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09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28760.3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硅CHA结构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所述高硅CHA结构分子筛是先将硅源、碱源、模板剂、晶种、水混合制得晶化凝胶,再将晶化凝胶在水热条件下进行晶化后依次经洗涤、过滤、干燥和焙烧制得的;其中,硅源以SiO2计、碱源以M2O计、模板剂以阳离子R+计,晶化凝胶中各组分的摩尔比为:M2O/SiO2=0.03‑0.15,R+/SiO2=0.05‑0.20,H2O/SiO2=15‑120,其中,M为碱金属;晶种干基质量/硅源干基质量=0.01‑0.25;晶种由具有CHA结构的分子筛前驱体经过水热处理和酸洗处理后获得。该高硅CHA结构分子筛具有硅铝比范围广,上限高及结晶度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90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45270.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油油藏非连续降压冷采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岩心夹持器、恒速恒压泵一、恒速恒压泵二、恒速恒压泵三、地层水容器、地层油容器、高温高压泡沫油可视窗、回压阀、高清摄像机、光源、恒温箱、电脑、气液分离设备、气体计量计和电子天平。本技术方案,可模拟泡沫油油藏非连续降压冷采开发过程,研究泡沫油油藏非连续降压冷采开发参数影响规律,进而提出了泡沫油油藏非连续降压冷采后能量利用方法,解决了油藏条件下非连续降压冷采泡沫油无法观测和评价的问题,为评价泡沫油油藏非连续降压冷采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泡沫油油藏改善冷采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的制定和开发优化设计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9480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295770.4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泡沫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选取测量井组;对所述测量井组进行衰竭生产;对完成衰竭生产的测量井,进行吞吐生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超重泡沫油藏开采后期大幅提高采收率提供一种开采原油的方法,该方法注入中温流体,大幅碳减排,同时能够将驱油介质深入油层深部驱油,提高流体流动能力与产量,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9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83734.0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超重油加密水平井冷采剩余油潜力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建立目标区块超重油油藏地质特征的典型数值模拟模型;S2:根据模型确定目标区块超重油油藏油层物性的变化范围以及开发周期内压力、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范围,并据此确定地质参数及其变化范围,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剩余油冷采潜力的定量表征参数;S3:通过模型模拟得到不同加密水平井的布井方式以及不同定量表征参数情况下的加密水平井剩余油的冷采可采储量;S4:对S3中所获得的模拟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不同布井方式的加密水平井的剩余油的冷采可采储量的定量表征公式,并通过由该公式获得的剩余油的冷采可采储量预测超重油加密水平井冷采剩余油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81417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116623.5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油三维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该泡沫油三维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模型本体、注入系统和生产系统,模型本体的内部设有水平井筒,水平井筒上连接有多根分支井筒,分支井筒上开设有多个蚯蚓洞;注入系统包括注入泵和至少四个中间容器,中间容器的进口与注入泵相连通,中间容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模型本体的内部相连通;生产系统包括负压取样筒和气液分离器,负压取样筒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内的取样活塞,取样活塞将筒体分隔形成工作腔和驱动腔,工作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水平井的一端相连通,气液分离器通过第二单向阀与工作腔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准确模拟油层内蚯蚓洞的产生以及油层流体从油层经蚯蚓洞流向井筒的流入动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13112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189058.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泡沫油型超重油油田的生产气油比的获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油田中测试生产井和无测试生产井分别对应的产油量、采出程度,以及测试生产井对应的产气量;利用不同开发层系对应的测试生产井的产油量、产气量、采出程度,构建不同开发层系对应的开采程度气油比函数;根据无测试生产井对应的开发层系、产油量、采出程度,利用开采程度气油比函数,获得无测试生产井的产气量;根据待分析油田中测试生产井和无测试生产井分别对应的产油量、产气量,计算获得待分析油田的生产气油比。利用本申请中各实施例,实现了泡沫油型超重油油田衰竭开采时生产气油比的计算,为后续泡沫油型超重油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77028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1432.9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永彬 , 沈德煌 , 李星民 , 李松林 , 高永荣 , 张运军 , 杨朝蓬 , 沈杨 , 蒋有伟 , 陈和平 , 王红庄 , 李秀峦 , 罗建华 , 苟燕 , 王梦颖 , 赵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剂发泡效果评价装置,包括:发泡管,其入口端分别与气瓶和发泡液容器相连;视窗容器,其内设有能移动的活塞,活塞与视窗容器的底壁之间形成发泡腔,视窗容器的底壁设有注入口,发泡腔通过注入口与发泡管的出口端相连通,活塞内穿设排出管,视窗容器的周壁设有多个视窗口,视窗口内设有观测机构;还提供采用上述装置的化学剂发泡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移动活塞以设置发泡腔体积;对发泡腔抽真空处理;使气体和发泡液进入发泡管混合,并由注入口注入发泡腔内发泡;通过观测机构观测发泡腔内的发泡高度。通过移动活塞调节发泡腔体积,适用于各种化学剂的不同发泡体积的要求,实现对各种化学剂发泡效果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670096.1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永彬 , 沈德煌 , 李星民 , 李松林 , 高永荣 , 张运军 , 杨朝蓬 , 沈杨 , 蒋有伟 , 陈和平 , 王红庄 , 李秀峦 , 罗建华 , 苟燕 , 王梦颖 , 赵芳
IPC: G01N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8 , G01N2001/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油品配样器及其配样方法。该油品配样器采用外置磁转子驱动内磁转子的传动方式,避免了外部驱动杆穿过密封件而伸入到本体的空腔时,驱动杆与密封件之间存在间隙,进而防止驱动杆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密封失效,保证了空腔与外界的完全隔离,大大提高了油品配样器的密封性,进而能在较高的压力下复配油样。
-
公开(公告)号:CN1191778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310744695.3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平井协同冷采方法及装置,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油层厚度和地层压力;根据油层厚度和地层压力,确定下层水平井与油层底部的高度差,和上层水平井与下层水平井的高度差;根据油层厚度和地层压力,确定相邻上层水平井、相邻下层水平井的水平距离;根据下层水平井与油层底部的高度差、上层水平井与下层水平井的高度差、相邻上层水平井和相邻下层水平井的水平距离,确定每一上层水平井和每一下层水平井的冷采位置;根据油层厚度、地层压力,和每一上层水平井和每一下层水平井的冷采位置,确定上层水平井和下层水平井的生产压差;发出利用每一上层水平井和每一下层水平井对油层进行协同冷采的消息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8410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0043767.1
申请日:2023-0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泡沫油水平井冷采产能预测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将泡沫油水平井的冷采流动范围沿垂直所述泡沫油水平井水平段方向的截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利用扇形微元积分法分别计算每个区域的流量并求和,得到垂直所述泡沫油水平井水平段方向的截面流量;将所述截面流量沿所述泡沫油水平井的长度进行积分,得到泡沫油水平井冷采产能。该方法通过两次积分考虑了泡沫油物性和储层非均质性,且可适用于长水平段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高了产能预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