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井煤仓锚杆支护施工作业系统及作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53232.1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一种立井煤仓锚杆支护施工作业系统,包括支撑装置、锚钻装置和变位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作业平台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用于牵引作业平台在立井煤仓内上下运动;变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用于调整锚钻装置相对于立井煤仓围岩的位置;升降机构活动安装在旋转机构上,用于固定锚钻装置并牵引锚钻装置上下运动;旋转机构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用于支撑升降机构与其同步转动;锚钻装置包括机仓、锚杆钻机和定位支撑机构,用于为工作状态下的锚杆钻机提供稳定的水平支撑;定位支撑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仓底部,支撑机构设有伸缩部,伸缩部的伸出方向为锚杆钻机前进作业时的反方向。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的单裂隙高压注浆渗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25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13525.2

    申请日:2020-11-20

    Inventor: 王连国 王凯 任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实验室的单裂隙高压注浆渗流试验装置,包括装置上板、装置下板、前后封板以及密封垫片;所述装置上板和装置下板的相向面为光滑面,装置下板的左侧开设有凹槽,与装置上板形成储浆舱;装置下板的右侧沿长度开设裂隙槽,其起始端与储浆舱连通;装置下板对应储浆舱的底部开设注浆孔和进浆口测压孔,裂隙槽的底部开设出浆口测压孔以及溢浆孔。装置材料整体采用高强度锰板,有效限制模型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变形;模型裂隙面采用高精度磨光技术,要求裂隙面相对光滑,保证了试验精度;装置上板和装置下板的前后侧通过密封垫片以及封板密封,实现试验过程中的高注浆压力的要求,获得高注浆压力下的单裂隙注浆渗流过程中的压力流量特征。

    一种工程岩体细观裂隙的原位显微观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7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489079.9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程岩体围岩细观裂隙的原位显微观测装置及方法,当观测装置工作时,显微探头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在钻孔内周向旋转;每转动一周后,控制箱控制前进机构沿导轨前进,显微探头随前进机构沿钻孔的轴向前进一个视距距离,如此重复循环上述步骤,直到将整个钻孔观测完毕。使用显微探头代替传统的观测探头,实现了在巷道原位岩体中的细观裂隙观测,有效的避免了实验室观测的缺陷,获得了围岩细观裂隙的真实分布情况,对研究巷道注浆支护等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采用多模块联合控制的方法,可以控制显微探头实现自动旋转和推进,有效的解决了由于显微探头狭小观测区域造成的苛刻人工操作条件,有效的节省了人力和使用的复杂性。

    一种复杂地质区域智慧注浆系统和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648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036858.3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地质区域智慧注浆系统和注浆方法,由透水性检测获得区域内各注浆孔的渗透系数,确定适合各注浆孔的最佳浆液浓度,各管道上安装有传感器以及控制阀进行实时控制,达到智慧注浆效果;通过控制浓浆稀浆不同流量比例进行混合,调制出适合各注浆孔的最佳浆液浓度,达到最佳注浆效果;提出了一个相应的注浆结束终压,当区域中间某一注浆孔的注浆压力突然升高时,则认为该注浆孔设计区域已被浆液充满,结束该孔注浆,当目标区域内所有注浆孔都达到这一注浆结束终压时,结束该区域注浆;本方法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智慧注浆,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大幅度提高巷道注浆速度,施工效率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一种微裂隙围岩预切槽高压气体扩缝注浆堵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134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368674.1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裂隙围岩预切槽高压气体扩缝注浆堵水方法,通过对注浆孔底部进行环向切槽预处理,并采用高压气体扩缝的方式使注浆孔底部围岩沿环向切槽发生定向的劈裂破坏,与相邻钻孔之间产生贯通的破裂面,然后向贯通的破裂面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堵,形成完整有效的堵水帷幕,达到微裂隙围岩渗水通道封堵的目的,不会使围岩产生新的微裂隙,避免了对围岩的二次破坏导致的堵水失败,大幅提高微裂隙围岩注浆堵水效果,应用范围广,现场操作实施简单,对微裂隙围岩渗水封堵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现场直接应用价值。

