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环境除湿再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291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0811766.0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菅从光 张辉

    Abstract: 一种矿井热环境除湿再生系统及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高温高湿环境使用。它包括溶液除湿装置,溶液除湿装置与加热再生相变装置相连接,加热再生相变装置通过管路循环与溶液除湿装置连接,还通过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接。不需要地面环境空气,不受井下热环境影响,有效实现了除湿溶液井下再生的技术难题,解决了井下制冷压缩机冷凝废热排放困难问题,实现了矿井降温系统能量的高效合理利用。

    一种利用矿井水对矿井工作面降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3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88082.1

    申请日:2021-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矿井水对矿井工作面降温的方法,采用的降温装置包括蓄水池、阀门、驱动水管、液驱式对流器和输送管,将降温装置设置在含水层下方,然后利用含水层中低温水的重力作用,使其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进而具有液体流动力,然后一部分低温水进入液驱式对流器内部作为冷源,另一部分低温水通过驱动水管到达液驱式对流器液体驱动注入口,该部分低温水通过液体驱动注入口进入后对液驱式对流器进行驱动,进而使液驱式对流器内部的冷源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进入输送管,最终流入高温的工作面区域对其进行降温。通过利用矿井水重力作用使其不仅作为冷源还作为动力源,从而实现无需额外动力源即能对矿井工作面进行降温。

    制冷机组余热提级热水利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004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10811598.5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菅从光 张辉

    Abstract: 一种制冷机组余热提级热水利用系统,适用于矿井下废热回收与利用。包括设置在湿热环境中的喷淋式空气除湿装置和设置在制冷压缩机后面的余热提级联合装置,溶液在喷淋式空气除湿装置喷淋吸湿浓溶液吸收水蒸汽的潜热,循环冷却水余热提级热水利用系统采用波纹板式回热器内的高温吸湿浓溶液与相变换热装置Ⅱ内的水蒸汽串联与循环水进行分级换热,有效利用不同温度的余热,该系统利用中抽汽泵及电磁控制阀调控余热提级联合装置工作压力,实现相变换热装置中水蒸汽的温度,从而实现制冷机组余热提级热水利用系统中循环冷却水出口温度的调节。

    高温矿井制冷除湿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405432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65964.0

    申请日:2014-10-22

    Inventor: 菅从光 张辉 秦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矿井制冷除湿联合循环系统,包括有制冷机组,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的管路,与所述管路连接的空气冷却器,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的热泵,与所述热泵连接的除湿剂还原系统,及与所述除湿剂还原系统连接的液体除湿器。利用本发明解决了井下除湿难题,本系统在对进入工作面空气冷交换降温的同时,亦通过除湿系统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因为本发明为循环系统,还提高了制冷机组的效率,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并降温的效果更明显。

    一种煤矿巷道高效降湿抑雾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3840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1017729.5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高效降湿抑雾方法,根据不同情况对巷道不同位置的雾区进行分级,其中轻雾区仅采用丝网捕集的方式进行除雾,浓雾区采用丝网捕集与物理吸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雾;重雾区采用丝网捕集、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及降温除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雾;通过不同分级对应不同除雾措施,能在保证对不同区域的除雾效果前提下,有效降低巷道整体的除雾能耗;建立了巷道起雾函数预测模型,通过实时采集不同雾区内的起雾因素数据并输入巷道起雾函数预测模型,进而模型能输出不同雾区内的风流比湿度,若某一雾区的风流比湿度超过阈值,则启动该雾区内对应的除雾方式进行降湿抑雾,持续对各个雾区进行监测,有效降低巷道再起雾的可能性。

    矿井热环境除湿再生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29170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11766.0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菅从光 张辉

    Abstract: 一种矿井热环境除湿再生系统及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高温高湿环境使用。它包括溶液除湿装置,溶液除湿装置与加热再生相变装置相连接,加热再生相变装置通过管路循环与溶液除湿装置连接,还通过管路与冷却装置相连接。不需要地面环境空气,不受井下热环境影响,有效实现了除湿溶液井下再生的技术难题,解决了井下制冷压缩机冷凝废热排放困难问题,实现了矿井降温系统能量的高效合理利用。

    一种矿井井下热环境评价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35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12233.1

    申请日:201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井下热环境评价装置,包括测量模块、数据传输线、数据采集电路组件、数据转换电路、单片机模块、显示模块、电源、复位模块和按键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矿井井下热环境评价方法,其特征是由所述测量模块、数据采集电路组件、数据传输线及数据转换电路采集到的矿内风流温度、评价辐射温度、矿内相对湿度、矿内大气压力、矿内风流速度以及按键模块输入的人体新陈代谢率、服装热阻这六个参数作为输入信号,在单片机模块中利用获取的信息建立PMV-PPD的矿工热环境评价模型,智能化地得出PMV-PPD热环境舒适度指标与评价结果。本发明集成化程度高,并能客观智能化地评价出矿井井下热环境舒适度。

    一种利用矿井水对矿井工作面降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3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0388082.1

    申请日:2021-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矿井水对矿井工作面降温的方法,采用的降温装置包括蓄水池、阀门、驱动水管、液驱式对流器和输送管,将降温装置设置在含水层下方,然后利用含水层中低温水的重力作用,使其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进而具有液体流动力,然后一部分低温水进入液驱式对流器内部作为冷源,另一部分低温水通过驱动水管到达液驱式对流器液体驱动注入口,该部分低温水通过液体驱动注入口进入后对液驱式对流器进行驱动,进而使液驱式对流器内部的冷源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后的空气通过排气口进入输送管,最终流入高温的工作面区域对其进行降温。通过利用矿井水重力作用使其不仅作为冷源还作为动力源,从而实现无需额外动力源即能对矿井工作面进行降温。

Patent Agency Ranking