分M1为过渡金属元素Mn、Fe、Cu、Co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M2为过渡金属元素Mn、Fe、Cu、Co和稀土金属元素La和Ce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子筛Z为ZSM-5型、Y型和β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ZSM-5型分子筛可以是H型或Na型,Si/Al比为25~200。催化剂质量组成为:M1占0.5%~10%,M2占0.05%~2%,Z占88%~99.45%。由于第二金属活性组分的加入,调变了催化剂结构,在催化尿素脱水制备单氰胺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提高了单氰胺的选择性。该催化剂用于尿素脱水制单氰胺反应中,可以在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