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3383807U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20438969.8
申请日:2013-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撑式天滑轮,包括滑轮和撑杆,所述滑轮置于撑杆顶端,所述撑杆上还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上开设有安装固定孔。所述撑杆设置两个,分别为上下对接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下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为安装有上托盘和下托盘。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在上支撑杆的下端。所述撑杆和托盘相互连接处设置有方键。所述下支撑杆下端穿过下托盘后套有固定螺母,该螺母上紧固定在托盘下表面。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防喷管柱上,依靠防喷管柱自身强度支撑数百公斤中的井下电缆和仪器串,辅以绷绳固定,完全能够代替悬挂式天滑轮完成试井直读测试,避免了悬挂天滑轮设备的长期占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11357.2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定油藏流体井下取样深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取样井气油比计算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根据饱和压力确定取样深度上限;确保取样深度上限之下的地层油气处于单相状态时,下入压力计,在取样深度上限之下布置测量点进行压力梯度测量,确定取样深度下限;根据取样深度上下限的深度范围确定取样深度。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减少压力测量次数并准确获取最佳取样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56052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414358.7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密封圈耐二氧化碳性能试验方法,用于CO2驱油藏试井领域电子压力计所用橡胶O型圈针对高压CO2密封能力的检验。通过橡胶O型圈夹具和压力容器模拟电子压力计所用密封圈的单侧承压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恒温空气实验箱和CO2气液增压泵等模拟上述密封圈的温度、压力、介质等极限工作环境条件,经过模拟电子压力计入井、逐渐下深、压力波动、出井四个阶段的试验流程,同时测量被测橡胶O型圈的泄漏压力,根据上述泄漏情况和被测橡胶O型圈试验后的物理外观,综合判断橡胶O型圈的耐高压CO2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7780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92471.3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观可视化固相沉积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两个进样口、两支PVT筒、两支高压驱替泵、过滤器、蓝宝石观察视窗和光学显微镜摄像系统,两支PVT筒的侧面分别连接两个进样口,以注入原油样品,PVT筒的下端为驱替介质,分别连接两支高压驱替泵,高压驱替泵为PVT筒提供实验用压力,蓝宝石观察视窗与光学显微镜摄像系统处于同一垂直线,过滤器与蓝宝石观察视窗处于同一水平线,过滤器滤出固相沉积物进行组分分析,光学显微镜摄像系统实时观察固相沉积的情况,对大小、形状以及数量进行描述。本发明可直观观测固相沉积的形成及变化过程,并分析固相沉积物组成,实现不同温度、压力、流速以及开发方式条件下的模拟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61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510828672.6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的试井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建试井解释模型,包括油藏模型和渗流数学模型;步骤2,通过压力方程线性化,数值求解试井解释模型;步骤3,根据基本的油藏物性测试资料,通过基础试井解释参数,运用模拟方法进行求解,获得压力降落/恢复试井过程中的压力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压力及压力半对数或双对数曲线;步骤4,利用得到的结果,拟合实际压力及压力半对数、双对数曲线,并计算目标函数值;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参数和求解二氧化碳驱替前缘关系式,确定二氧化碳驱替前缘。该方法考虑了二氧化碳驱替过程中各种物性变化和地层及注入井的自身特点,提高了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确定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61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28672.6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E21B4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的试井确定方法,包括:步骤1,建试井解释模型,包括油藏模型和渗流数学模型;步骤2,通过压力方程线性化,数值求解试井解释模型;步骤3,根据基本的油藏物性测试资料,通过基础试井解释参数,运用模拟方法进行求解,获得压力降落/恢复试井过程中的压力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压力及压力半对数或双对数曲线;步骤4,利用得到的结果,拟合实际压力及压力半对数、双对数曲线,并计算目标函数值;步骤5,根据步骤4获得的参数和求解二氧化碳驱替前缘关系式,确定二氧化碳驱替前缘。该方法考虑了二氧化碳驱替过程中各种物性变化和地层及注入井的自身特点,提高了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确定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5605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14358.7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密封圈耐二氧化碳性能试验方法,用于CO2驱油藏试井领域电子压力计所用橡胶O型圈针对高压CO2密封能力的检验。通过橡胶O型圈夹具和压力容器模拟电子压力计所用密封圈的单侧承压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恒温空气实验箱和CO2气液增压泵等模拟上述密封圈的温度、压力、介质等极限工作环境条件,经过模拟电子压力计入井、逐渐下深、压力波动、出井四个阶段的试验流程,同时测量被测橡胶O型圈的泄漏压力,根据上述泄漏情况和被测橡胶O型圈试验后的物理外观,综合判断橡胶O型圈的耐高压CO2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6360695U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21442932.2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井下取样器虑砂接头,包括相互连接的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上接头下端口内壁开设环台,环台上安置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设置滤砂网,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开设通孔。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开设的通孔为均匀分布且开设一致上下对应。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边缘均设置有定位凸边,定位凸边定位在上接头下端口内壁开设的凹槽内。所述下接头与上接头旋紧后,下接头上端面把上、下挡板压固在环台上。所述下接头下端外壁呈锥形。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阻止井下取样器因井内流体含有颗粒杂质影响,避免取样器取样时上下凡尔不能有效地关闭,提高了取样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876260U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20808518.2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岳小华 , 李友全 , 张奎祥 , 高安邦 , 薛元真 , 顾辉亮 , 于伟杰 , 郭建福 , 明玉坤 , 杨伟华 , 黄成江 , 肖琨 , 徐乐 , 李弘博 , 王明 , 艾军芳
IPC: E21B33/072 , E21B4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电缆密封头,包括一级压帽、一级密封体、密封上推体,所述一级密封体左右两端均设计成外锥面,其中一级密封体左端的外锥面与一级压帽右端开设的内锥面抵接,其中一级密封体右端的外锥面与密封上推体左端开设的内锥面抵接,所述一级压帽、一级密封体、密封上推体中心开设同轴线的钢管电缆通过孔。还包括二级密封体、二级压帽,所述一级压帽左端内部开设用来容纳二级密封体的密封腔,所述一级压帽密封腔左端口安装二级压帽,压紧二级密封体;所述一级压帽、二级压帽、二级密封体中心开设同轴线的钢管电缆通过孔。还包括一级密封外壳、二级外壳密封件、二级外壳压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卸方便,有效的密封钢管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206888952U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20732104.0
申请日:2017-06-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加重杆,包括加重杆本体,所述加重杆本体具有一个内腔,内腔中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同时置于加重杆本体内腔中的加热管和加热填充物。所述加重杆本体的内腔上端口安装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上设置两个通电端子分别连接加热管两端。所述两个通电端子的其中一个通电端子与对应的加热管连接端之间设置热敏开关。所述绝缘体上表面开设两个同心的通电环形槽,两个通电端子各自安装在各自的通电环形槽中。所述两个通电端子连接上方的电源。本实用新型在电缆测试过程中对测试仪器加重导热尤其是对井筒内液体进行加热,降低液体粘度,使仪器串顺利下放,操作简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