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炉管吊架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31638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20101169.7

    申请日:2013-0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炉炉管吊架,是为克服炉管下支撑结构的技术不足、提高加热炉的经济性而设计的。本炉管吊架的双耳板顶部通过上销轴连接横梁,双耳板底部为板面与其垂直的换向耳板,耳板换向处设有加强筋板;换向耳板通过下销轴连接吊架,炉管管排固定在吊架的吊板之间。本炉管吊架为炉管上悬吊结构,耳板的换向设计能解决辐射室顶部空间狭窄及横梁结构限制的问题。由于吊架与炉管管排受热后一同向下膨胀,故无需考虑炉管的膨胀支撑问题,可尽量缩短对流室至辐射室的转油线的长度设计,从而减少支撑投入,降低造价,提高梯形加热炉的经济性。此外,本炉管吊架的安装、维护和拆卸也更加简单易行。

    一种双圆筒辐射室加热炉

    公开(公告)号:CN202041079U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20018908.7

    申请日:2011-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圆筒辐射室加热炉;由两个相同结构的辐射室、一个对流室、燃烧器、辐射炉管、对流炉管和烟囱组成;两个相同结构的辐射室为圆筒型结构,并行竖立放置;辐射炉管沿圆筒内壁圆周垂直布置在辐射室内;燃烧器以垂直向上燃烧的方式均匀布置在辐射室的底部;对流室为箱式结构,对称的架设在两个辐射室的顶部,底部由过渡段与辐射室连通,使双圆筒辐射室的烟气能均匀对称进入对流室;对流炉管为钉头管结构,水平布置于对流室中;烟囱位于对流室顶部中间;该结构加热炉可减少高负荷加热炉占地面积;减少了钢材的消耗量;减小了加热炉的检修空间,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大、实用性强等特点。

    圆筒形管式加热炉中间炉管座吊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876613Y

    公开(公告)日:2007-03-07

    申请号:CN200520084780.9

    申请日:2005-06-29

    Inventor: 李明 江航 丁桂平

    Abstract: 一种圆筒形管式加热炉中间炉管座吊组合结构,由辐射室中间炉管、辐射室中间炉管支座结构、辐射室中间炉管联排结构、辐射室中间炉管吊架结构组成的以座为主座吊组合结构。解决了现有圆筒形管式加热炉增设辐射室中间炉管困难的技术缺陷,可在不改变圆筒炉通常的直径和高度的前提下,使热负荷由原炉热负荷为22MW提高至38MW,投资仅增加39%(高强燃烧器占增加投资的25%以上)。38MW采用此项技术的新圆筒炉,与同样热负荷的立式炉(因在国内没有类似38MW的圆筒炉可比)比较节省投资23%,对于热负荷30-48MW的炉子可节省投资20-31%。

    新型中间炉管圆筒形管式加热炉

    公开(公告)号:CN2900531Y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520083176.4

    申请日:2005-05-13

    Abstract: 一种新型中间炉管圆筒形管式加热炉,由辐射室的附墙炉管、中间炉管、在中间炉管与附墙炉管之间辐射室底部设置的环形燃烧器、中间炉管中心辐射室底部的中心燃烧器和对流室的对流室炉管以及余热回收系统构成。解决了现有圆筒管式加热炉的技术缺陷,在不改变圆筒炉通常的直径和高度的前提下,使热负荷大幅提高,即用较小的投资费用取得较大的热负荷提高。实验表明,原炉热负荷为22MW,经采用增加中间炉管及使用高强燃烧器的组合技术,使热负荷达到38MW,提高72%,投资仅增加39%;38MW采用此项技术的新圆筒炉,与同样热负荷的立式炉(因在国内没有类似38MW的圆筒炉可比)比较节省投资23%,对于热负荷30-48MW的炉子可节省投资20-31%。

    一种模拟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710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810409076.8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的方法,其包括将若干已饱和地层水的岩心依次安装在垂直放置的岩心夹持器中,将岩心夹持器升温至实验温度,并对其施加环压;由岩心夹持器顶端注原油,采用恒压低速方式饱和原油,记录原油累计注入量和出油量,待岩心夹持器出口端见到出油后立刻停止注入原油,饱和油结束,使该垂直放置的岩心夹持器静置,等待油水平衡;调换岩心夹持器出入口管线,在恒压低速模式下由岩心夹持器底端至顶端进行水驱,顶端见水后立刻停止水驱;再对放置于该垂直放置的岩心夹持器内的岩心老化一定时间以使油水平衡;取出岩心,再对岩心进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观察水驱后岩心含油饱和度分布情况。

    一种多孔介质材料内表面白云石矿化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0682470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611242611.2

    申请日:2016-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材料内表面白云石矿化方法及其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容器中,在抽真空的条件下将多孔介质材料完全浸于白云石矿化液体;优选是将多孔介质材料置于容器中,将容器抽真空,然后将白云石矿化液体注入容器,使得多孔介质材料完全浸于白云石矿化液体;(2)将容器抽真空后保持该压力一段时间然后恢复常压,以将多孔介质材料的内部空间充满完全饱和白云石矿化液体;(3)升高容器内的温度或压力,保持一定时间以完成多孔介质材料内表面白云石矿化,然后再恢复到常温常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白云石矿化形成一层较薄的白云石膜,较已有的共沉淀或离子交换方法合成高镁方解石,在反应机理上具有创新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