    一种适用于岩石的可实现主应力轴旋转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805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2536.0

    申请日:201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G01N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岩石的可实现主应力轴旋转的试验装置及方法,采用对称两支扭力杆,消除附加力矩,使压杆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心现象;采用钢丝绳拉动扭力杆转动施加扭矩,变扭矩的刚性加载为柔性加载,解决由刚性加载导致的轴向力和扭矩相互影响、传力杆不能和千斤顶垂直等问题。通过圆弧夹板和树脂结构胶将上下压头和试样固结成一体,保证扭矩加载过程中不会使压头和试样脱离,且未对试样端部开槽,避免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的试样端部破坏。内、外部围压进出油通道完全分离,使内、外围压加载完全独立互不影响。可独立或混合的加载轴向力、扭矩、内围压和外围压,还可实现主应力轴旋转,模拟岩石在复杂应力加载路径下的变形破坏。

    一种分瓣紧贴孔壁式三维地应力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0651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73158.5

    申请日:2016-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瓣紧贴孔壁式三维地应力测量装置,采用分瓣方式优化树脂包体,树脂壳体瓣径向移动紧贴孔壁,进而可以忽略胶体的弹模变化影响;避免固化的胶体受高应力作用开裂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树脂壳体瓣径向移动紧贴孔壁的同时也同步解决了同轴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矿山、水利水电和交通隧道等岩体工程的地应力测量。

    一种带CT实时扫描系统的岩石真三轴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147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7392.2

    申请日:2015-0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CT实时扫描系统的岩石真三轴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真三轴压力盒,真三轴主机框架,加载装置,以及CT扫描装置;真三轴主机框架包括底板、顶板以及支撑于底板和立柱;加载装置包括反力装置,以及千斤顶和测量装置;压力盒、立柱,以及位于CT扫描装置扫描区域内的反力装置均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本发明对CT扫描区采用特殊设计的横向加载系统、碳纤维传力板和立柱,解决了X射线无法穿透传统真三轴试验机的难题,克服了传统试验中需将岩样从真三轴试验台卸载取下后进行CT扫描试验的弊端,实现了岩石真三轴与CT扫描试验的实时配合,对于研究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岩石中的微裂隙和微孔洞的实时扩展、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高压气体多级预裂注浆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6134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75586.4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软岩巷道围岩高压气体多级预裂注浆改造方法,通过采用高压气体对深部软岩巷道围岩进行多级预裂,并在最后一级气体预裂时向支撑剂容器中加入专用的支撑剂材料,粒径大于水泥颗粒的粒径,用以支撑人工预裂扩张后的围岩裂隙,防止裂隙在深部高地应力作用下重新闭合,提高围岩可注性,然后对裂隙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实现对巷道软弱围岩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大幅改造,进而实现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解决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裂隙闭合、可注性极差、注浆效果不佳的难题;显著改造和提升软弱围岩的结构和力学特性,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围岩高压气体预裂孔和注浆孔两孔合一,现场操作实施简单。

    一种煤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专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772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22771.6

    申请日:2013-01-22

    Inventor: 王连国 陆银龙

    Abstract: 一种煤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专家系统,属于煤矿巷道压力与围岩控制。系统包括:(1)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专家知识库模块;(2)软岩巷道锚注支护工程实践成功案例数据库模块;(3)新建软岩巷道工程原始数据输入模块;(4)软岩巷道锚注支护形式推理设计模块;(5)软岩巷道锚注支护参数推理设计模块;(6)软岩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承载能力评价模块;(7)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报告自动生成模块;(8)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施工布置图形绘制模块。系统将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中涉及到的数学、力学计算分析过程嵌入到了系统的后台中处理,根据设计结果,快速地编写锚注支护设计报告和绘制锚注支护施工布置图形。广泛地面向煤矿现场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