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35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98904.1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温测试孔逐段注浆反向封孔装置与方法,属于地温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多个通过测温导线布置在测温钻孔内不同钻孔深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套在注浆管上的弹性密闭囊袋,弹性密闭囊袋套在注浆管的前端,套在注浆管的弹性密闭囊袋覆盖整个设置在测温钻孔内部的注浆管,弹性密闭囊袋上间隔设有将弹性密闭囊袋扎在注浆管上的铝制金属箍,从而将弹性密闭囊袋在注浆管上包裹形成多级被铝制金属箍分隔的套囊结构。其测温更加精确,测量的温度确保为原岩温度,用发泡水泥进行封孔,隔热效果好,更有利于孔壁温度达到平衡,使所测数据更加可靠,并且装置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1734492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33553.6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U型区特征参数提取的智能化工作面冒顶预警方法,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该预警方法为:首先,设置工作面液压支架传感器的采集频率,每隔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工作面倾向所有液压支架的压力数据;然后,根据倾向压力数据,提取倾向U型区特征参数;接着,根据特征参数的取值对工作面进行预警分级,判断冒顶可能性;最后在工作面存在安全隐患或危险时,对当前区域发出相应等级预警。本发明公开的基于U型区特征参数提取的智能化工作面冒顶预警方法,通过在线分析工作面整体支架压力数据的特征值,可实时在线对顶板状态进行预警;通过对压力进行特征分析,可以精确定位工作面的冒顶隐患区,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43026.X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高温巷道壁面对流换热系数测试装置与方法,属于传热学领域。保温隔热箱体通过隔热密封橡胶条、安装钻孔与待测巷道壁面紧密相连;测试装置前后装有两个工业风扇来引导风流流动;风速风温传感器连接在测量装置风流路径上;壁面温度传感器通过保温隔热箱体紧贴巷道壁面;数据收集装置连接各类传感器与地温测试装置;地温测试装置采用多节嵌套注浆管、弹性耐磨密封囊袋、温度传感器、测温导线与耐压密封材料组成;通过记录风流温度、风速、壁面温度与围岩温度数据,明确测试壁面系统总能量变化、巷道围岩对流换热量与深部围岩导热量,即可计算出巷道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其获取数据可靠、装置便捷、步骤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212281.3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放顶煤模拟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包括:基座;平台,与基座之间通过多个伸缩装置相联接,其中,多个伸缩装置能够独立或同步作伸缩运动;储料箱,固定联接在平台的上端面,且至少具有投料口和排料口;至少一个推送组件,沿着平台的纵向方向布置且与平台可相对运动地联接,用于将位于储料箱内的顶煤推送出排料口,其中,推送组件上具有用于称量被推送顶煤的称重传感器;支撑组件,具有挡煤板,挡煤板倾斜放置在排料口的下端,挡煤板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输送组件,配置在挡煤板的下端,用于在横向方向上输送顶煤。该放顶煤模拟试验系统为现场实现智能化放煤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734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0633553.6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U型区特征参数提取的智能化工作面冒顶预警方法,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该预警方法为:首先,设置工作面液压支架传感器的采集频率,每隔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工作面倾向所有液压支架的压力数据;然后,根据倾向压力数据,提取倾向U型区特征参数;接着,根据特征参数的取值对工作面进行预警分级,判断冒顶可能性;最后在工作面存在安全隐患或危险时,对当前区域发出相应等级预警。本发明公开的基于U型区特征参数提取的智能化工作面冒顶预警方法,通过在线分析工作面整体支架压力数据的特征值,可实时在线对顶板状态进行预警;通过对压力进行特征分析,可以精确定位工作面的冒顶隐患区,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0848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17385.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极地冰心与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的热管式保温取样钻具及方法,包括双壁钻杆、制冷剂存储腔、直热管、螺旋式热管、钻头,其中:所述双壁钻杆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有环隙,双壁钻杆的内壁作为取心筒;所述制冷剂存储腔设置于双壁钻杆上端,制冷剂存储腔中充入液氮,制冷剂存储腔上端设置有高压空气输入口;所述直热管设置于制冷剂存储腔的下端,并位于双壁钻杆的环隙之中;所述螺旋式热管设置于直热管的下端,并与直热管连通,螺旋式热管位于双壁钻杆的环隙之中,螺旋式热管中注入有氟利昂;所述钻头设置于双壁钻杆的下端。本发明样品采取效率高,对冰心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原生状态扰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773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14014.6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效应辅助煤热共采的系统及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上覆地层、煤层、水热型地热储层,上覆地层上设置有蓄水池、抽水泵、缓冲罐、地面换热器;煤层沿采煤工作面开掘有巷道,上覆地层中设置有竖井,竖井和巷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布置有注水管线和回水管线,注水管线的上端连接地面换热器,注水管线进入巷道后通过第一动力循环泵连接增压机,从增压机输出的井下管线沿着巷道底面、侧面和顶部连续铺设,井下管线的尾端连接回水管线,回水管线的上端与地面换热器连接,井下管线、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中有换热介质。本发明在实现煤层地热高效开采的同时,降低采煤井巷的环境温度,达到治理井下热害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12281.3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放顶煤模拟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包括:基座;平台,与基座之间通过多个伸缩装置相联接,其中,多个伸缩装置能够独立或同步作伸缩运动;储料箱,固定联接在平台的上端面,且至少具有投料口和排料口;至少一个推送组件,沿着平台的纵向方向布置且与平台可相对运动地联接,用于将位于储料箱内的顶煤推送出排料口,其中,推送组件上具有用于称量被推送顶煤的称重传感器;支撑组件,具有挡煤板,挡煤板倾斜放置在排料口的下端,挡煤板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输送组件,配置在挡煤板的下端,用于在横向方向上输送顶煤。该放顶煤模拟试验系统为现场实现智能化放煤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82797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1424732.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7/002 , E21B47/04 , E21B47/017 , E21B17/10 , E21B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自动进杆钻孔窥视仪,属于矿用钻孔窥视仪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控制主机、步进电机、主齿轮盘、副轮盘、自动调中机构、探头及拱形透明罩组成。探头安装在探杆端部,完成采集成像,且探头上方设拱形透明罩;探杆采用轮齿结构;探头所接探杆设弹性钢丝及弹性塑料膜,实现探头自动调中;主齿轮盘与步进电机相连,由步进电机带动其正反转实现探杆的进退;电机转轴上设转速传感器,通过测转速分析计算实现推进深度测量。本发明实现探杆的自动推进,匀速进杆,并利用转速—位移转化关系实现深度测量自动化程度高,整体结构简单,测量精度好,实现简单,能有效解决现有窥视仪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3902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97516.8
申请日:2022-10-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7/07 , E21B47/00 , E21B33/138 , G01K1/022 , G01K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温测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地温测量装置安装于钻孔内,钻孔为倾斜式结构,且钻孔的起始端的高度低于其终止端的高度,地温测量装置包括:注浆管,适配在钻孔内,其内部限定出容置腔,且注浆管上开设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入浆端口和注浆孔组,入浆端口靠近起始端设置,注浆孔组沿着注浆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每个注浆孔组被膜片包覆密封,膜片的承压能力由起始端向终止端逐渐减小;隔板,沿着注浆管的周向方向并固定在注浆管的外周壁上,且隔板沿着注浆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温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注浆管的外壁上,并沿着注浆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导引至钻孔的起始端并与温度记录仪相耦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