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井完井管柱内腔密封与液力开启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947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29252.9

    申请日:2018-06-19

    IPC分类号: E21B33/13 E21B34/08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井完井管柱内腔密封与液力开启控制装置,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上接头1、密封钢球2、内套3、剪钉4、过流球座5、过流通道6、下接头7。上接头1和下接头7连接,液力开启前,所述密封钢球2坐落于过流球座5上,过流球座5位于内套3内部,内套3位于上接头1内部,剪钉4位于内套3的中部;过流通道6位于过流球座5的底部。内套3上端外侧设置有凹槽,内置上密封圈8;过流球座5上端外侧设置有凹槽,内置过流密封圈9;上接头1下端内侧设置有凹槽,内置有下密封圈10。本发明通过密封钢球自由落体运动掉落到过流球座上,提高了密封可靠性。

    一种气侵风险定量评价与风险受控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5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12244.1

    申请日:2022-11-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侵风险定量评价与风险受控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包括:统计设计井同区块完钻的每口单井储层段的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与实测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的误差,建立误差样本空间;应用统计方法得到样本空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获取设计井的资料,完成初步设计井身结构;将初步确定的储层段钻井液密度附加值代入累积分布函数中确定气侵风险概率;与所能接受的最大气侵风险概率做对比判定;计算最大储层段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求解侵入井筒的天然气的气柱高度和气柱重量所造成的压力;求解储层段发生气侵压井过程中裸眼井段地层所承受的循环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值;优化套管下深。

    密集井口丛式井预分离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8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842691.4

    申请日:2022-07-18

    IPC分类号: E21B4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密集井口丛式井预分离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同区块完钻井的上部直井段实钻轨迹与设计井眼轨道的水平投影在某置信区间内随垂直井深的预期最大偏移量函数;确定未用井口对于备用井口的预期最大影响轨迹方位;确定未用井口对于备用井口的预期最大影响井眼轨迹;获得设计井眼轨道的最深造斜点;做备用井口至地质靶点的钻井井眼轨道设计:其造斜点应不深于所述的最深造斜点,并同时对预期最大影响井眼轨迹和相邻已占用井口的实钻井眼轨迹做防碰绕障设计优化;本发明在人工岛和平台开发初期,可综合考虑未用井口的预留空间,合理优化设计单井浅层井眼轨道,提高人工岛或平台综合效益。

    一种水泥石抗拉强度疲劳因子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0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63503.6

    申请日:2022-11-02

    IPC分类号: E21B47/0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石抗拉强度疲劳因子测试方法,该方法选用水泥石试件按固井水泥环周向应力交变方案对其施加拉力,模拟周向应力变化,测试套管内压力交变轮次数量i下的水泥石抗拉强度Pij;计算不同压力Pj不同轮次数量i下的水泥石抗拉强度疲劳因子λij,以周向应力变化值Δσtj为X轴、套管内压力交变轮次数量i为Y轴,水泥石抗拉强度疲劳因子λij为Z轴,绘制三维曲面图,拟合后得到求解模型;该方法为准确评价低围压压裂工况下水泥石经受压裂后的真实抗拉强度及水泥环完整性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了低围压压裂施工的可靠性。

    一种丢手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30920U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21213458.5

    申请日:2018-07-27

    IPC分类号: E21B2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丢手装置,属于油田设备领域。该丢手装置包括:外筒、中心轴、连接筒、剪力环片;外筒包括:顺次连接的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止位凸台;连接筒包括:顺次连接的固定连接段和可缩径连接段。固定连接段与大径段螺纹连接,且与小径段和大径段之间的台阶面形成环形间隙,剪力环片设置于环形间隙中;可缩径连接段与目标桥塞的接头螺纹连接;中心轴伸入至外筒和连接筒内,且外壁上设置有与剪力环片的下端相抵的第二止位凸台,下端用于使可缩径连接段保持非缩径状态。通过剪力环片和可缩径连接段配合,可进行丢手作业,剪力环片的剪切力易控制,不易发生提前丢手的问题,达到精准丢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